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242.第2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242.第2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1 / 2)

(' 第242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

大汉第一次开科取士,分两次考试,首先,于光禄寺贡院初考,其中优异者可入未央宫,由皇帝主持再考。

入了宫,就是简在帝心,将来仕途自有说法。

即便没能入宫,光禄寺也会按照考试优劣,择选出有才之士,一般而言,这部分人都应该是候派官职。

但今年较为特殊。

与科举制一同开始施行的,还有各地官学的铺开,正好缺少官吏,可以直接授官。

实际上。

大汉的第一次科举,从开科取士的诏令颁布,到后续登科进士的安排,都显得十分粗糙。

像考试流程,地方至少得先选拔一次,再聚京师。

还有考试场地、批阅方式等等,乃至参加科举的人赶赴京师的方法,都很不规范。

“关东、南疆许多郡国距离京城太远,很多贫家子碍于穷困,连赴京赶考的钱财都拿不出来。”

宫墙廊道间。

皇帝与太子在前,一群随侍小步跟在身后。

“待下一次科举定制,在郡国考完后,可以让士子与地方进贡的粮税一同解赴京城。”刘据建议道:“沿途有个保障,士子路途费用也可由朝廷承担。”

“可行。”

皇帝扶剑在前,点头道:“开科取士,如果都取一些豪富之家,朕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说着,刘彻点向身后一人:“记下。”

“是。”

尚书仆射霍光将一卷书册半折起,持笔快速记录。

行走间,刘据想了想,又说道:“今年乃至往后几年,官学未成规模前,考生大多来自民间自学、家学。”

“但数年后,等到官学铺开,官办考生与私塾考生最好区分开。”

“为何?”皇帝挑眉道。

“分类后,可统计各郡县官学教育水准,以及地方学风、民风,对于私塾考生,也并非是要禁止或限制。”

刘据正色道:“科举选士,既然取消了举荐的门槛,就该取消的彻底,无论什么身份,都能参与。”

“嗯。”

皇帝脸上浮现笑意,“有点治国的大气了。”

“此次开科取士,准备仓促,来京赶考的人什么身份都有,商贾、狱吏、良家子、公卿之子……”

行过一个拐角,皇帝忽然冷笑出声:“之前还有人来跟朕建言,公子与农家子混在一起,实乃礼制败坏。”

“哼!”

“这就是礼制败坏?如果是,那他们恐怕不知道,朕就喜欢礼制败坏!”

刘彻朝身后冷声吩咐道:“记下,凡科举考试,只要是我大汉子民,无论是何身份,皆可参加。”

“骑奴里能出大将军,商贾里能出治国良臣,朕何人用不得?把这句话写进诏书里,让天下人都给朕记住咯!”

是啊。

大汉就是这么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

卫青奴隶出身,却能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桑弘羊商人出身,却能成为朝廷财政主官,位列九卿!

诸如此类的身份跃迁,太多太多。

与他们相比,科举取士允许各式各样的人参与又算得了什么呢?

若跟二十一世纪比,大汉朝无疑是一个很坏的时代,但跟后世阶级严重固化的王朝比,大汉又是最好的时代……

宣室殿外。

皇帝一行人抵达时,宦者令迎上前来,恭声道:“陛下,士子们已在殿内候着了。”

“嗯,入殿吧。”

宣室殿内,以往站着衮衮诸公的地方,今日则换成一张张案几,从中央排至两侧,案几后各坐着一名士子。

总共二十余人,未及冠的年轻士子居多,他们便是经光禄寺初考后,筛选出的佼佼者。

“拜见陛下,太子殿下。”

虽然宦者令提前安排人教导过,可皇帝入内时,一众士子起身见礼的声音依旧稍显凌乱。

如果仔细听。

不难听出有些人语气紧张、神情紧绷。

“哈哈哈,快快免礼!”皇帝一路行到御阶上,边走边扶,举止间极为罕见的亲切和蔼。

等他在龙榻上坐定,再次温言笑道:“今日在座诸位,皆是我大汉栋梁之材,朕对你等寄予厚望啊。”

“切莫拘谨。”

听到这话,殿内大多数衣着朴素、甚至寒酸的士子,顿时脸色涨红,面露激昂之态。

唯有锦衣华服的几人,处之泰然。

皇帝将种种反应收归眼底,并未点评什么,只是又勉励几句,引得一片谢恩后,随即伸了伸手。

御阶旁的刘据会意,环顾一周,和善道:“三日前的光禄寺初试,你等经学、律法、书法等,已有考核。”

“今日殿试,不问典籍,问时政。”

“先当庭‘对策’,后落于笔墨。”

对策,是大汉策问的一种形式,将问题写在简牍上,发给应考者作答。

另一种是:射策。

即,应考者用箭投射,回答射中简牍上的问题,类似于抽签随机考。

而问时政,顾名思义,就是考教当下朝廷时务,在唐代科举制中,这一考试形式叫做:时务策。

“第一问。”

众士子屏气凝神之际,刘据言道:“治国理政,离不开财,指出当下朝廷财政弊端,并提出改正方略。”

问题问的很白话,很直接,殿内众人听了……

很紧张。

因为太子刚才说的是:先当庭对策。

书面作答,只能看出你知识储备、书法造诣等方面,但当面策问,则考验辩才、急智、思维逻辑,甚至是勇气。

太子话音落后,殿内安静了一会儿,期间无人催促。

片刻后。

经过短暂思量,右侧靠后处传来一道声音:

“朝廷当下财政主要源于田税、人口税、杂税等,除此之外,盐铁官营亦是一大进项。”

后侧一名体格瘦削的青年应道:“田亩、人丁等税由来已久,并无不妥,但盐铁多弊病。”

“盐铁官员贪墨成风,纵然朝廷严查,可自古财帛动人心,数百石铁官、盐官,豪富却往往比之公侯。”

“在下以为,严查之余,也应适当放开盐铁,将其归于市税,而非专买。”

听罢。

立在御案旁的宦者令眼皮抬了抬,皇帝和太子却没有露出什么表情,点头的动作不知是表示认可,还是表示思索。

这头话罢。

另一道想在天子与储君面前出彩的声音又起,“臣对赋税知之不多,但与赋税相关的告缗略知一二。”“自施行告缗以来,小县所没收田亩多达百余顷,大县数百顷,财物、奴婢更是数不胜数。”

最新小说: 我的能力太常见啦 异之理 女总裁的上门女婿 乌鸦给了我一双眼 恋爱攻略小竹马自我攻略 母子 重生只为傲娇青梅,谁管你系不系统的? 外科教父 够野 more,more,n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