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安森直接笑出声,也没有辩解,直接把官方场刊递了过去,让保持怀疑的人自己阅读。
埃德加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匆匆来到安森身边,接过官方场刊,周围其他人也熙熙攘攘地聚集而来,一个个脑袋凑在一起,眼巴巴地看着那份场刊。
“大象”……2.1分。
尽管有些混乱,但安森没有看错,分数是正确的。就只有区区2.1分。
埃德加脑海里思绪万千,他现在就可以预见媒体和网络的反应了,一时之间无数想法蜂拥而上。
“怎么可能……”
“怎么回事?明明昨天……”
“就算有落差也不至于……”
窸窸窣窣的话语,一次次欲言又止,偷偷摸摸地互相看脸色,明明满腔都是问号,却不敢轻易说出口,唯恐稍稍不注意就触动哪个人的敏感神经。
殊不知,这样的欲言又止,这样的说一半藏一半,才真正地具有杀伤力,不安的眼神、犹豫的脸色、闪躲的话语,不需要开口就已经道尽了一切。
震惊和错愕,如同涟漪一般,快速地在房间里扩散开来。
琐碎的骚动弥漫着一股不可描述的不安和混乱。
埃德加快速找回了冷静,一下抓住理智的尾巴——
这就是戛纳,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贯穿始终,官方场刊颠覆了预期,这显然不是他们预料的事情;同时这也意味着他们接下来有更多工作需要进行。
埃德加把官方场刊丢回茶几上,转身快步寻找伊芙:
他们需要改变策略,在舆论风向陷入混乱之前,抢先一步奠定基调,官方场刊好评自然再好不过,但现在低于预期的评价也不见得是一场灾难。
理由很简单,争议,这就是“大象”试图呈现的,电影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每一位观众的灵魂。
不管是喜欢还是厌恶,或者恐惧或者亢奋或者无知或者沉思,观众们最后看到的,不是格斯的想法,而是自己对于暴力对于电影对于艺术的想法。
正如同思想黑暗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肮脏和污秽一样。
所以,首映式卢米埃尔大厅的反应和官方场刊的评价之间存在落差,恰恰说明电影取得了成功——
不是一面倒的单方面意见,而是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大象”完美展现导演的创作意图。
也就是短短电光火石之间,埃德加已经找到突破口,现在最紧急最迫切的就是找到伊芙,他们需要抢在舆论成型之前,把这种想法种植在舆论中间,然后——
浇灌,施肥,等待种子生根发芽。
第一时间,埃德加忙碌了起来。
与此同时,刚刚从睡梦之中苏醒的戛纳拉开全新一天的序幕。
伊曼纽尔还在打呵欠,昨晚又是一个繁忙的夜晚,但每年电影节总是如此,如同上紧发条的玩具一般,时时刻刻都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持续忙碌。
眼前也是一样,伊曼纽尔甚至没有时间坐下来喝一杯咖啡,但偏偏,欧洲非常非常鄙视美国星巴克那样用纸杯装着咖啡边走边喝,在这里依旧认为:
为了便捷而牺牲文化习俗,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法国尤其如此。
所以,咖啡就是必须在咖啡馆用专门的咖啡杯饮用。
于是,伊曼纽尔就在不断打着呵欠,朝着报刊亭方向走去,前面已经可以看到一堆记者的身影。
伊曼纽尔也跟了上去——
官方场刊是免费的,每天更新。
伊曼纽尔拿了一份,快速扫描一番,然后就愣住了。
啊,什么?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