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景熙帝稍作歇息时, 皇后进入内殿。
皇后戴九龙四凤冠,着纻丝深青大襟翟衣,外披红色大云龙纹霞帔。
她一步步踏入殿中时, 博鬓上的金钿和翠云都随着她的步子而轻轻颤动, 华贵肃穆, 仪态万方。
待走到近前,皇后屈膝跪下, 行大礼。
景熙帝的膝盖上放着一卷经书, 他正随意翻看着, 听到这话,淡淡地道:“梓童免礼。”
不过皇后依然深深一拜,今日祈福,不同于往日, 自然不可轻忽。
皇后行礼过后, 景熙帝这才道:“赐座。”
一旁内侍便低着头, 无声地上前, 弯着腰将早就备好的绣凳送上去, 皇后谢过恩, 这才坐下。
景熙帝这才抬起眼, 看着皇后:“这几日在外祝仪, 事务繁杂, 诸事有劳梓童了。”
皇后恭敬地道:“陛下言重了,这本是臣妾分内之事。”
景熙帝赞许, 温和一笑。
皇后微敛容, 才道:“陛下,适才臣妾见太子匆忙离开,到底心存记挂, 可是有什么——”
她欲言又止。
景熙帝的视线在她脸上扫过,之后才道:“梓童有话,但说无妨,你我夫妻,不必顾虑。”
皇后听到这话,神情略顿了顿。
帝王和皇后自然是夫妻,但是在夫妻之前,他们先是帝王和皇后。
景熙帝重规矩,重礼仪,对他的皇后敬重有加,在景熙帝的后宫中,皇后是当之无愧的后宫之主,没有哪个妃嫔敢轻易逾越。
但也只是如此而已。
景熙帝少年登基,对内振兴朝纲,整顿吏治,对外强兵兴武,征伐四方,大刀阔斧一番作为,才有了大晖天下如今的四海升平。
这样的景熙帝自然付出许多心血在朝堂上,但这也使得景熙帝在帝王和夫君的身份中,远远偏向于前者。
甚至偶尔间,皇后清楚地知道帝王的猜忌,对自己身后家族的戒备之心。
大晖后宫多选自民间寻常良家,其中一个缘由便是为了防止外戚弄权,可偏偏因为种种缘由,先帝为景熙帝定下了掌控沿海水军的镇安侯嫡长女。
皇后这样的出身并不曾为她带来太多便利,反而让帝后之间少了寻常夫妻的亲昵。
今日景熙帝一句“你我夫妻不必顾虑”,帝王可以说,皇后却不能全然相信。
他们夫妻十六载,她对这个男人太了解了。
卧榻之旁,他不能容人。
于是她便只是笑了笑,道:“陛下,其实原也没什么要紧的,只是太子一直心心念念着那位做了道姑的宁氏,前两日初至延祥观,臣妾还见过那宁氏,确实不太安分的样子,后来再问起来,延祥观的灵官便暂且把她拘在房中,不许她外出,想来也是怕惹起麻烦。”
她说完这话,却见景熙帝淡棕色的眸子正注视着自己,若有所思的样子。
她心里顿时咯噔了下。
景熙帝轻笑:“梓童对这件事似乎过于在意了?”
皇后暗吸了口气,她素来知道景熙帝的敏锐,如今宁氏丢了,之前既然瞒了,看来只能继续瞒下去,此时少不得小心一些,免得倒是引得帝王猜忌。
当下也笑道:“毕竟关系到太子,臣妾多关注些总没错,为了那宁氏,母后和陛下不知道操了多少心——”
说着,她叹了一声:“臣妾也是处置不当,若是因此再弄得父子不合,倒是臣妾的过错了。”
她说这话时,温婉柔和,惆怅无奈,其中不知多少未尽之言。
景熙帝略沉默了下:“皇后这么说,是朕往日过于苛刻严厉了吗?”
皇后没想到景熙帝这么说,有些意外地看向景熙帝。
他闲散地坐在阴影中,黄缉丝衮袍上的纹龙华丽繁复,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会腾云而起。
这个男人突然的温和亲切,只会让人无法揣摩,心生困惑。
景熙帝叹了声,竟有些推心置腹的意思:“这些年,皇后贤淑勤勉,悉心打理后宫,以至宫闱和谐,井然有序,朕一直心存感念,太子到底年少,性情放纵,皇后身为他的嫡母,大可行教子之职,不必顾忌。”
皇后简直不可思议。
他今天怎么了?
她沉默了一会,才抿唇一笑,温婉地道:“皇上,臣妾明白。”
景熙帝略歪了下脑袋,手指支着额,很有些无奈地道:“他再不济,总归是大晖的储君……皇后多多费心,还有太子妃那里——”
他抬起眼皮,笑看着皇后:“太子妃这几日可好?”
皇后被他笑得很不习惯,不过也只能按捺住心思,叹了声,道:“到底是小孩子家的,也是娇生惯养长大的,臣妾昨日看到,她眼圈还红着呢,不过她好歹识大体,有分寸,也没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