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初大声喝道:“将士们,尔等当以国为重,以民为先,勤勉练兵,精进武艺,待鞑虏来犯,必要奋勇杀敌,报效国家。”
三千将士闻言,齐声应“诺”,声震云霄,足见士气昂扬。之后,各营散开,在校场上组织基础队列训练。
丹初很满意,对匡时说道:“仰仗老弟大才,步兵第二标士气高涨,开局很好。”
匡时心中一颗石头落地,说道:“全赖大帅指导有方。明日,我标还准备组织表彰大会,大帅若能得空,能否莅临指现场,以激励将士用命?”
昭永军严纪律,重赏罚,会定期集合将士,以期赏罚分明,严明军纪。匡时擅长练兵,深明此道。
丹初不假思索,说道:“你是一标主官,由你主持赏罚即可。我明日还要与昭平缙绅见面,就不参加了。”
“诺。”
进入城内,丹初下榻官邸。昭平北接桂林、平乐,下接梧州,水路发达,城内设有官邸,专门供上级官员歇息。
知县黎贡、第二标标统匡时入邸议事。黎贡本是永安州知州衙门户书,因擅长理财,被丹初提拔为昭平知县。原来的昭平知县颟顸无能,丹初寻了个由头,把他贬为典史。
南明地方藩镇化越来越严重了。武将镇守一地,就可把持一方,罢斥知府、知县已是常态。遇有文武不和,武将径直杀戮府县,朝廷莫能过问。
“钱粮户口查清楚了吗?”丹初问道,对昭平寄予厚望。昭永军正在积极扩军,钱粮消耗激增。昭平比永安富庶,人口至少多出一倍,对于缓解昭永军财政窘境关系莫大。
“目前还没有确数,据我估计,昭平实有户口约两万一千户,人口当有十一万人,田亩当有十八万一千亩,岁收在五十四万石至六十四万石之间。”
黎贡答道,随即补充道:“人口、田亩、粮产主要靠估计,但我已深入乡间调查,数目八九不离十,误差不会很大。”
明末以来,广西受战乱影响相对较小,人口减少不算严重。昭平交通便利,人口较多,且多汉人,耕地较永安多,人均耕地面积能达到1.6亩。
以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南方水稻田每亩每年可产稻米3.5至3.9石。明末虽为小冰河气候,每亩水稻田每年产量亦可达到3.1至3.5石。
一个历史冷知识是,广西属于汉地十八省之一,虽有瑶、苗、僮等少数民族,其实仍以汉人为主。壮族是解放以后才认定的少数民族,本质上仍是汉人,纯粹的壮族即为僮人,人数很少。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就不足为怪了。
丹初略感失望,原以为昭平是个大县,钱粮人口必多。听黎贡这样一说,与期望仍有差距。若以中位数算,昭平一年可产稻米六十万石,昭永军可从中收取二十四万石。看上去很多,但昭永军的开支亦很大,扩军、购置军械、支付官吏俸禄、办大学……
通盘算下来,永安州、昭平县、五屯所三地总人口还不到二十万,却要养活一万多名昭永军。再加上各级官吏,铁器局、军器局工匠,大学师生等,至少有一万五千人不事生产,需要财政供养,财政压力着实很大。
开拓新的地盘,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昭平本地的豪强,还听话吗?”
这个问题由匡时回答:“幸赖大帅威名,昭平豪强还算顺服。城东六十里外有个走马寨,曾经不服,不奉政令。我率一千人马将其镇压,破其坞堡,族产藉没。自此之后,无人再敢不服。”
丹初听说过这事。按昭永军的规矩,每战获取战利品,下级部队需向上缴纳一半。步兵第二标在此战中缴获颇丰,昭永军也连带着沾了好处。
“很好,对付豪强要恩威并施。明日,我还要会见他们,向他们晓以大义,鼓励他们兴办工商。”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