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25章 灾区粮食告急!
由于凤阳山处于四省交界地区,并且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日军在凤阳山一带直接部署了两个军的部队,对红警部队的凤阳基地进行牵制。
和河南地区的中日军力对比,江文指挥的凤阳地区与日军的差距要小的多,河南是赵涵的七个营打小鬼子的一个军,凤阳是江文的一个营加辅助部队和民兵打小鬼子的两个军。
不过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红警部队想要守住凤阳依旧没有什么难度。
对红警部队来说,在凤阳打的不是进攻作战,而是防御战!
在依托山体工事和大量民兵的情况下,别说小鬼子的两个军,就算再加一个军也特么打不进来。
经过多年的建设工作,红警部队的大孤山基地、凤阳基地、山东中转基地和海军基地已经基本实现了要塞化。
而小鬼子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位于凤阳周围的日军第九军和第十二军依旧是以牵制和施压为主。
相比于凤阳基地的稳定,山西和河北一带的八路军压力可就大的多了。
“老总!收到后勤保障团的情报,预计日军将在14日后完成补给,并向我们发起进攻!”
副总指挥听到参谋的汇报之后,一脸凝重的看着地图。
在河北和山西两个方向,日军一共集结了5个军的部队,再加上一些零散的部队以及伪军,总兵力接近90万!
并且这90万人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接受过重新整编的日军部队,这些小鬼子在火力和装备上对八路军有着绝对的优势。
虽然八路军已经制定了阻力和撤退计划,但是面对日军即将提前发起的进攻,八路军的撤退时间远远不足。
现在的八路军早就不是当初的三师六旅十二团了。
如今的八路军已经拥有了超过一百万的部队,并且在红警部队的支援下可谓是家大业大。
想要在小鬼子的全线进攻中尽可能的减小损失,八路军就要加速向后方转运装备物资。
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目前八路军下辖的运输力量相比于八路军的家底远远不够,而现在八路军的最大外援——红警部队,则由于河南的救灾行动无法对其进行支援。
现在红警部队的运输部门都已经告急了,上哪来的运力支援八路军啊?
目前的八路军只能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一点的将自己的重要物资转移到后方。
而八路军所定义的后方,正是八路军总部和红警部队所在的大孤山一带。
“快快快!跟上跟上!”
此时,孔捷的三八六旅独立团正在前往五台的公路快速前进。
在百团大战期间,作为115师曾经的驻地,晋察冀地区也在大规模的进攻作战中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并且由于八路军的实际控制区已经连成一片,所以孔捷和他的独立团才能在这一带如此光明正大的在公路上行进。
与此同时,不仅是孔捷的独立团,包括丁伟的28团、李云龙的新一团在内的30个八路军甲种团都在前往八路军原本的晋察冀根据地。
这里作为距离日军总攻地区最近的地方,也是八路军阻击日军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给晋察冀根据地的有生力量和重点目标的撤离争取时间,除了这三十个甲种团,八路军将三个师属炮团和防空团都部署在了这里。
同时,八路军还将目前所有的空军力量和装甲力量部署在了娘子关,作为机动力量的同时也防止小鬼子沿铁路断掉晋察冀根据地的后路。
1942年6月13日。
日军在损失了第11军的情况下,经过半个月的准备,终于做好了发起进攻的准备。
在日军中国派遣军司令畑骏六的命令下,日军7个军的部队从山西、河北和凤阳三个方向向八路军发起了全面进攻。
仅仅在当天下午,日军围攻凤阳的部队就将驻守在蚌埠及其周围的八路军部队击溃,蚌埠再度沦陷,同时日军也对凤阳完成了包围。
八路军与日军交界的区域全线告急!
“什么主力团?!什么甲种团?!我看他是发面团!他程瞎子就不应该当这个团长,他应该来我的指挥部喂马!”
看着蚌埠失守的消息,副总指挥愤怒敲着桌子怒骂道。
八路军部署在蚌埠的部队有一个甲种团和四个乙种团,而这个甲种团就是386旅的772团。
在阻击日军进攻中,由于772团被日军一个旅团在极短的时间击溃,导致其余的四个团中的两个直接被日本人全歼。
并且小鬼子是用十分灭绝人性的方式处决了这些八路军战士。
这让副总指挥在心疼的同时,对772团团长程瞎子也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不过此时的程瞎子可是满肚子的委屈。
小鬼子的一个旅团中,除了炮兵之外,还有一个战车大队足足50多辆4号坦克!
在无后坐力炮连和加农炮连的拼死阻击下,他们772团足足消灭了近30辆坦克之后才被日军以绝对优势击溃。
这场战斗中,772团的一营、二营全部牺牲,三营、炮营损失过半,无后坐力炮和加农炮全部损失,甚至连772团的参谋长都在日军的炮火中牺牲了。
现在还要被老总骂成发面团,程团长的心里委屈的要死!
不过在消气之后,副总指挥还是命令772团配合其他友军在临近凤阳的区域构筑防线,并随时开展经过防御。
而击溃八路军的小鬼子并没有对八路军进行追击,而是将红警部队的凤阳基地进行了严密包围。
在畑骏六的计划中,小鬼子的第九军和第十二军只有包围凤阳这一个任务,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
畑骏六认为,想要打通从华北到山西和华东的铁路线,以及尽可能的消灭八路军,首先要充分牵制住平安县保安团的力量。
这次河南的自然灾害,为日军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行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