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现实就是,女孩做不到拔尖那一波,那就只能回家奉献自己。 向绵绵想了想这几天几个女孩子的异常沉默,感叹:“也难怪她们三个这些天消沉,原来是这样啊。” 秦万万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物伤同类:“不过能读完初中也挺好了,说亲的时候是个优势。” 在向绵绵眼里,这就是人小鬼大,姨妈都没来的女孩,说什么亲事? 她看了看窗外的景色,无所谓的说:“我们才多大,说亲也太早了吧。” 秦万万眨眨眼:“正常啊,你还记得小学毕业没读了的尹夏吗?她定亲了,好像就比我们俩大半岁吧。” 12岁半,这年纪定亲? 疯了吧。 她二姐向美美出嫁的时候,16岁的年纪都觉得太小了,结婚那么早对身体不好,12岁简直没眼看。 向绵绵不敢想象,只能张嘴结舌看着秦万万:“……尹夏才多大,她家有病吧?” 再怎么着急,女孩子没发育好就是伤身体,都没成熟怎么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16岁她还能忍忍,12岁至于吗? 咋,学大青朝早婚,十一二岁满脸稚嫩的两小孩结婚,生一个死一个? 别说什么这年代平均寿命不高,为了下一代早点出生所以早婚,那都是不顾身体的损耗,能有几个好下场。 秦万万无力地坐起来,嘴巴撅着:“谁知道她家怎么想的呢,太早结婚对身体不好,书上都写了。” 两人都是震惊中带着痛惜。 作为同学,一个同龄女孩子12岁就要面临婚姻,可能从此是不同的人生轨迹。 能读中专的向绵绵、胡盈、秦万万三人,大概率考上心仪的工作,从而收入颇丰,婚姻自主。 考不上中学的女孩,一般就在家帮忙料理家务、做做零工,赶在16岁前匆匆找个人嫁了。 向绵绵好像突然懂了,为什么有人会选在这个时候告白。 不一定是为了爱,说得阴暗点,乱了女孩心智,考不上高中或者中专,他们就多一个录取名额。 运气好还能捡漏一个高智商的老婆。 反正只是一封情书、嘴上几句甜言蜜语,成了人财两得,不成也没损失。 不是向绵绵自夸,能在初中读书,女孩们都是经过层层遴选的,智商不高不能读书的都止步于小学了。 向绵绵皱着眉头,想着告白这个事,立刻跟秦万万说:“要是有人这时候给你递情书,你千万别同意。” 秦万万瞪大了双眼:“难道也有人给你递情书?!我也有!” 两闺蜜一合计,好家伙,秦万万收到的还不止一封。 可能是向绵绵一直断层第一的成绩,没什么人敢勇攀高峰吧。 再去问问还想读书的胡盈,也是一样的,就这几天有人陆续递情书。 好家伙,一问居然还有几个人同时给她俩发,是真不怕翻车啊。 向绵绵沉默了,已经没有必要去问另外三个不准备读书的女孩,答案显而易见。 三人沉默下来,接下来的时间里,恨不得把书读烂。 除了学校里开始洋溢着粉色氛围,情书逐渐满天飞,男孩的家长们也通过各种方式开始抢女孩。 于是张及第那里除了给向丽丽说亲的媒婆,向绵绵的也多了。 张及第都没插手向丽丽的婚姻,更何况宝贝的小女儿,把媒婆一顿数落,小孩子家家结什么婚? 全都不同意。 别说什么为了女儿好,上赶着说亲,能有几个好的? 向家对女孩和男孩是一样看重,向美美没能继续学业属实是家里供不起了,六个孩子年岁接近实在顾不上。 想想当时一家八口,只有三个人有工资,其中一人还是掏空积蓄买的工作,加上每月赡养老人20元,养五个孩子还没人帮衬着带,太难太累。 向美美只能读完初中,遗憾结束学业。 这还是在父亲一个月85元高工资的背景下,其他人家就更困难了,女孩学历低是常态。 下乡是不可能的,相当于女孩白养了,父母宁愿找个有缺陷的女婿,在16岁前把女儿嫁出去,好歹近,能看顾家里。 要不是县城另一头的纺织厂将近两千员工,八成是女职工,还有百货商店的柜员基本也是女职工。 这两处招工要求有学历,只怕能读书的女孩们更少。 向绵绵和现代人习以为常的九年义务教育,是这时代女孩难求的机遇。 这年代太多人只让女孩去学校里读两年书试试,认得几个字不做睁眼瞎,甚至孩子多的家庭,直接不让女孩上学。 向绵绵在一天晚上,好奇问了向丽丽:“姐,你收到过情书吗?” 向丽丽用输液玻璃瓶装了热水,正在把自己的工作服熨平整,一边头都不抬:“收到过啊,一个个写得字丑死了。” “什么时候收到的?” “初中快毕业的时候,还有中专也收到了,班级里男的太多,我们班就两个女孩,全年级加起来不到两个巴掌。” 向丽丽把衣服翻了个面:“你收到情书了?把他们都给我当空气嗷,否则我见一个打一个。” “班级里都收到了,六个女孩一半不读了。”向绵绵没有否认。 “都是一群傻冒,你给我好好读书,这么好的脑子,疯了去做别人家媳妇?” 向绵绵挺沮丧,觉得这时代对女性恶意太大:“没,只是惋惜女孩们没多少出路,本来就路窄,还有人来挖地基。” “那我们就更要做出成绩给他们看,女的也不比男的差,你看我,本来隔壁英子不读书了,她爹见我进了甲烷厂,硬是把英子供上了中专。” 向丽丽骄傲地扬起小脸。 她的实验、笔试第一名,带动了甲烷厂很多家庭对女孩的看重。 在家做家务能带来多少好处?那点劳动价值可有可无,甚至女儿嫁出去了不怎么跟家里往来。 考上正式工能带来多少好处?哪怕临时工一个月都有十五以上的工资,完全不能相比。 有向丽丽这个榜样在,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咬咬牙送女儿读书,回报丰厚着呢。 而且女儿受益,还会对家里死心塌地,这时候的一时付出,一辈子都受益。喜欢六零不下乡,家长里短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六零不下乡,家长里短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