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一月,上虞官窑便烧制好了孟遇安要求的瓷器,经过陆幼薇的初步试验,是可以完成蒸馏工艺的,只是能否真的从粱酒中提炼出酒精,还需要更精准的温度把控。 陆幼薇本欲把打造好的瓷器送去襄阳,让孟遇安自行安排下一步的测试,可心底总想着替她多做一些事,便自己在府上取来粱酒、烧起锅炉,先做起了实验。 可惜的是,陆幼薇世家贵女出身,常年十指不沾阳春水,对于蒸烧粱酒这些事属实不甚擅长,试了几次都失败了。 丧气之际,她忽然想起一个人来,或许能帮上忙。 这个人就是前几年受孟遇安委托,编着《农时经》的阿禾。 阿禾的《农时经》共有十余卷,其中有一卷便是关于制酱酿酒的。他农业经验丰富,想必对于控制蒸馏温度很是在行。 陆幼薇当即传唤来了阿禾,询问他关于蒸馏控温的事情。 在完成《农时经》之后,阿禾就被任命为了建业的农监,负责本地劝农助农之事。 当下已过了秋收之季,今日忽而被陆幼薇召唤前来,他原本还在暗自奇怪,这一问之下他更是摸不着头脑: “敢问大人,‘蒸馏’是什么意思?” “这个以后再说,”陆幼薇道,“我叫你前来,只是想问问你们在农事上是如何控制冷热的?” 阿禾答道:“春耕秋收,制酱酿酒,冷热只在经验,全凭四时变化,有时也会通过颜色气味辅助判断。若说控制冷热,确实没有一种很精确的办法。” “那这该如何是好呢......”陆幼薇沉吟道。 阿禾低头思考片刻,用一种不确定的语气说道:“不过,卑职倒有一个想法,不知可行与否。” “你且说来。”陆幼薇鼓励道。 “卑职从小就观察到,有许多物体——譬如铜铁水银之类的——遇热便会膨胀,遇冷便会收缩。假如这些物体随冷热变化膨胀收缩的程度是均匀的,是否可以借助这些物体来精准控制冷热呢?” 阿禾的话让陆幼薇眼前一亮:“你果然细致入微,不愧是能写出《农时经》的人。” “大人谬赞,卑职惭愧。”阿禾羞涩地低下了头。 陆幼薇合计一番,做了决定:“这样吧,我这里有件差事,正好交给你办。若你能抓住机会,从此可就闻达诸侯了。” “不知是什么差事呢?”阿禾问道。 陆幼薇莞尔而笑:“这批由上虞官窑烧制好的蒸馏器具,就由你带人送至襄阳临江王处。送到以后,你就可以把你刚才对我说的想法告诉临江王,想必这对她的事大有助益。” 阿禾领命,不日即启程前往襄阳,徙行半月有余,终于在冬月之初抵达了孟遇安的府邸。 “阿禾?你怎么来了?”孟遇安对他的到来猝不及防。 阿禾向孟遇安回禀了运送器具的事,也把陆幼薇的原话对孟遇安讲述了一遍——包括他关于控制温度的想法。 孟遇安听后,心中不住感叹:“幼薇真是我的知音啊!” 又对阿禾道:“你的想法很好,我可以再多给你些建议。铜铁随冷热的缩胀变化过于微小,难以用肉眼观察,所以还是水银最为合适。另外,这水银需要装在一个能从外面看得见里面的长条形器皿中,就像......” 孟遇安向自己的四周看了几眼,拿起案上的一个琉璃盏,道: “就像这琉璃制物,虽然透明度也不是很高,不过能够从外面看见里面,已经很不错了。” 孟遇安放下琉璃盏,继续说道:“我们不妨先给这精准控制的冷热取个名字,比如说......温度。”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设置为冰点,刻度标记为零;热水沸腾的温度,就设置为沸点,刻度标记为一百。只要找来一锅冰水和一锅沸水,在装了水银的琉璃管中标注好冰点和沸点的位置,那么中间就可以均等分割为一百份,每份就是一个温度。” 阿禾听得呆了:“将军是从哪里想到这些的?” “害,还不是你给我的灵感,”孟遇安故意这样说,意欲多给阿禾一些自信,“将来要是你有什么其他好想法,也可以定期汇总来与我讨论。” “那么这种精准控制温度的物件,该叫什么名字呢?”阿禾又问。 孟遇安笑道:“它被用来计量温度,那便叫‘温度计’吧。阿禾,这些蒸馏所用的器具,我会派人送到太医署,与太医令谈大人交接。你也随他们一起去,把我刚才说的那些告诉谈大人——她有度支尚书专门分拨的经费,正可用于试错实验。” 为了让阿禾有名有分,孟遇安敕封他为司农少卿,位在正六品。虽然官阶看起来不是很高,但相比于他以前的地方农监,也可算是陆幼薇所说的“闻达诸侯”了。 “阿禾,你还年轻,千万要沉得住气,在大司农手下好好学习历练,未来才好独挑大梁啊。” 孟遇安的谆谆教导,阿禾一一应承下来。孟遇安把阿禾的名字念叨了几次,又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你如今也是有正经官职的人了,再叫小名就不合适了。你姓张,可有考虑过自己的大名叫什么吗?” “骠骑将军对卑职恩重如山,请将军赐名。”阿禾谦卑诚恳道。 孟遇安认真想了一遭,一字一顿道: “张泽禾。泽被苍生,风禾尽起,你看可好?” 阿禾也不说好或者不好,直接撩袍纳头便拜: “多谢将军赐名!” 孟遇安虚抬一手,让他起身:“既做了京官,就要守朝廷的新规矩,以后无需下跪叩首了。” 看着阿禾青春洋溢的面庞,眉眼间酷似当年的阿香,孟遇安又想起了记忆深处的陈年旧事,话中带了几分悲凉: “泽禾啊,你现在的顺遂人生,是当年你姐姐用命换来的。你当时虽年幼,可也不能忘记了你姐姐的牺牲。” 张泽禾庄重道:“将军昔年的教诲,泽禾都记在心中。记得我初见您时,您就对我说过:‘来日自己走出了困境,也不要忘记拉同行人一把。我的特例不是为你一人所开,而是希望你能用接过的火种照亮四方。’数年过去了,卑职从未忘记过这段话。” “难为你还记得。”孟遇安欣慰点头。 自此,张泽禾便以司农少卿的身份,正式开始随大司农学习历练。因《农时经》系他所作,大司农对他也是十分器重。 与此同时,随着谈素问和张泽禾工作的进行,孟遇安又产生了一个新的设想。喜欢孟遇安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孟遇安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