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欧洲的普通工人来说, 书的价格并不便宜。
但如今物价飞涨,物资匮,很多东西想买都买不到……
手上的钱远没有以前值钱, 书的价格,也就不至于让人难以接受。
年轻女工买了一整套的《真假千金》, 她把书放在篮子里,往家里走去。
路上, 她遇到了一些熟人。
那些人瞧见她篮子里放了东西,都凑过来看一眼, 想知道她买到了什么, 看到她篮子里装着的是几本书, 又一脸失落地离开。
他们叹着气,聊最近的战争局势, 也聊在哪里可以买到肉和面包。
年轻女工回到家, 拿出一口锅煮上土豆,然后就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别的食物可以煮。
她也叹了一口气, 拿出那本书开始读。
这本书翻开后, 最前面是一个“序”。
这是一个叫“诺伯特”的英国人写的, 简单介绍了一下中国。
她看完恍然,原来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生产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国家。
而书里的主角的父亲,就是做丝绸生意的。
了解了相关信息后,她对这本书愈发感兴趣。
翻开书, 她开始读正文。
因为宣传语写到了“东方贵族”, 这个年轻女工将金老板当成贵族看。
对她来说, 故事的开篇,就是贵族的女儿被调换。
就……很刺激!
这个情节牢牢抓住了她的视线,她迫不及待地往下读。
一个她以前完全不了解的东方世界, 就这么展现在她面前。
她跟着金月季的视角,来了一场奇妙的东方旅程。
金家有很多规定,很多佣人,而金月季的行为,跟金家格格不入。
她觉得换成她,也会这样。
而金月季的诸多想法,也引起了她的共鸣,时不时的,她还会生出“原来如此”的感觉。
此外,金月季一心想要学习的想法,感染了她。
她一直觉得学习非常枯燥,因此在学校里上了几年学,学会认字之后,就不再去学校。
但这一刻,她突然有点后悔。
不过金月季也说了,任何时候去学习都不晚。
而且他们学习的,也不一定就得是书本上的知识,还可以是别的知识。
书里的金月季学的,就是制作丝绸的方法。
这个晚上,年轻的女工没有跟家人聊天,也没有睡觉,她一直在读这本书。
早上,阳光从天空洒落。
浓烈的阳光被城市里的浓雾遮挡,没办法照耀在普通人身上,但还是给这座城市带来了光明。
年轻的女工看着亮起来的世界,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一个夜晚,就这么过去了?
那么长的一篇小说,她就这么看完了?
沉默了一会儿,她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她该去工作了!
她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总觉得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毁掉了她的人生。
但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后,她的想法却变了。
能养活自己真的很好!
她会好好工作,她还想学点东西。
当她有了目标,人生便也不再无聊。
购买了《真假千金》来看的,不止这个年轻女工。
很多去书店买书的人,都听说了这本来自东方的爱情小说。
那些知道中国的人,得知这书来自中国,都很感兴趣,想要看一看。
那些不知道中国的人,因为这是一本来自其他国家的书,也想看一看。
毕竟,按照大众朴素的观念,若不是数一数二的好书,是不可能被翻译成其他国家的语言,在外国出售的。
也是这个时候,谭家的管事找到了洪永祥。
谭大盛自己当过劳工,他对劳工很同情,因此安排了谭家的船给远在欧洲的中国劳工送去一些物资。
这些物资若是交给英国人,让他们帮忙送去战场,即便指明了是给中国劳工的,怕也没多少东西能落到劳工手上。
所以谭大盛让这个管事,直接将物资送到洪永祥这些志愿者手上。
东西不多,主要是药材,还有猪油、糖和一些豆类。
糖在战争年代,是战略物资,毕竟受伤的人需要补充糖分和盐分。
至于为什么没有带盐,现在英国的食盐非常便宜,不需要千里迢迢送过来。
洪永祥的位置很好打听,要过去也不难。
按照合约,中国劳工是不用上前线的,只需要做后勤工作。
虽然有一部分劳工因为种种原因,上了战场,但跟洪永祥一起来欧洲的劳工并没有上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