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导致这种关系形成的原因,也不全是因为凌肃心高气傲,更多的是投奔无门。 相比较来说,沈毅更看重薛威这种抗倭军里成长起来的新人,至于凌千户,当初实在是因为没有专业的军事人才,才把他招揽进了抗倭军中。 这种不合,不至于到沈毅把凌肃从抗倭军里踢出去的地步,但是在沈毅这个角度来说,凌肃在抗倭军中的地位,是时候被边缘化一些了。 当然了,去年一年凌肃对于抗倭军肯定是有功劳的,将来抗倭军如果发迹了,也不会少了凌肃的好处。 他是不太能够看得懂地图的。 而沈毅那一边,已经在准备下一场剿倭的具体计划了。 三日之后,薛威还在积极准备出海的时候,沈毅沈老爷却早早的起床,因为天色转暖,他换上了一身略显单薄的衣裳。 此时乐清的北门,已经有一大票官吏候在了门口,都在远远的眺望官道,等待着新任知县老爷的到来。 两辆马车拉车的马看起来都老马,在官道上慢慢悠悠的走着,晃悠了许久才到乐清城下。 来人正是应昭应先生,原先是甘泉书院的教书先生,考学多年,终于得中进士,去年年底才在吏部补了官缺,任乐清知县。 这个时候,一身白色衣裳的沈老爷,才笑着走了过去,迎上了应昭,拱手行礼:“应先生。” 有着这层关系在,两个人之间其实是差着辈分了,于情于理,沈毅都应该称呼一声先生。 沈老爷微笑道:“我在这里办皇差,先生可能不知道,抗倭军的驻地目前就在乐清,你我今后几年,恐怕要天天见面了。” 沈毅笑而不语,而是看向应昭身后的两辆马车,微笑道:“先生把家人动静带来了?” 应昭轻声道:“家中老母不忍弃在江都,还有结发妻子,以及一双儿女,就干脆都带到乐清来了。” 他抬头看向乐清,吐出一口浊气。 一任知县是三年,也就是说应昭准备在乐清干满两任。 应昭一愣,问道:“这是为何?” 沈毅微笑道:“自从去年我来了之后,乐清便绝了倭寇,今后说不定会渐渐繁荣起来,到时候先生政绩斐然,说不定会平步青云。” 沈毅没有理会那些乐清的地方官,而是到了马车面前,向应先生的老母跟夫人行礼,然后他才看向应昭,微笑道:“走,先生,我请你们一家吃饭,给你们接风洗尘。” “他们请我,我是不太想去的,但是子恒请我,我便一定要去了。” “先生这话不对,先生要在乐清当好这个县令,我的饭要吃。” “他们的饭,恐怕也是要吃的。” 应先生的到来,并不会给沈毅带来特别大的助力,但是却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 地方官府不会掣肘这一点,对于现在的沈毅,反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帮助。 当见到船坞里那两艘即将下水的大船,还有一艘快要完工的大船的时候,应先生呆愣了许久,问明白几艘大船用途之后,他便高兴的拍手叫好,颇为激动。 而两天之后的清晨,沈毅一大早就爬了起来,穿上了衣裳之后,便骑马来到了乐清的码头。 见沈毅到场,薛威立刻迎了上来,对着沈毅抱拳道:“沈主事。” “到齐了。” “嗯……” 薛威跟在沈毅身后,犹豫了一下,然后微微低头道:“沈主事,要不然您就留在乐清等消息罢,由属下带人出海,属下一定不辜负沈主事厚望,将那些倭贼杀个干净!” “等将来海战成熟了,你让我去我也是不会去的。” 毕竟倭寇的那些船只,也不太可能 薛威见沈毅坚持,他也没有办法,只能点头跟在了沈毅身后,上了船队的旗舰,随着旗舰打起了旗子,四十多艘战船,在清晨从乐清出发,直接朝着偏北方的乌沙岛奔去。 等到天色全黑的时候,一艘只能载三四人的小船悄摸摸的靠了过来,在沈毅安排人接引的情况下,小船很快贴近了沈毅的旗舰,然后船上的一个年轻人,被接引上了旗舰,在船舱里见到了沈毅。 听到“司正”这个称呼,站在沈毅旁边的薛威,眉头动了动。 沈毅看了年轻人一眼,问道:“是四组的人罢?” 年轻人低头道:“属下是郑组长麾下,去岁奉命潜入汪显麾下……”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幅图,双手递在沈毅面前:“司正请看,这是乌沙岛的详细地形图,以及汪显在乌沙岛的布防图,哪里有多少人手,都标注的非常分明。” 阮平连忙摇头,低头道:“司正,属下在乌沙岛时间才半年出头,到现在连汪……连汪贼的面都没有见过几次,本来也没有机会拿到这种详细地形图的,只是属下按照郑组长的吩咐,接触策反了乌沙岛的几个管事的匪寇,才侥幸拿到了这幅图……” “是汉人。” “好……” “这件事情办成了,记你一份大功,少不了你的好处。” 阮平离开之后,一旁的薛威才对着沈毅笑道:“沈主事真是神机妙算,早早的安排了这些内应。” 听到他这番话,沈毅回头瞥了他一眼,然后微微摇头:“你且在这里等着,不着急。” 沈老爷眯了眯眼睛,淡淡的说道:“等第二张图。” 不过他相对来说,就要比阮平差上一些了,因为他没有搞到那种详细的布防图,递上来的图是他自己观察之后画出来的,相对比较粗糙。 到这里,薛威已经对沈毅佩服的五体投体,他把两张地形布防图放在一起,比较了一番之后,开口道:“沈主事,两张图很多详细处不一样,不过大致上是一样的,应该可信……” 到了接近凌晨的时候,第三艘小船贴近沈毅的大船,又一个年轻人上了船,跪在沈老爷面前,口称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