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厅里来来往往的人潮,在门口苦苦守候的观众,视线全部刷刷刷地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而去。短暂困惑过后,拉长耳朵终于明白里面的状况:
所以……“大象”,爆了?
震惊,错愕,面面相觑。
一时之间,议论纷纷,难以相信,安森在戛纳的首次亮相居然赢得全场起立鼓掌的待遇,一个意外。
回想去年夏天,“蜘蛛侠”引爆北美票房市场之后,安森一度销声匿迹,一直到tmz的登场揭开谜底,“大象”进入大众视线,迅速引起好莱坞的热议。
纷纷吐槽,一眼识破安森准备在艺术电影领域打开局面的意图,扭转瓶形象;但这着实是可笑的,如果偶像瓶形象那么容易打破,好莱坞就不会那么多苦情帅哥了——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马修-麦康纳,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威尔-史密斯、休-格兰特,本-阿弗莱特,马特-达蒙等等等等。
如果愿意的话,这份名单还可以继续长长地罗列下去。
他们都渴望打破偶像标签,却始终没有能够成功;现在轮到安森也是一样。
与其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想飞,不如先脚踏实地一些——
先好好巩固“蜘蛛侠”一夜成名带来的巨大光环再说。
和格斯-范-桑特合作?
怎么看怎么像是一次糟糕透顶的选择,病急乱投医,毕竟格斯早就已经过了创作巅峰,这些年沉寂太久,在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不是艺术,纯粹是垃圾;选择格斯这样的导演,最后合作出来的结果很有可能就是一场灾难。
然而!
但是!
“大象”不仅入围戛纳主竞赛,一鸣惊人地颠覆全部想象;而且还在首映式期待值破表的情况下引爆卢米埃尔大厅。
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上帝!
所以,卢米埃尔大厅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啪啪啪!
啪啪啪!
掌声,持续不断,经久不息。
并且,越演越烈。
短短不到三十分钟,消息就已经传遍整个戛纳小镇,正在不同位置不同场馆参与电影节的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地听说了最新动态:
“大象”,赢得整整十二分钟全场起立鼓掌的待遇。
十二分钟。
惊愕,震撼,亢奋。
那些无缘进入卢米埃尔大厅观看“大象”首映式的观众一下就被卷入风暴之中,整个世界天旋地转:
怎么回事?
戛纳,不是威尼斯也不是多伦多,和那些热情好客闻名的电影节相比,戛纳一直以苛刻严厉闻名,和冷静客观的柏林相比,一样残酷却更加犀利。
在柏林,不好看就是不好看,观众才不会寒暄客套,冷冰冰的批评绝对不手下留情;而在戛纳,不仅仅是批评而已,嘘声、咒骂、中途离场也做得出来,法国人总是以更激烈更奔放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以,当一部电影赢得全场起立鼓掌待遇的时候,那就是爆了;如果起立鼓掌不止三分钟五分钟的话,那就是大爆特爆。
事情,就是如此简单。
并且,“大象”映后新闻发布会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当剧组团队登场的时候,全场记者再次站立起来,以山呼海啸的掌声表示欢迎,不止掌声而已,还有口哨还有欢呼还有尖叫,新闻发布厅瞬间就被雷鸣般的滚滚声浪淹没,把戛纳电影节推向第一个高潮。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