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83章 东征倒计时,灾情四起
六月初二,大朝。
听政。
今天的听政环节事情比较多。
到了六月份的天气,变得炎热起来。
而对于大唐来说,许多地方也是要遭受考验。
首先就是旱灾了。
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每年都要经历过,相对贞观二年的大旱饥荒,今年的旱情还算较小。
但小也不能不管,已经有数州之地的百姓受到了情况。
往年朝廷一般都是进行救济,开仓放粮,帮着渡过。
不过今年李承乾有了不同的看法。
“近些时日,晋州矿场频开,正是缺人之际,河东道紧邻关内道,可迁关内灾民前往河东挖矿,赚的钱财,也能让不少百姓活命。”
李世民点点头。
十矿所需便是十万人,乃至于十数万人,缺口本身就大。
让灾民多个活命的活计,是好事。
紧接着又有官员奏报。
南方大雨连绵,恐发洪水,请求征调徭役,修建河堤,以防大水。
北边干旱,南边大水。
李世民点点头,同意征调徭役之事。
“启禀陛下,如今南方之民,应太子之事,壮年不断前往北方求职,还请为民生考虑,暂停此事。”
说话的是户部主事。
这是在暗指太子抢人了。
因着太子给出的工钱高,许多年轻人心中一合计,去给太子做事,赚个工钱,比之种田还要来钱多。
所以在看到告示后,大量的南方年轻人,纷纷北上求工。
可徭役是百姓的义务跟责任,按照大唐律法,百姓是有义务参加徭役的。
但这批人现在跑到了太子那边,这到底是徭役还是不徭役。
总要给个说法。
如果大家都这样做,岂非百姓就有了一条逃避徭役的路子。
李世民微微颔首。
很快就下达了意见。
即便是太子矿场的工人,也必须服徭役。
南北过远,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往返就是数月,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的。
那就只能是纳资代役,
所谓纳资代役制度,在唐朝本就是有的,这算是给世家们开的口子。
如果一些百姓如果不想亲自去服徭役,可以缴纳一定的财物,由官府雇人代替其服役。
其次就是瘟疫了。
去年,前年,或者说最近数年,瘟疫在唐朝多发。
而夏季更是瘟疫的高发季节。
今年的江南地区,已经有了瘟疫的现象发生。
听到出现了瘟疫,李世民有些紧张起来,立即下达诏敕,要求各地官员严防瘟疫,同时派遣医官进行救治,筹备疫病所用药石,设置隔离场所。
因疫病死亡之尸体,应当即进行掩埋。
之所以动作这么快,是因为前些疫病可是把唐朝霍霍了好几次,让李世民心里都有些阴影。
远一点就是七年前的贞观十年全国大疫。
关内道,河东道大面积发生瘟疫,这次瘟疫的流传,覆盖了大唐全国划分的十道中,两成以上的土地和人口,以至于长安都关闭了城门。
然后就是去年跟前年。
前年是泽州发生瘟疫,因紧邻长安,稍有不慎,瘟疫可能就会蔓延到长安来。
后来还是有所涉及长安,不过长安的建筑格局可以很有利的防止瘟疫。
一旦哪个坊发现瘟疫,则立即关闭坊门,禁止百姓流动。
这样很大程度上就能遏制瘟疫的蔓延。
去年是谷州,泾州,徐州,戴州,虢州几乎同时发生瘟疫,尸横遍野。
所以在今年听到有瘟疫的苗头,李世民当即下令安排一系列应对措施。
经过几次瘟疫的霍霍,大多数官员也已经有了应对的经验。
李承乾则下达太子教令,给疫病所在州县,运送足够多的蜂窝煤。
沸水防疫,其实古代早就有了方法。
便是把病人身上的衣物,经过沸水煮过后,再进行晾晒。
包括百姓饮用的水源,也是烧开冷却后再喝。
热水治病在唐朝也是很流行的。
感染瘟疫后多喝热水,百姓们心里也都清楚。
但烧水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大量的热水需要大量的柴火,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大多数地方根本没有这个条件,日夜不断的烧煮沸水。
蜂窝煤的作用,在此刻就体现了出来。
能够高效持续的提供高温煮水,效用自然比柴火更佳。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
从名义上说,现在的石炭矿场,都在太子名下,而造出来的蜂窝煤现在供不应求。
每一块蜂窝煤都是钱。
太子是国之储君,而不是商人,能够不为利益所动,在乎民生,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
六月初八。
讲武堂的第一批学子结业大典。
现在的大唐讲武堂,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太子讲武堂。
李世民其实早就猜到太子的想法,但也没有太过刻意的去阻止。
一来是这些学子官职低,都不过是旅帅之职。
二来学子们不识字,对于兵法理解难度太高。
在李世民看来,太子是想把这一批学子当成亲兵培养,那就由着他去吧。
三百人,能翻起什么大浪来,李世民还不至于因为这三百人而去忌惮太子。
结业大典这天,李世民并没有来。
朝廷要处理的政务太多,圣人出行一趟影响也大。
李靖作为副校长,自然是过来。
还有部分讲学老师,苏定方,程咬金,薛万彻,李道宗,其他的因为正在安排东征高丽的事务,也就没有到场。
李承乾身着华服,器宇轩昂地站在讲武堂的高台上。台下,三百名结业学子身姿挺拔,目光中满是崇敬与期待。
李承乾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今日,乃我大唐讲武堂第一批学子结业大典。尔等历经磨砺,学有所成。从今日起,你们将肩负起保卫大唐、为君分忧之重任。”
学子们齐声高呼:“愿为大唐效命,为太子殿下效命!”
李靖嘴角抽抽,现在这批学子的心,已经上已经全部到了太子这边了。
其实对于这批学子,李靖还是有些心热的。
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没有什么好教的。
毕竟都不识字。
后来太子搞了简体字,加快了学子们识字的过程。
再过来,又搞了兵棋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