(' 第212章 降封平辽王
辞别焦琏,丹初等人换乘快船,沿漓江顺流而下。顺风顺水,橹手昼夜交替,船行甚速。
天气放晴,七月流火。空气潮湿闷热,人马挥汗如雨,仿若置身蒸笼。
放眼远方,大山深处一片雾气。古人称之为瘴气,畏之如虎。朝廷惩戒官员,往往将其谪往瘴乡。北方人不适应岭南的气候,不出几年就会病死。
丹初穿越已经两年多了,终是适应了这种溽热的天气。赤军大多为广西兵,土生土长,对瘴气习以为常。
湖广的战火渐次平息。清军开始收缩兵马,准备撤往北方避暑。八旗兵皆为北人,难耐南方酷暑,一到夏天必回北方。
次日下午,丹初抵达昭平。
左参军俞厚基已在城东接官亭迎候,略一寒暄,说道:“爵帅,我本该亲到平乐迎接,但杨畏知几次三番要走,我只好留下与之周旋。”
杨畏知是孙可望的使者,正月间离开昆明,如今已过去半年,正急着回去复命。
孙可望入滇之前,云南已经大乱。杨畏知时为云南地方官,在平乱过程中表现出杰出的军政才能,被隆武帝超擢为云南巡抚。他虽已委身大西军,其实心向朝廷,是个值得争取的人物。
“他现在何处?”
“还在寅宾馆,要不要叫他出来?”
“不,”丹初不假思索,说道:“杨畏知是我陕西同乡,智识过人,才干优长,又为孙可望所看重。我亲自去寅宾馆拜访他。”
丹初有意结交杨畏知,另有一番深远的考量:扶植陕西派系。赤军不断壮大,渐渐形成了三派官员,以岑丹初为首的陕西派系,以俞厚基为首的广西本土派系,以方以智为首的南直隶派系。
在传统环境下,派系不可避免,派系之争亦不可避免。要抗清,要中兴,就必须克服党争。如何消灭党争,取消派系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派系。丹初已在部下面前建立了绝对的威信,这就为避免党争提供了可能。然而,这还远远不够。
他要建立一个永久有效的制度,要铲除党争的土壤。第一步,就是要培植一个强有力的派系,在其他派系面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武备学堂、永安大学还不能担此重任,丹初只能退而求其次,着力培植陕西籍官员。军中大佬多为陕西人,但还缺少像杨畏知这样的文职官员。
见到杨畏知,略一寒暄,双方分宾主坐下。杨畏知抱怨道:“吾为西营使者,正要回去复命。爵帅却令人截留,名为邀请,实为软禁,此诚非待客之道也。”
丹初抱拳,笑道:“属下若有失礼,本帅定当查明,以谢先生。只是,本帅强留先生,非有恶意,实为西营计,亦为先生计。”
“哦?”杨畏知来了兴趣,说道:“爵帅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