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平康坊。 说话的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他穿着长袍,面容白皙,一身的书卷气。 他的阿娘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妇,头发已经花白,眼角、嘴角满都是细密的皱纹。 “隔壁的邻居应该到了!一大早就有人过来收拾。” “是东边那个院子吗?听说也是个外地来的举子买了下来。” “对!我早就问清楚了,听说啊,这家也是寡母养大了儿子。” “一个女子,没有再嫁,又当爹又当娘的把儿子拉扯大,还供他考中了举人,定是个极好的!” 稍稍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也是在自夸。 年纪轻轻就守了寡,一个人支撑整个门户。 儿子也出息,二十五岁就考中了举人。 如今儿子进京参加春闱,老妇变卖了家当,带着儿媳妇、孙子等,陪着一起来。 只是“京城居大不易”,老妇卖了家当,儿子收了“孝敬”,还有儿媳妇一家的补贴。 不过,能在平康坊租下一个齐整的小院,也很不容易了。 随后,东边的房子换了邻居。 嘿,这是“同类”啊。 所以,今天听到动静,看着好几个人进进出出的忙活,老妇便知道,估计是新邻居到了。 “那家的儿子,应该不如我家二郎年轻。” 很多人四五十岁了,还只是个童生。 且,新邻居的房子不是租的,而是买的。 兴许啊,这里面还有岳家的帮扶。 现在看来,倒是有些不般配。 不过,今天还是看热闹要紧。 “对!就像阿娘一样!” 母子俩说笑着,便听到了一阵骨碌碌的响动。 “来了!” 不多时,两三辆马车缓缓驶了进来。 好几辆马车啊,就算是雇的,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呢。 随着车夫的一声长吟,马车稳稳的停了下来。 车门开了,一个十七八岁的俊美少年跳了下来。 老妇和年轻人眼底都闪过一抹惊艳。 老妇冲着儿子使了个眼色。 邻居来了,他很该过去打个招呼,看看有没有能帮忙的地方。 然而,木有! 再然后,就是一个美得不像话的柔弱美妇,被搀扶着下了车。 “幸而还能生儿子,否则,这婆家啊,肯定能亏死!” 她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心态早已扭曲。 不过,顾倾城和赵青云眉宇间十分相似,任谁见了都知道,这是一对亲母子。 “咦?那举人呢?” 怎么就这么几个人? 就在两人疑惑的时候,赵青云眼角的余光瞥到了这对母子。 “鄙人姓赵,名青云。乙未年恩科举人。高邻贵姓?可也是进京的举子?” 这个未及弱冠的少年郎,居然、居然就是举人? 那时他才几岁,就、就中举了?! 两家倒也有缘分,居然都姓赵。 “赵兄,这位就是令堂吧。伯母安好!” “安、安!” 她忽然看向娉娉婷婷朝着这边走来的顾倾城,问了句,“她、她是——” 赵老太直勾勾的盯着比自家儿媳妇还显年轻的顾倾城,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辛辛苦苦拉拔儿子长大,还供出了一个举人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