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立鼎1894 > 第三零四章 变法风云

第三零四章 变法风云(1 / 2)

(' 如果没有杨浩的掺和,清廷变法的轨迹和速度会完全不同。从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到《明定国是》诏,中间足足三年时间里,守旧派和革新派都在扯皮,并在缓慢的探索推进。光是一个新军编练,就拖沓的让人绝望。

那之后光绪皇帝在康梁一帮愣头青的蛊惑下铤而走险,居然将支持变法的慈禧太后视作大敌,更硬生生的将守旧派势力一股脑的推到对立面上去,结果百日维新以六颗人头落地为结果,宣布其夭亡。后续的事业,反而是慈禧在两年后继续推动,然而为时已晚。

现在,历史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日本被打败了,赔款的事情没有发生。国民虽然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紧迫感,但多数依旧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自我感觉良好之中。

朝廷上下,反而把杨浩当成最大的敌人,其危害性,甚至超过日本和列强。无他,谁让杨浩是个汉人,还摆明了不肯服从王化的。

于是乎种种外因的逼迫下,清廷内外的相互掣肘极大减少,哪怕光绪帝把李鸿章开革回家,慈禧太后也没有说什么---事实上,那老娘们也对李老头子的不作为深深的不满。杨浩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李鸿章的纵容。

没了李鸿章和翁同龢的清廷,剩下的清流稳健派基本说不上话,原先的翁门六子以及新晋少壮派迅速占据上风。

而没了康有为的青年维新派,却依旧英才辈出,搞得风生水起。其中最出风头的人物。莫过于《国闻报》总编、社长严复。其才名被于天下。仅次于杨浩那个背后有一整个时代当枪手的冒牌货。

其次比较出挑的。有谭嗣同、梁启超、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以及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此外,还有老一辈的郑观应、王韬等人从上海遥相呼应,可谓一时熏熏,蔚为大观。

这些人并不是一条心,也不是另一时空所谓“戊戌六君子”为一伙人的说法。其实算起来,他们起码有七八伙儿人之多。

其中,谭嗣同是真心想要推翻满清的造反派;梁启超是继承康有为思想的保皇党;康广仁对其兄的言论作为很不以为然;杨锐、刘光第对康有为甚为厌恶;其余人也竭力撇清与康的关系。

而今。再加上一个强劲崛起的严复,更是独树一帜,将清廷变法的大戏渲染的热闹非凡。

内外交困之下,光绪帝大胆启用少壮派清流和维新派书生,把一个个刚刚才参加过科举中进士的青年火线提拔起来。甚至为了让他们有资格上朝面君奏事,不惜给他们加上四品顶戴的帽子。

这么干肯定让绝大多数辛苦熬半辈子才能上台的官员们非常不爽,朝野之间议论纷纷。光绪皇帝乾纲独断,以变法革新的名义,借改革政府机构的时机,对朝廷内外的官员来了一次华丽丽的大清洗!

三品以上的官员里。六部郎官开革一批,京城里占着茅坑没事可干白吃俸禄的官员。一刷子下去砍掉好几千!

短短数日间,光绪帝一口气发了一百多份“上谕”,按照之前杨浩从报纸上登载的,或者翻译出版的各种资料中扒出来的内容,大刀阔斧的自上而下发起改革动议。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企业中,董事长突然一天之内下了一百多个通知,要求大家限期学习并照着做事。最要命的是,这里面宣布的条条框框,都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更会让原来的许多员工和管理层失业下岗!

可想而知这么搞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全部乱套!不但会引起下面人的强烈抵制,被逼急眼了的管理层甚至会放下仇怨联起手来,设法把董事长给搞下去!

光绪皇帝才二十三四岁,身边又没了翁同龢、李鸿章这种老成持重的大臣辅佐,剩下的人跟他一样急躁而缺乏实践经验,盲目的相信其自身皇权威仪,结果就这么制造出一场近似闹剧一般的变法“大跃-进”!

各省督抚都是毕生宦海沉浮的老狐狸,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毛病。但他们多数却并不直接拒绝合作,却都有条不紊的自行掌控进度,在本辖区内开工厂、搞学校、练新军。最关键的政体改革,却一点不动。

没有人是傻瓜,谁不知道这玩意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就形成的稳固统治架构,属于谁碰谁死的范畴。改革?没那么容易!

光绪帝却并没感觉到其中的危险,他陶醉于大权在手一呼百应的极度爽感之中,被慈禧太后压制那么多年,终于有朝一日可以像个皇帝一样的呼风唤雨。

在发布《上谕》之后这些日子里,他每天睡眠时间都很少,却一直精神抖擞,好似浑身有用不完的精力。

鲁南的民乱被控制在曹州一地,青州的伤兵请愿团也没有进一步激化的动作,连续多日大清国风平浪静海晏河清,让他和近臣们产生一种错觉---大概麻烦也就到如此程度了?

1895年8月21日,京津之间风云突变!以严复为首的一帮在野名流忽然公开宣布,要成立“民主社会党”,积极参与国家整体改革大业。在君主立宪之下,谋求夺取执政党的席位。

最新小说: 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 我岳父是朱元璋 乱世雄歌 大明神相 元首的愤怒 唐铭 立鼎1894 医圣记 大唐弄臣 无限穿越逍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