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玄幻奇幻 > 乱世枭皇:柴荣 > 第31章 后周攻南唐之战五

第31章 后周攻南唐之战五(1 / 1)

滁州之战(二) 在五代十国那段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洪流中,周世宗柴荣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在乱世中稳舵前行,逐步夯实了后周王朝的根基。他深知,唯有内政清明、国力强盛,方能在这纷扰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柴荣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更在治理国家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决心。 一日,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周世宗于御书房内,手持朱笔,凝视着案头的地图,目光最终定格在了新近收复的滁州之上。滁州,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池,如今已重归后周版图,但其内部情况复杂,民心未稳,加之传闻城中藏有前朝遗留的诸多稀世珍宝,若处理不当,恐生事端。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柴荣决定派遣一位既学识渊博又忠诚可靠的使者前往滁州,以妥善处理这一敏感而重大的任务。 这位被选中的使者,便是翰林学士窦仪。窦仪,字可象,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在治国理政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性情刚正不阿,为官清廉,深得世宗信任。接到圣命后,窦仪没有丝毫犹豫,即刻收拾行装,准备踏上前往滁州的征途。 临行前夜,月光如水,洒满庭院。窦仪独自立于月下,心中思绪万千。他深知此行非同小可,不仅关系到朝廷的颜面与威信,更关乎到国家财物的安全与未来治理的典范。他暗暗发誓,定要不辱使命,既要展现出朝廷对于地方治理的严谨与公正,让百姓看到朝廷收复失地、安定民心的决心;又要确保城内每一件稀世珍宝都能得到妥善的核查与登记,无一遗漏地归入国库,为国家积累财富,增强国力。 次日清晨,天边初露曙光,一声嘹亮而充满力量的号角划破了宁静的空气,宣告着新的一天与重要使命的开始。窦仪,这位以智勇双全着称的官员,身着整洁的官服,眼神中闪烁着坚定与决心,他率领着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随从队伍,踏上了前往滁州那条蜿蜒曲折的道路。队伍行进间,步伐整齐划一,气势恢宏,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观看,心中暗自揣测此番行程的非凡意义。 沿途之上,窦仪并未因急于赶路而忽视了对民情的细致体察。他时常勒马驻足,或是询问田间劳作的农夫今年收成如何,或是倾听路旁老妪讲述家长里短,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不放过,力求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与百姓的真实需求。对于那些反映出的疾苦与困难,窦仪总是耐心倾听,并承诺会尽力解决,他的亲民之举让百姓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希望。 同时,窦仪深知纪律严明对于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他亲自监督队伍的行进,确保每一位随从都严格遵守规定,不扰民、不滋事,即便是休息之时也尽量保持安静,减少对当地生活的影响。这种高度的自律与责任感赢得了沿途百姓的广泛赞誉,也为即将开展的珍宝核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抵达滁州城后,窦仪更是没有丝毫懈怠。他亲自披挂上阵,深入城中各处,从繁华的市集到偏远的街巷,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在核查珍宝的过程中,窦仪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严谨与细致。他不仅对每一件珍宝都进行了仔细的鉴定与评估,还亲自监督登记造册的过程,确保每一件珍宝的来源、价值及现状都得以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这种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不仅赢得了当地官员的敬佩与尊重,也让百姓们看到了朝廷对于国家财产的珍视与保护。 经过多日的辛勤努力与精心组织,滁州的珍宝核查工作终于圆满完成。这次核查不仅为国家增添了大量宝贵的财富资源,更在民间树立了朝廷公正严明、勤政爱民的良好形象。百姓们纷纷传颂窦仪的功绩与美名,将他视为救星与榜样。而这一切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周世宗柴荣的非凡远见与魄力以及窦仪等忠臣良将的竭诚辅佐与无私奉献。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忠诚、何为担当、何为真正的为民服务。 与此同时,正值人生巅峰、满怀壮志的赵匡胤,如同旭日东升,其军事才华在滁州之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那场硝烟弥漫的战役中,他运筹帷幄,身先士卒,以少胜多,不仅展现了超凡的战术布局,更以无畏的勇气激励三军,最终势如破竹,一举攻克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位将士的心头,而赵匡胤的英名,也如同战鼓般响彻四方。 然而,在这荣耀的背后,赵匡胤心中却悄然滋生了一丝不为人知的念头。战后,当硝烟散尽,他漫步于被征服的城池之中,目光不经意间被一处隐秘的宝库所吸引。那里,珍藏着无数价值连城的宝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质地细腻、色彩斑斓的绢帛,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赵匡胤心中或许闪过一丝私念,想要将这些稀世珍宝据为己有,作为自己辉煌战绩的见证。于是,他秘密派遣了心腹之人,企图在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窦仪抵达之前,悄无声息地将这些绢帛转移至安全之地。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与人开玩笑。正当一切看似即将按计划进行时,窦仪的突然到访如同晴天霹雳,彻底打乱了赵匡胤的布局。窦仪,这位以清廉正直着称的官员,一踏入城池便感受到了空气中不同寻常的气息。面对赵匡胤那看似诚恳实则暗藏机锋的请求,窦仪的脸上没有丝毫的动摇,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赵将军,”窦仪的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般敲击在赵匡胤的心上,“您以赫赫战功,为国家开疆拓土,这份功绩,自当铭记史册。但请将军切记,身为臣子,我们的一切所得皆源于君恩,所有战利品,最终都应归于国家所有。而今,这些宝物已不再是单纯的物品,它们是国家财富的象征,是百姓安宁的保障。非有圣上亲颁之诏书,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处置。我窦仪虽无惊世之才,但自幼熟读圣贤之书,深知法度不可违,规矩不可破。” 窦仪的这番话,字字珠玑,不仅让赵匡胤深感羞愧,更让他从心底里对这位刚正不阿的官员产生了由衷的敬意。他意识到,自己差点因一时的贪念而迷失了方向,忘记了作为武将应有的忠诚与担当。从此之后,赵匡胤对窦仪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仅在公开场合对窦仪礼遇有加,更在私下里多次向窦仪请教治国理政之道,两人的关系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深厚。而这段经历,也成为了赵匡胤人生旅途中一段宝贵的财富,时刻提醒着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 在皇权的另一侧,周世宗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深邃,心中盘桓着国家的每一个角落。经过数日的慎重考量与权衡利弊,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任命素有才干且忠诚可靠的左金吾卫将军马崇祚,前往滁州担任知州一职,以期通过这位能臣之手,进一步加强对这片土地的有效管理与深度控制,确保边疆稳固,民生安乐。 马崇祚接旨之后,心中涌动着既感激又沉重的情绪。他深知此行责任重大,不仅是对皇恩浩荡的回应,更是对滁州万千百姓福祉的承诺。于是,他迅速整理行装,带着满腔热血与坚定信念,踏上了前往滁州的征途。 抵达滁州后,马崇祚没有片刻耽搁,即刻投入到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他首先深入民间,亲自走访田间地头,与百姓促膝长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与疾苦。在了解到当地水利失修、治安不稳、农业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后,他立即着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他一方面组织人力物力,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军队巡逻,严厉打击盗匪,维护社会治安,让百姓得以在安宁的环境中生活。同时,他还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作物品种,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改善生活水平。 在马崇祚的不懈努力下,滁州的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荒凉之地逐渐变得生机勃勃,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纷纷称赞马知州的英明决策与辛勤付出,感念皇恩浩荡,让这片土地焕发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而马崇祚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赢得了百姓的尊敬与爱戴,成为了他们心中真正的父母官。他深知,这一切的成就都离不开周世宗的信任与支持,更离不开滁州百姓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因此,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誓要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那风云变幻的朝代更迭之际,永兴节度使刘词,一位深谙治世之道的老将,躺在病榻之上,心中却仍牵挂着国家的未来。他深知,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唯有选贤任能,方能稳固江山,于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毅然决然地向朝廷呈上了一份沉甸甸的举荐信,信中力荐了一位名不见经传却才华横溢的青年——赵普。刘词以他独到的眼光,预见到赵普不仅学识渊博,更兼具非凡的治国理政之才,坚信其定能成为辅佐明君、开创盛世的栋梁之材。 果然,历史的车轮验证了刘词的远见卓识。随着后周大军势如破竹,攻克滁州,朝堂之上,宰相范质亦被赵普的卓越表现所折服。范质,这位以公正无私着称的国之重臣,在审阅了赵普的政绩与才情后,不惜力排众议,极力推荐其担任滁州军事判官一职,期望他能在此地施展才华,造福一方。 赵普赴任滁州后,面对的是一片亟待治理的乱象。地方治安混乱,盗匪横行,百姓苦不堪言。他没有丝毫懈怠,立即着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他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倾听百姓心声,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上百名被擒获的强盗,赵普并未采取简单粗暴的镇压手段,而是秉持着“教化为主,惩罚为辅”的理念,坚持先审后判的原则。他亲自参与审讯,细致入微地询问每一名罪犯的过往经历与犯罪动机,力求做到公正无私,明察秋毫。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赵普不仅揭露了多起冤假错案,更发现了许多强盗背后隐藏的辛酸故事。他们之中,不乏因天灾人祸、生计无着而被迫走上歧途的良民。面对这样的现实,赵普心中充满了悲悯与同情,他力排众议,决定对这些情有可原的罪犯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在他的坚持下,大部分强盗得以免于极刑,转而接受教化,学习农耕与手艺,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赵普的这一举措,迅速在滁州乃至周边地区传为佳话。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称赞他是一位真正的仁德之官。随着时间的推移,滁州的社会治安得到了显着改善,经济也逐渐复苏,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而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赵普那颗为民着想、勇于担当的赤子之心。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有志之士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之中。 相关人物介绍: 人物1: 窦仪(914年—966年),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他是五代后期至北宋初年的大臣、学者,犹如一颗闪耀的明星,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和文化天空。后晋时期,窦仪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登上进士第,成为景延广的得力僚属。他在后汉、后周两朝的仕途上,历任右补阙、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要职,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学问素养。北宋建立后,窦仪更是官至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后改任礼部尚书,成为朝廷中的重要人物。乾德四年(966年),他因病去世,享年五十三岁。宋太祖为了表达对他的敬重和惋惜,追赠他为右仆射。窦仪因其渊博的学问和对典故的精通,深受宋太祖的器重。他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为北宋的法律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物2: 赵普(922年-992年8月18日),字则平。幽州蓟县人,后徙居河南洛阳。 五代至北宋初年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 赵普早年曾被后周永兴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后成为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的幕僚。显德七年(960年),策划发动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升为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独相十年 。在此期间,赵普协助赵匡胤进行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重大措施。开宝六年(973年)罢相,出镇河阳三城。宋太宗即位后又分别于太平兴国六年(981年)、端拱元年(988年)两度拜相,其间主导策划秦王赵廷美谋反案,打压赵廷美与兵部尚书卢多逊 [17]。晚年因病多次请求致仕,累授西京留守、河南尹兼太师、中书令,封魏国公。淳化三年(992年),赵普于洛阳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赠尚书令、韩王,谥号“忠献”,并配飨宋太祖庙庭。宋理宗时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他为人刚毅果断,在宋初制订统一战争方案和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还在宋初参与了建法立制、整顿吏治等工作。遗着有《龙飞日历》《艺祖受禅录》等喜欢乱世枭皇:柴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乱世枭皇:柴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无敌家主:本家主有亿点点强 跨时空的墨香:秘境之旅 我愿凌虚 三国之寰宇天下 剑仙张三 穿越的我,靠开盲盒踏上巅峰 被赶出宗门的我反手加入合欢宗 庄子传奇 开局融合李存孝,从攻略皇后开始 高武:锦衣卫杀星,皇帝求我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