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桌子拼凑的小会议室内。
辅助装置研制组的组长,五道口技术学院的教授彭教授,道:
“要确保冷却系统24小时不停机连续工作,才能保证长时间工作机床加工精度的一致。”
“还有电气及控制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和机床的使用寿命,都需要一份更加完善的设计。”
“虽然李顾问提出的方案为我们指明了一个大致的方向,但我们不能凡事都依赖李顾问解决……”
……
坐在一张长凳上的李暮。
喝着茶,耐心地听着身边的一众专家和教授上去发表意见。
时不时还会拿着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坐下笔记。
即便自己已经有了答案。
但他并不会否认这些科学家们的努力。
待众人说完。
他才慢慢地站起身,道:
“大家刚刚的讨论,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其实想要搞出合适的冷却系统,无非要从这五个方面下手。”
“首先,是冷却液泵的设计,刚刚徐教授的想法便与我不谋而合,我们可以采用多级泵设计,在泵体内包含多个叶轮……”
……
李暮慢慢地将众人想法,和他手里的资料杂糅在一起后形成的研究方案,说了出来。
有时候一些专家和教授的观点,仅仅是一笔带过,却恰好切中了研究的要点。
被他大谈特谈,赞许连连。
以至于众人心中都生出一分错觉:“咦,这是我说的?我什么时候竟然怎么厉害了?”
解决完辅助装置研制组这边的问题后。
李暮没有多待。
留下满脸不可思议,觉得自己好像“变强”了的众人。
他继续前往其他的研制组。
整个人如同陀螺一般,24小时高速转动。
直到夜幕降临。
才在唐燕捷的提醒下,回到机床厂的宿舍休息。
有了万教授等人的前车之鉴,此时的一众专家和教授们,也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到了时间,便会乖乖回到宿舍。
顶多讨论一会儿,就会沉沉睡去。
而除了研究之外。
他们讨论的话题,更多的集中在李暮身上。
从“身娇体弱”,渐渐变为“他的科研能力到底有多强”。
……
时间慢慢过去了一个月。
进入炎热的夏天。
京都第一机床厂内,研究的气氛更加焦灼。
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
李暮此时,反倒闲了下来。
他正在由80名八级工组成的8个小队之间,向其学习手搓零件的经验。
起初,一众老师傅们,还不太相信。
一个科学家,竟然愿意在充满油污的车间里车零件。
但到后来,李暮一天天地跑过来,为了学手艺弄得灰头土脸,满身机油味。
他们算是彻底信了。
而且随着李暮的手艺越来越好,他们的认同感与感动也在与日俱增。
……
车间内。
在许多老师傅的注视下。
李暮的双手,操控着机床,车着一快滑枕的零件。
他的速度并不算快。
但却相当之稳。
看到一旁的老师傅们连连点头。
就连从门口走进来的唐燕捷。
看到这一幕,都不由停下了脚步。
待李暮将零件完全车好,然后交给一旁的老师傅们检查的时候,他才走上前,好奇道:
“怎么样,成功了吗?”
“比我们是差点,不过已经有六级工的水准了,也完全能够用在3+2轴数控铣床上。”捧着滑枕的钟大爷,第一个抢到零件。
凭借几十年的经验,他一模就知道合不合格。
其余的老师傅们看过零件之后,也对交口赞叹:
“李顾问,您这个天赋,我看再学几个月,恐怕就能超过我们了!”
“没错,太厉害了,要不说怎么能当科学家呢,这本事就是能耐,学什么都快。”
“本来我们还觉得李顾问您就是一时兴起玩玩呢,没想到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叫人不佩服都不行啊!”
……
听着众人的赞叹。
李暮笑着拜了拜手,道:
“各位师傅,你们就别吹捧我了,我什么水平我心里还不清楚嘛。”
“要说赶上你们的手艺,没有十年八年绝对不可能。”
“我就是想多了解了解咱们车床加工零件的过程,以后心底好有个数而已。”
他这番话还真不是谦虚。
刚刚搞的零件,对于精度的要求,本来就不是很高。
但众人夸了半天,楞是没说精度是多少。
这要是心里还没点数,那就是傻子了。
“哈哈,不管怎么说,你这个天赋,都是相当厉害的。”唐燕捷在一旁跟着夸奖了两句。
然后才正了正神色,道:
“好了,先不说这个,我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
“就在方才,3+2轴数控铣床的主传动系统研制组、进给系统研制组、工件回转和定位装置研制组多个研制组,传来了好消息。”
“他们负责的部分,已经全部完成,即刻便可以进入最后的测试实验!”
听到这个消息。
李暮倒是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早有预料。
若非如此,他哪里会有闲情逸致,来到这里车零件。
“那还等什么,唐院长,走,咱们马上开始最后的测试吧!”李暮摘下手上的手套,眼中也不免带上了些许兴奋。
最后的组装测试实验,并不复杂。
小问题可能会有。
但他有把握不会影响整体的使用状况。
唐燕捷却拉住了,道:“别着急,你先跟我过来。”
说着,他将李暮拉到一间无人的办公室。
……
关上房门。
唐燕捷先让李暮在一旁的沙发上坐下。
然后给他泡了杯茶,道:
“这一次的最终测试实验,十分的重要。”
“上面的几位领导,会过来观看。”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