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觉得脊背发凉。 尤其是宰相崔煜,只一个呼吸之间,额头上就冒出了冷汗! 他知道,今天他的发言,或者说整个御史台的发言,几乎一定会得罪皇帝了! 整个德庆宫里,鸦雀无声。 “此乃大陈,数十年未有的大捷。” 文武百官这才反应过来,齐齐跪倒在地。 “恭贺陛下!” 皇帝陛下走回了帝座上坐下,并没有让文武百官起身,而是扫视了一眼这些大臣们。 大臣们这才站了起来,开口道:“多谢陛下。” “沈卿虽然动用了禁军,但是却带着东线将士越过淮河,奇袭齐营,大获成功。” 皇帝说到这里,看了一眼御史台的方向,此时御史台的两个都御使都低头不语,佥都御史曹淦也低着头,不过两只腿已经有些软了。 “当然了,朕也是昨天才收到前线的消息,诸位爱卿不知道前线的战报,不知者不罪。” 皇帝这会儿心里开心到了极点,不过明面上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他看了看中书五相的位置,笑着说道:“诸卿总算是无话可说了罢?” 皇帝笑眯眯的吃了这一记吹捧,然后看向同样站在文官之列的晋王,微笑道:“皇叔,这一次是沿海都司立了功劳,穆王兄身为都司都帅,也大有功劳,现在他在福州也没有什么别的事情,朕准备把他召回建康,给他论功行赏。” 听到皇帝这句话,已经干了好几年建康尹的晋王李睿,深呼吸了一口气,心里也有一些激动。 皇帝陛下似乎要践行诺言了? 皇帝抚掌,微笑道:“皇叔这话,就有些苛刻了,穆王兄这几年着实替朝廷做了不少事,也得罪了不少人,该有的赏赐朕是一定要有的,不能让旁人说朕亏待了兄弟。” 说完这句话,皇帝又说道:“这一次,沿海都司上下,以及督军沈毅,都大有功劳。” 说到这里,皇帝扫视了一眼众臣,继续说道:“好了,这件事情就说到这里,诸卿还有别的事情,一一呈报罢。” 只不过,在这个阶段本应该活跃的御史台,这一次却集体失声了。 终于,时间到了中午,对于他们来说相当煎熬的大朝会,总算是过去了。 说到这里,皇帝看了看天色,又开口道:“时辰不早了,你们吃了午饭再去。” 回到后殿之后,皇帝陛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瞥了一眼跟着自己回来的高明。 皇帝闷哼了一声:“你怎么办的差?” “就连从淮安过来报信的驿卒,奴婢也让人把他们扣在了驿站,没有让他们离开……” 皇帝斜了一眼高明,闷声道:“不要说他们听到了什么风吹草动,就算没有听到,知道你扣了驿卒,心里也能猜到个七七八八了,你做事情……” 皇帝揉了揉眉心,开口道:“今后做事情,要多想几层。” “奴婢明白。” 说到这里,皇帝忽然想起来一件事,他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开口道:“对了,早上才知道赵昌平病了,这位财神爷这几年,替朝廷做事不少,功劳苦劳都是有的,下午你带几个御医去一趟赵家,替朕瞧一瞧他。” …… 因为是宫里来人,自然很顺利的见到了赵尚书,两个太医上前给赵昌平诊了脉,坐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才给赵家人开了方子。 祛了寒症之后,将养几天也就好了。 赵昌平这会儿在大儿子的搀扶下,已经坐了起来,他脸上确实没有什么血色,对着高明点头道谢之后,开口说道:“身子不争气,受了些寒便起不来了,耽误了部事朝事不说,还连累陛下挂念,老夫罪莫大焉。” 说到这里,高太监顿了顿,犹豫了一下之后,开口道:“方才太医说昌平公心神不宁,可是因为淮安前线?” “那咱家倒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昌平公了。” “沈郎中在淮安,领兵越淮,在淮河以北的杨 “陛下高兴得很呢。” “昌平公听了这话,是不是安心一些了?” “好……” “前线能有此大捷。” 高太监点头,微笑道:“说起来,昌平公的那个师侄,真是了不起。” 两个人说了会话之后,高太监便起身告辞,赵昌平不太好起身,便让大儿子将这位大太监送了出去。 “爹,您……” 赵尚书微微摇头,示意自己没有大碍,他看向赵幽州,问道:“你去瞧瞧,有没有淮安送来的书信。” 过了大约小半个时辰,他竟真的取来了两封书信,递在了赵尚书面前,开口道:“爹,您真是神了,这两封信,方才官驿的人才送来!” 两封信,一封是沈毅写来的,大概是说赵二在战场上没事,让他放心。 都是二月二十三发出来的书信。 这两封信。 他很快想明白了前因后果,目光看向了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