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42章 两个世界
“怒海争锋”、“怒海争锋”……“洛杉矶时报”娱乐版头条也一样是“怒海争锋”,清一色全部都是“怒海争锋”。
卡尔-里维特,电影影评博主,他不在纽约也不在洛杉矶,而在巴黎,这里才是他生活的地方。
上次前往戛纳电影节、以及后续前往北美大陆,全部都是因为有邀请;否则,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全球各地飞行,第一时间前往电影院观看首映。
但是,在法国,他正在慢慢建立自己的稳定读者。
自从戛纳和安森近距离接触之后,卡尔就对安森另眼相待,不经意间,总是习惯性地寻找安森的新闻。
比如这次——
“蝴蝶效应”上映。
卡尔也非常好奇,安森首次担任制片人的审美品味;可惜,电影正面撞上“怒海争锋”,一个重量级对手,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铺天盖地地,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全部聚焦“怒海争锋”。
包括“洛杉矶时报”也不例外。
原因非常简单,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公关宣传部门完成一份出色的工作,他们确保各大媒体的头条焦点全部放在“怒海争锋”身上,新线影业根本没有机会——
预算不足。
这就是现实,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正式进入谁吆喝声音大谁就能够抓住目光的时代,宣传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放大。
哪怕是安森,也无法扭转这样的局面。
好莱坞,终究还是资本为王。
最后,怀抱着残存的一丝希望,卡尔又打开了“纽约时报”网站,试图在娱乐版里寻找到些许不同。
然而——
“怒海争锋”。
卡尔,终究还是失望了,最后一个权威媒体沦陷。
一直以来,“纽约时报”都偏爱安森,这两年更是撰写多篇专题报道,令人侧目,展现不同的安森;但可惜,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全方位宣传声势面前,他们也没有例外,把娱乐版头条留给了罗素-克劳。
“咦,等等。”
卡尔正准备关闭页面,他对“怒海争锋”没有任何兴趣,却意外瞥到一张照片,手指不由停了下来——
安森。
这张照片,格外特别,和印象里的首映式截然不同。
安森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张张脸孔之上洋溢着明亮灿烂的笑容,一看就知道他们正在享受美好时光,密密麻麻地将安森团团包围,然后安森似乎听到呼唤,抬起头看向斜上方,正好看向镜头。
咔嚓。
刹那定格为永恒。
在人群里,在喧嚣里,但安森依旧轻松地脱颖而出。
那张脸孔,让时光放慢脚步,轻而易举抓住目光。
“安森-伍德:一个属于朋友的夜晚——
‘蝴蝶效应’,一部关于生活的电影,却远远不止如此。”
瞥一眼,卡尔能够看到作者的名字,尼古拉斯-弗林。
而且!
真正有趣的地方在于,头条位置的确是属于“怒海争锋”的,横向占据整个页面,文字密密麻麻地铺陈开来;但正下方,“蝴蝶效应”的专题却足足三倍大小,浩浩荡荡的长篇专题搭配不同照片。
哈哈!
卡尔一下没有忍住,直接笑出声,隔着电脑屏幕仿佛也能够看到那位记者的倔强和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