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毅停顿了一下,看了看李穆的脸色之后,继续说道。 沈老爷深呼吸了一口,缓缓说道:“到时候,这些人能有大用处。” 而在沈毅的构想之中,明年抗倭军就要开始主动进攻了。 听到沈毅这番话,李穆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没想到子恒不在邸报司了,却还是能对邸报司如臂指使。” 沈毅微微低眉道:“只是陛下吩咐,让邸报司配合我而已。” 李穆叹了口气,开口道:“咱们当今陛下,对内廷重用的有些过了。” 李穆淡淡的说道:“到时候你我把这些人从倭寇名单里剔出去就是。” 沈毅低头拱手:“世子的话,在下都来记下了。” 李穆拍了拍沈毅的肩膀,笑着说道:“今年只剩下了四个月出头,你明年就准备清剿海上的倭寇了。” “一切顺利的话,后年世子说不定能去东瀛本岛看一看……” 李穆在这个时候离开,想要表达的态度非常明确。 这是他这个晋世子与皇帝之间达成的默契。 尤其是这一次沈毅升官回来之后,李穆就更加坚定了这个想法。 就像下围棋那样。 因为那个时候,皇帝只是被沈毅的嘴遁说动,但是并不了解沈毅,或者说沈毅与李穆这个组合的工作能力。 而经过前几个月的一系列事件,现在不止是皇帝看到了沈毅跟李穆的能力,就连朝廷也不能无视他们俩的功劳。 所以,沈毅荣升兵部主事,重新回到温州府之后,李穆在心里就已经认定了,皇帝那里,已经准备让沈毅全权负责东南海防军军事了。 李穆离开之后,沈毅在永嘉城里的地位,就显得有些超然了。 即便撇开这个代行钦差事,沈毅六品兵部主事的身份,也可以让他以兵部的名义,在一些方面节制地方官员。 李穆走后,沈毅便一个人在温州府沿海的船厂考察了一番,考察完毕之后就,他交待了凌肃几句,然后便带了二三十个随从,骑快马去了一趟明州府,在明州府地方官员的接待下,就地查看了一番明州府当地的造船厂。 最终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沈毅还是决定,把船坞放在温州府。 因为乐清县才沿海,温州府城永嘉,是不沿海的。 这个价格,是极为低廉的。 而之所以能用这个价格买下来,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倭寇横行,沿海的生意不好做。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沈老爷去跟船厂东家谈生意的时候,带上了乐清县令钟平。 确定了战船工厂的位置之后,沈毅就干脆住在了乐清,并且从乐清招募了一些泥瓦匠,在船厂附近,给这些建康来的匠人们修建“宿舍”。 除了员工宿舍之外,沈毅还在船厂附近,规划了一个军营,一个大概能容纳的下五百人的军营。 并且,沈毅将来还准备在乐清设一个千户所,除了保证浙东百姓的安全之外,更多的是保证乐清这个兵工厂的安全。 不得不说的是,李穆这一次南下,虽然带走了一千多个抗倭军,但是抗倭军的两个核心,一个凌肃一个薛威,他是一个人都没有带在身边,目的就是为了让沈毅接下来扩编,不至于无人可用。 收到了沈毅的约见之后就,原本就在乐清的薛威很快赶到,而即便是在永嘉的凌肃,也只花了半天时间,便赶到了乐清,两个抗倭军的将领在沈毅的住处门口碰头之后,一起来到了沈毅的书房门口,敲响了书房的房门。 “进来罢。” 如果说从前,面对七八品而且跟军队没有什么关系的沈毅,凌肃自称末将还有一些别扭,现在面对已经是六品主事,而且是专业对口的兵部主事,凌肃这一声末将,就是诚心诚意了。 在这个重文抑武的年代,兵部的文官,对于武将的压制程度,可以说是绝对的。兵部老爷的架子,他摆了摆手,示意两个人坐下来说话。 见两个人坐下之后,沈毅习惯性的敲了敲桌子,然后开口道:“眼下,钦差虽然已经南下了,不过钦差离开之前,给我留了话,就由我来安排抗倭军接下来的事务。” 两个汉子都连忙摇头:“没有,末将恭听沈主事吩咐。” 说到这里,沈毅看了一眼这两个人,开口道:“我的意见是,抗倭军里的千户,百户等,可以各自领着人手,或者去南方,或者去北方。” 沈毅低眉道:“征到了新兵之后,统统带回乐清来。” 两个将领二话不说,齐齐低头。 两个月后 此时,乐清的抗倭军大营已经建成,位于乐清城外,而这座抗倭军大营里,此时此刻约有三千新兵,正在接受凌肃凌千户的训练。 毕竟狼筅这东西,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面对倭刀这种短兵器,几乎是天然克制。 就在这些新兵刻苦训练的时候,一辆马车领头,带着十几辆大车,停在了抗倭军大营门口。 沈毅微微低头还礼,然后指着自己带过来的这些大车,笑着说道:“这些是温州府那边赶制的秋冬衣,这一趟带过来了两千多件,凌千户先让兄弟们搬一下,后续温州府那边,会再送两千件过来。” 这些厚衣服,还是沈毅亲自跑了一趟温州府城,让蒋知府去帮忙采买定做的。 这些棉衣,沈毅是亲自验收试穿过的,质量都还可以,至于杜太监跟蒋知府两个家伙从里面贪了多少钱,沈毅并不是十分在乎。 见到这些棉衣,凌肃心里有些感动,他看向沈毅,长叹了一口气:“从前在临海卫的时候,都是卫所里的兄弟们自己开荒种地,自给自足,到了冬天莫说是棉衣了,有时候吃饭都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