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了,我当然是因为看重了你的能力才这么说的。”洛廷烨表情十分认真,天人可鉴。 让钟槐来京城任职的消息传出去后,姜苗和福林公公商量了一下去豫州的人手,谈妥后就开始琢磨育儿堂的事情。 不少官眷得知皇后娘娘接管了育儿堂,主动送来了不看东西,有粮食有衣服,姜苗照单全收。 姜苗将育儿堂的孩子分为三波,七岁一下的为一拨,八岁到十二岁的为一拨,十二岁以上的为一拨。 她了解过不少孩子出去后,因为没有田地没有亲人,整日流落街头,最后不少沦为了乞丐,极少数人找到了差事。 首先要读书。 读书的好处从自己的身上就能够看得出来,当初她也是不认识几个字,后来读书了,知道的东西多了,钱也多了,明白的事情也多了。 可是去哪里找教书的先生? 姜苗特意找了个天气好的日子,带着几包自己亲手做的点心来到了国子学。 给育儿堂的孩子们教书,胡祭酒是十分支持的。 “育儿堂里面的孩子也是本宫的孩子,为孩子们谋福利也是本宫应该做的,别人来本宫这不是担心你们不答应吗?” 胡祭酒:“……” “我一共需要十个夫子,先按着语文和术学两个科目来,如果有会匈奴语和鲜卑语的夫子肯来那就更好了。” 十个夫子不算多,问题是为什么要学习匈奴语和鲜卑语? “当然是为了以后了,以陛下的本事,将来一定可以收服匈奴人和鲜卑人的,到时候我们成了一家人,知道他们的语言交流起来也顺利啊。” 她说的足够透彻了,奈何在场的人没有几个相信的。 难不成是打算把育儿堂的孩子们都当做是自己的手下吗? 胡祭酒思虑再三道:“皇后娘娘,夫子的事情我代表国子学答应了,至于匈奴语和鲜卑语还是缓一缓。” “对了,我还需要你们编写几套教材,因为有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他们从头学起很难了,尽量交给他们一些实用的。” “拼音啊,一百以内的算数,你们自己看着办,我也不懂。” 姜苗一脸懵的看着他们,“怎么你们不知道拼音吗?” 拼音是什么? 姜苗错愕,“原来他们不会拼音啊!” 思前想后,姜苗犹豫道:“拼音就是发音,一共有二十三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组合起来就能够读出来了。” 一大半的学官夫子都来了。 在洛廷烨的建议下,国子学在年初的时候就加入了黑板,夫子们开始不太适应,时间长了也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一堂课讲了两个时辰,都过了出午饭的时间了。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