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雄仰头看郑家族长,郑家族长低头:“今天,我替郑家的列祖列宗惩处了你这个不肖子孙。从此你这一支逐出郑氏一脉。” 有人带头,郑家人纷纷效仿,别说是郑家人了,围观的人,也跑了过来。 叶家本就是宁波巨富,他们这一支下南洋是带着巨大资金过来,叶永昌含着金汤匙出生,从小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个情形。他看得都快吐了。 他低头看已经浸泡在口水痰液里的郑雄,说:“打一桶水来,给他冲一冲。” “谁要你的臭钱?”族长喊了一声,“按照祖宗规矩,你这个罪是罪大恶极,杖责三十。” 族长请出了郑家的红漆木杖,交给了一个年轻的族人:“给我狠狠地打。” 边上余嘉鸿还非常善解人意地给岳父解说他们老家泉州的风土人情:“爸,我们闽南潮汕,自古就聚族而居,宗族观念极重,两姓有口角,常常聚众械斗,不出人命不罢休。这三十杖未必要郑雄的命,但是郑家说将他们家驱逐出郑家宗族,你知道会怎么样?” 叶老太爷转头跟儿子说:“我来星洲,要不是有你余伯伯,也没办法在这里做生意。你没有感觉宗族力量的强大,是因为我们家的生意是受余家宗族的保护。如果不是有你余伯伯,我们在星洲都未必能站稳脚跟。” 叶永昌白着脸问余嘉鸿:“你好歹也是留过学的人,你认为这样滥用私刑,对吗?” 到二十杖,人群里骂汉奸的声音还是此起彼伏,郑雄已经没了声音。 叶永昌在接还是不接之间,听到:“三十。” 又是一桶井水,往已经一动不动的郑雄身上泼去,郑雄缓缓醒来。 余老太爷站了起来,手撑着文明杖,环视了一圈:“我们都是泉州同乡,都是华夏子民,国难之际,同仇敌忾。即日起,我们几家所属橡胶园、工厂和轮船公司,接受顺隆粮行伙计报名。不管你是否是郑家族人,只要你不想在顺隆粮行干了,都能找到工来做。” 郑家族长这才说:“郑家任何人不得再与郑雄一脉来往。被发现者,也驱逐出郑家。” 郑家族长命人把只剩一口气的郑雄抬回郑家。 郑家大太太原以为男人今天是逃不过这一劫,没想到族长留了男人一命,这心里颇有些百感交集,悲喜参半。 大太太嚎啕悲伤,门口还有一个纤细秀美年轻的四姨太拿着帕子默默流泪。 郑雄这时候只想喊“阿财”,一想到阿财,他胸口大痛,不是这个杀才,自己哪里会遭此大难? “妈,爸被打成这样子?先请个大夫吧!”郑家二少爷说。 郑雄点头,郑安隆让人过来要抬郑雄,佣人上手抱,手上一抓,滑腻腻,把郑雄给滑落在地,郑雄疼得浑身抖了起来。 郑雄疼得没力气打滚,只能闻着酸腐的呕吐物。 人倒是抬了起来,现在的问题是往哪儿抬,郑雄不去大太太房里好多年了,大太太看向四姨太,四姨太惊恐地看着她,大太太哼笑:“平时缠老爷恨不能从早缠到晚,现在不想要了?” 大太太也不想为难她,说:“放到老二房里。” 郑雄被抬到了二姨太的房间,趴在二姨太的床上,脸对着绣着鸳鸯的枕套,这一对鸳鸯无时无刻都在提醒他的二姨太跟他信赖的管家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已经去请了。”郑大太太擦着眼泪。 “杜医生不肯上门,说他不会给汉奸治病。”郑安隆说道。 “我又让人去找了。”郑安隆说道。 郑大太太站起来:“什么?” “什么?你要走。” 李管事走了,家里电话又响了,这回是另外一家粮行的掌柜,这位因为是郑家的姻亲,一时间还不想走,只是说店里 她一个妇道人家可如何是好? 郑太太转身往楼上走,郑安隆来问:“妈,怎么样了?” 娘俩正在说的时候,四姨太下楼来:“太太,二少爷,老爷问医生。” 郑雄此刻哪里管得上这些,他只觉得自己都快死了,哪有心情听什么铺子,什么管事跑了,说:“洋人医院。” 现在去洋人医院请医生,不如直接去医院,郑雄又被抬了下来,送去了医院。 此刻,余家正在吃饭,余嘉鸿不遗余力说着阿公的高明:“我和应澜私底下,认为只要安顺不回去郑家族长肯定会打死郑雄,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 余嘉鸿一脸敬佩地说:“所以阿公,就让郑家族长把郑雄驱逐出郑家,汉奸被赶出家门,对家族名声影响最小,而汉奸没了宗族的庇佑,而且有钱,就成了一块肥肉,谁都能咬一口。” 余老太爷得意:“你们这个年纪,能想到宗族里这些关系,还能揣摩郑雄夫妻之间的心思,是极其了不起了。至少我在你们那个年纪是想不到的。应澜啊?” “嘉鸿说,你想让你爸去现场看,可不是跟我想一块儿去了。”老太爷说道。 “你们夫妻俩的主意很不错,杀鸡给猴看,逼着他去买公债。不管他心里愿不愿意,总归是做了下去,就是有了立场。”老太爷说。 “事有大小,涉及家国,自然国在家之上。只要你立身正,小辈如何不能劝谏长辈?如何不能阻止长辈做大奸大恶之事?”老太爷说道,“更何况,上面还有你爷爷。你们夫妻不过是从旁辅佐。” “都是聪明的孩子。”老太爷心情好,转头对老太太说,“行了,下午我睡一觉,你们去看电影。” 而且还带上了老太太身边玉兰婆和太太身边的霞姨桃姐,叶应澜的小梅。 这下好了,就他一个男子带着他们家老少三代女眷一起去看电影。 依旧是叶应澜开车,余嘉鸿坐在副驾驶,嘉莉嘉萱和嘉柔三个妹妹坐在后排,太太们坐后面一辆车,再后面还有一辆拉了几位太太贴身女佣的车子。 三姐妹平时基本不出门,都是请了家庭教师来家里教学,难得外出对外头都新鲜。 一个工地上,高高的脚手架上站着几个头戴红色头巾,身穿深色衣裤,皮肤黝黑的女子,正在传砖头。 “这是来自广东三水的红头巾。那不是因为男的外劳来得太多了吗?所以英国人对男人过来限制了,但是不限制女人和孩子。所以就有广东的女人过番来了。”叶应澜跟她解释,“现在有种说法,没有红头巾,楼都盖不起来。每个工地上都有红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