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初意识到,自己已是总兵官,必须清楚地掌握敌情,随时关注时局的变化。若说建立情报网,似乎力有不逮,但最起码,要往桂林、梧州委派斥候,随时传送情报。嗯,大敌当前,时局正在恶化,更应该加速建设情报网。
丹初不动声色,说道:“看爵帅的语气,情形很坏,桂林已经危在旦夕。至于銮驾,应当还在桂林。我已决定率军增援桂林,明日拔营。今日集议,便是想询问一下诸位,明日出征,有无困难?”
值此场合,当然没人示弱。否则,他的能力就会受到置疑。这对武将来说,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很好,”丹初很欣慰,说道:“时间紧迫,我就不一一征求意见,直接开始部署了。”
主帅与武将大不相同,必须统揽全局,考虑问题必须面面俱到。丹初第一次组织全军行动,考虑问题还算全面,指挥部署可圈可点:
此次出征桂林,动用标营、中军、步兵一营、步兵二营,共约一千八百人马。标营为先锋,由丹初亲自率领。中军、步一营、步二营由右参军方以智节制,继标营之后。
全军皆走陆路,经修仁、荔浦、平乐、阳朔至桂林,全程不到三百里,预计将在二月二十三日抵达桂林。
左参军俞厚基留守永安,小事自决,大事与瞿夫人商量办理。守营三百人马皆为守城兵,留下防卫永安。
打仗不难,难在后勤。丹初并不指望瞿式耜、何腾蛟能为他供应粮草弹药,尽量立足自身供应粮草。
以永安州尚在的钱粮,支撑这次战斗应无问题。关键是,要把粮草辎重及时送到前线,还不能被友军劫掠。
丹初决定在昭平、平乐两地设立粮台。运粮路线与行军路线不同,先从永安至昭平走陆路,大约八十多里,再在昭平改走水路,溯漓江而上。
依靠大车走陆路运粮,效率极低,常常耽误战事。明军在萨尔浒之战、松锦大战中,屡屡冒进,盖因后勤紧张,不得不速战速决,酿成大败。
永安军虽为新练之军,丹初已有信心。最放心不过的,倒是粮草的供应。好在可以借助水力,永安州也暂不缺粮。
步兵三营不到前线参战,专门负责护粮。这个任务并不轻松,除了要看管、组织运粮的民夫,还得防备乱兵劫掠。
丹初指派已定,诸将咸服。最后,他环视诸将,问道:“诸位,可有什么问题?”
俞厚基有留守之任,既要防卫永安,还要为前线供应粮草,责任重大,问道:“大帅,我有两个问题。这次战斗,预计将持续多久?如果清虏进攻永安,假设我军抵挡不住,我能否弃城?”
南明史料湮没,丹初对这段历史并不熟悉。不过,有件事他很肯定:
永历小朝曾有一次绝佳的翻盘机会,可惜并未把握住。清廷受此刺激,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许诺他们在两广分封开府。三藩大受鼓舞,最终占据两广。
对了,想起来了,应当是李成栋大义晚成,反正归明。
据此推断,清军此次应当不会攻克桂林。
丹初信心倍增,说道:“此次战斗持续时间当不长,短则一个月,长则两个月。如果清虏进攻永安,而我军又不敌,完全可以弃城。
“我军打仗,讲求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不必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过,我非常确定,清虏必不可能攻占永安。”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