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 如果真这样安排,必然会让整个战船上挤满了士兵,拥挤不堪。 想要让战船上的士兵发挥灵活性,必然至多4000余人。 这已经是保证空间的最大限度。 现如今,李辰麾下所有士兵加起来,已经达到了20万大军。 这样一股力量,在如今的时期,若是不做出点什么来。 很容易就受到大明京师的群臣弹劾。 所以,占据更多地盘,也就属于必要的了。 内部方面,如果是无故攻打,又不是闯王残部势力占据的情况下。 攻打下来,必然会被安上造反的名头。 李辰现在虽然有着如此多军队,又有数万军队配备了二战时期的热武器。 即使能够对抗,并且拿下京师。 但那样一来,崇祯皇帝就是一块烫手山芋了。 任何的后果,都要考虑到。 眼下,李辰放下手中书册,摇晃了下脖子放松。 “看来,是时候出兵收复了。” 就在李辰开始下达最新命令,李靖等人整顿粮草的时候。 远在两千多公里外。 大明中枢地带,京师紫禁城皇宫内。 太和殿,又称做金銮殿,其寓意:至尊金殿、金銮宝殿。 这里是整个皇宫内最大的一处殿宇,历代皇帝与群臣处理国事的正式场合。 眼下,时至清晨。 时间大概已经是早上的八点多。 太和殿,群臣三三两两懒散排列,不时大臣睡眼朦胧,大着哈欠。 身上带着淡淡的酒味,脸色略微苍白,双眼凹陷,带着较重的黑眼圈。 他们中,身在前列的几位阁老,老神在在。 实际上,眼角的余光! 正偷偷藐视着上首九行梯街,龙椅上的崇祯皇帝朱由检。 见群臣总算基本到齐,崇祯皇帝朱由检压下心中怒气。 于是又在心里暗示自己,心中总算好受了一些。 如今,朝中大半都是东林党,只有少数的保皇派。 至此登基除掉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一派,导致东林党的大臣失去控制。 以至于出现如今的局面,崇祯皇帝朱由检也在头疼而又些许后悔。 当然,若是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也是不可能的。 等到队列排好,已经又过去小半个小时。 等到太监一阵吆喝... “禀皇上,臣蒋哲有事要禀报。” “准了。” 崇祯低眸看去,见是一位五品官员。 这人正是程国详,程阁老的一个门生。 上个月才被推荐入朝为官的。 “谢皇上恩准。” 这位自称蒋哲的五品官员,当着殿中所有大臣的面。 朝着大明首辅程国祥的方向,看了几眼。 后者则是隐晦的点头。 “禀皇上,臣弹劾广省知府管辖下的游击将军兼三县县尉李辰。” “其大肆招兵,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流民遍地,已至有百姓联名血书。” “且兵员已经达十几万之巨。” 现在大臣一听,当即就相互隐晦的交流。 “什么,居然有了十几万士兵,他李辰难道是想造反不成?” “还有,那血书可有带上,一并交由朕过目。” 崇祯闻言,大吃一惊。 短短半年多时间,这广省偏僻一县的李辰,居然扩展如此多的兵力。 如果没有记错,广省属于沿海城市,那里目前还是属于少数没有起义的的地区。 按照道理来说,招募那么多的士兵,不是造反,那又是干什么? 崇祯正在脑海中思索的时候,有太监已经拿着血书和奏折呈上。 崇祯一并接过,先是看了一眼奏折,与蒋哲所说的并无二致。 翻开一张较宽长的白布,上面按着无数血手印。 “好一个游击将军李辰啊。” “来人...!” 崇祯大怒之下,正要说出。 “禀皇上,臣徐天成。” “禀皇上,臣常广元。” 两人话语一致,会心一笑。 “有事禀报!” “准了。” 崇祯看了眼,发现是几个月前自己新封的两个国公。 “禀皇上,游击将军李辰,我二人倒是有些交情。” “这李辰性格,断不会做出造反的事情来。” “我二人愿意以身家性命和爵位担保。” “况且,我二人在昨日收到密信。” 常天元从朝服袖口中拿出一个信封,其上信封的火漆还在。 等待太监再次小跑的呈上,崇祯撕掉信封一角拿出信纸。 “吾皇亲启。” “臣李辰,忧于沿海倭寇袭扰,更有红毛人占据我朝数岛。” “特此倾其所有,聚兵已成精锐之师,战船十数艘,即日发兵。” ...... 一目十行的快速快速阅完。 总封信纸上三百余字,却每字都带着澎湃血性。 崇祯皇帝受到感染,如同现场亲临,无比的热血澎湃。 先前的怒气早已经消失一空。 “好一个李辰,居然如此为国分忧。”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所做之事,朕准了!” 皇帝的异常变化,殿上的数百群臣都看在了眼里。 刚刚还是怒火,只是看了信纸却是兴奋高兴。 里面到底是有何种魔力,以至于不再计较十几万人的军队隐患。 其实,崇祯也不是傻子。 那一个血书,很明显就是一个幌子,也是假的。 虽然朱由检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却是一个有着头脑的政治家。 若是当一个亲王大臣,必然是造福百姓的能臣! 只是可惜,身在帝王家,接任了自己兄长的重担。 每日勤恳十几个小时,睡眠不足四个小时。 三十多一点的年纪,已经有半数白发! 这样的事情,每日都时有发生,也因此崇祯心里也有着一杆秤。 如果那未见一面的五品游击将军李辰,真能按照信纸上所说。 发兵收复数岛,以及解决倭寇时常袭扰的事情。 那么,若是这李辰真能成功。 那崇祯,到时候自然不会在小气封赏了。 等到太监高喝退朝。 “两位国公,还请留步。” 当常广元与徐天成看到;来人是王承恩,皇帝身边的太监总管。 “不知公公有何事?” “皇上有请。” 善书房! 太和殿的一处偏殿。 这里平时正是崇祯皇帝处理政务,办公的地点。 听到脚步后,崇祯头也不抬。 继续处理面前堆积如山的奏折! 过了一会,这才发出声音...喜欢两界穿梭,从明末开始到掌控诸天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两界穿梭,从明末开始到掌控诸天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