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方宏对于苏长卿的话,有着万般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 按理来说。 即便刚才的那番话是书院儒首所言,他也会抱着怀疑的态度。 可此时他也不知为何。 听完苏长卿的这番话后,即便嘴上抱着怀疑的态度,可心里却已经对此深信不疑。 因为他很清楚。 苏长卿的话说得没错! 西秦女帝强大,也只是一个人! 一个会生病,会死亡的人! 在这个世间,武者一途,即便是突破至武神之境,也不过才五百年的寿命。 而修士即便达到九品之境,也不过千年寿元! 至于那千年之上,甚至万年之上的仙道一途,这世间虽然有着的传说,却始终未有人真正踏足过。 对啊! 千年可叹王朝更替! 这古往今来,又有哪个王朝能鼎盛千年之久? 思绪及此。 方宏顿时也是无奈一笑,随即双手端起茶杯,看向苏长卿,脸上带着平静的笑意: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苏兄今日所言,让方某受教了。” “方兄言重了。” ………… 与此同时。 距离四方城十几里外的一个小山坳里,有一座小小的村庄坐落于此。 整个村庄大概只有十来户人家。 每一户人家住的都是自建的土瓦房。 每一栋房子都不大,依山而建,向阳背阴。 十来栋房子分别坐落在不同的山脚,错落有致。 此刻刚到午时,正是村民们干了一上午的农活后,准备回家准备午饭的时候。 所以,村里每一户人家的烟窗外,都有着白雾般的炊烟袅袅升起。 天空湛蓝一片,宛若一片清澈的湖水,平滑如镜。 炊烟缓缓飘向天空,如一层白纱般渐行渐远。 整个山村依山傍水,有虫鸣鸟叫,有风声穿林,倒是一片清宁祥和之地。 在靠近一条小溪旁的山脚下。 建着一栋较为低矮的泥瓦房,房门前有一块较为宽敞的平地,地面上铺满了许多苹果般大小的石炭球。 黑漆漆的一片。 在房门前的地墩上,李瑜和他爷爷正在收拾着已经完全干燥定型的石炭球。 “爷爷,今日上午我已经把这些石炭球都做得差不多了,等下我做完午饭,再和您一起去屋后的山头挖些黄泥过来,我便要去一趟四方城,然后大概要酉时末才能回来。”李瑜说着话,手上的活却是没停。 他爷爷已经六十多岁了,头发完全花白一片,但手脚还算麻利,头脑也还清醒。 昨日李瑜便已经和他说了苏长卿要教他读书写字的事情,所以他也知道李瑜是要去做什么,便叮嘱道: “嗯,好的,要记得早些回来,记得将那些菜给那苏先生带过去,多谢谢人家。” “你要知道,如果是去念私塾,一个月至少得三两银钱,可那苏先生答应每日教你读书写字一个时辰,却只是一个月收你一筐石炭球,这份恩情你可一定要时刻铭记在心!” “爷爷,您就放心吧!”李瑜点了点头,随后便道: “等我学会读书写字后,以后长大了,赚到大钱了,一定会好好报答苏先生的。” “呵呵,你有这份心就好!”爷爷笑了笑,露出了嘴里的几颗缺牙,“总之小瑜你一定要记住,做人一定不能忘恩负义,别人帮了你,就得记住这份恩情!” “嗯嗯,我会的!”李瑜整理好最后一点石炭球,拍了拍手,便道:“只希望我能快点学会读书写字,早些时候赚到大钱,要不然等苏先生老了,我想报答他也来不及了。” “哈哈,难得你有这想法,那你可得更努力一些了啊!” “我一定会的。”李瑜认真的点点头,稚嫩的脸庞上,透着几分不属于他这个年纪该有的坚定。 干完这门口的重活后。 李瑜便来伙房,洗把手,准备做饭。 他爷爷则拿着扫帚,清扫着门槛前的那些石炭碎渣。 穷苦百姓家的午饭,往往很简单。 早上的时候,便已经蒸好了一小屉米饭。 所以现在只需要随便做两个自家种的蔬菜,最多加个鸡蛋汤,便已经算得上不错的伙食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古至今便是如此。 李瑜从六岁的时候,便已经开始自己做饭了。 那时的他,即便站直了身姿,也不过才和那泥砖砌成的灶台一般高。 所以那时他做饭的时候,只能搬着一个木墩子放在灶台前,然后整个站在木墩子上面,才能完成炒菜做饭的一系列操作。 在伙房中忙活了一炷香左右的时间,李瑜便弄好了两菜一汤。 一个炒青菜,一个焖土豆。 至于那汤,便是焖煮土豆后,没有洗锅,而是直接在锅中加上一瓢水,等到水一开,敲一个鸡蛋放入锅里,用筷子迅速一搅,便是一大碗蛋花汤了。 这样做蛋花汤,便可以省下一些油,而焖煮土豆时沾在锅底的油和盐,也不会浪费。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瑜将菜都端上桌后,便从门外喊道: “爷爷,饭做好了,我们可以吃饭了。” “好嘞,爷爷马上就来。” 他爷爷正在门口的那条小溪里洗手,起身之后甩了甩手,接着往腰部的麻衫上搓了搓,便来到伙房旁的偏厅。 李瑜已经将饭都盛好了,爷孙两人如往常一样,笑呵呵的坐在桌前,粗茶淡饭也能其乐融融。 “来,爷爷您先喝碗热汤。” 李瑜盛了一碗蛋花汤,放在他爷爷的桌前。 “不用不用,爷爷随便吃点饭菜就行,这汤还是你喝吧?” “哎,爷爷您就喝一碗吧,这么大一碗汤,我一个人也喝不完啊!”李瑜笑呵呵劝说道。 “呵呵,那好吧,爷爷就喝一碗吧。” 爷爷笑了笑,便只好端起碗来喝了一口。 李瑜见,也不由得宽心一笑。 他想起年少之时,爷爷给他做的鸡蛋汤,都是一整颗鸡蛋,全给他一个人吃了。 后来他也这样做鸡蛋汤,可爷爷还是执意让他一个人将整颗鸡蛋都给吃了。 所以,现在他学聪明了。 把鸡蛋汤做成蛋花汤,那爷爷也总能吃到一些鸡蛋了。 毕竟对他们爷孙俩而言,鸡蛋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得到的。 一个月能吃上三到五次,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哎呀,小瑜你这厨艺是越来越好了,爷爷都比上你了!”爷爷喝了两口汤后,忍不住咂了咂嘴,一脸赞叹的笑了笑。 “呵呵,爷爷您就别夸我了!”李瑜笑笑,道,“我这厨艺要是和那苏先生比起来,可差得远呢!” “是吗?” “我上次去给苏先生送石炭球,到他家后,发现他正准备吃早饭,并且还提前多煮了一碗面,说是特意给我留的,一开始我还不好意思吃,可后面没忍住,因为太香了!”李瑜放下手中的碗,绘声绘色的说着: “爷爷您是不知道,那苏先生把一碗普通的青菜鸡蛋面煮的比红烧肉还要好吃嘞!” “哎呀,那这个苏先生还真是个奇人,既然说自己只是一个打渔郎,却又饱读诗书,还能当教书先生?”爷爷也是一脸不解,混浊的眼神中既有疑惑,又满是钦佩: “爷爷虽然也没这么读过书,可也听过一句话,君子远庖厨!” “这苏先生既然腹有诗书,又怎么会对这烧火做饭事情这么熟练呢?” “哈哈,爷爷您可能还不知道,那苏先生还会武道功夫呢?” “啊……”爷爷睁大了眼睛。 ………… 四方城。 南街。 街头转角处,有一栋还算大气的宅子。 此处正是胡武的家,胡宅。 宅子不算特别豪华大气,但也绝对称得上宽敞明亮,哪怕住上一大家子,也不会显得拥挤。 此时未时刚至。 胡武一家人,正聚在后厅之中吃着午饭。 餐桌上,胡武给他儿子胡庆之夹了一个鸡腿,叮嘱道: “庆之啊,等下吃完饭,将书箱收拾一下,带好我给你准备好的那些东西,等去苏先生那,一定要按我说的做,知道吗?” “知道了,爹爹你都和说了好多遍了!”胡庆之拿起碗里的鸡腿,狠狠咬了一口,语气之中明显有些不耐烦。 “嗐,你这小子,怎么还不耐烦起来了?”胡武故作怒意,瞪了瞪眼,呵斥道: “我告诉你啊,这苏先生愿意教你书法,是你上辈子修来的福气……不,应该说我们一家人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你要是不好好珍惜这个机会,到时候筐瓢了,惹得苏先生生气了,不愿意再教你了,你就哭都没地方哭去。” 胡庆之被一顿数落,便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瘪了瘪嘴巴,把话都憋在心里。 看着碗里的鸡腿,他突然就觉得不香了。 少年此时正值叛逆之心,父母越想让他做什么,他就越不想做什么。 尤其是在这个爱玩的年纪,让他安静的坐在方寸之地,天天读书写字,简直就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就像是坐牢一般。 原本每日上午的私塾课,就已经让他觉得心累。 这一下午的时间,正是他放松身心,去外面撒丫子狂奔乱玩的好时候。 可是现在。 还要去跟一个打渔郎去学什么书法? 你哪怕给我找一个功夫先生,让我学两招功夫,也能让我在私塾的那些同门面前炫耀两下啊! 学书法有个毛线用啊? 要是被私塾其他同门知道我在跟一个打渔郎学书法,岂不是会笑死我去? 少年始终还是少年,心气之高,恨不能与天齐平。 胡庆之越想便越觉得憋屈,若不是前天听到苏长卿说还有一个和他同龄的少年会一起来上课,他是万万不想去的。 思绪及此。 胡庆之吃饭的胃口瞬间都少了一大半,就连碗里那只肥美的鸡腿,咬了几口之后,便也觉得索然无味。 于是他便直接把碗往前一推,拉着副脸道: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吃饱了,回屋收拾东西去了。” 说着,还不等胡武和他夫人张芳反应过来,便直接起身离开了。 “嘿,这臭小子……” 胡武嘀咕了一句。 这时,一旁的张芳便也呵斥起胡武来: “行了行了,你看看你,吃饭的时候说庆之干嘛?现在弄得他连饭都不想吃了!” “哎,不是……我这说他也是为他好啊!”胡武有些不悦。 “好什么好,你说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干嘛非得让庆之跟那个打渔郎去学什么书法?”张芳一脸怒意,不依不饶的呵斥道。 “你个妇道人家,能懂什么!”胡武也不惯着她,直接就开怼: “人家苏先生的本事有多大,说出来都能吓死你,你以为我仅仅只是让庆之去学书法?” “那你倒是说说看,那个打渔郎到底有什么大本事啊?”张芳放下手中的筷子,双手叉着腰,一副要骂街的模样。 “我……”胡武瞪了瞪眼,想说什么,话到嘴边却还是停了下来,随后无奈的摇了摇头,摆了摆手道: “行了行了,好男不跟女斗,我一个大男人,懒得和你这妇道人家逞口舌之快。” 说罢,便低下了头来,一声不吭的吃着饭。 “哼,还不是说不过老娘,装腔作势的!” 张芳翻了白眼,便也转身回房了,背身之后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记得把桌子收拾了,碗给洗了,不然今晚就别回老娘房里睡。” “唉……这可真是个母老虎啊!” 胡武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 ………… 小院内,苏长卿躺在摇椅上,双目微闭,似睡未睡。 落溪便趴在一旁,任阵阵清风拂动着它的毛发,而它则看着紧闭的院门,不知道那脑袋瓜里面,究竟是在想些什么。 此时已是未时三刻。 小院里十分安静。 苏长卿和方宏在茶馆中喝了茶,聊了天,午时一过,便各自分开了。 他知道今日下午申时要给李瑜和胡庆之这两孩子上课,便提前回到家中,准备了一些书籍,以及文房四宝。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了,这还是他第一次要为人师。 虽然他只是让那两个少年叫他苏先生,并未称他为老师,也未让他们行拜师之礼。 可古语有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既然他答应了要教,那无论教的是什么,教了多少,他也已经在心里做好了准备——这两个孩子,未来也算和他有过一段师徒之缘。喜欢开局摆摊卖鱼,我能加点升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开局摆摊卖鱼,我能加点升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