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绶觉和吴希听到李暮的这个办法,互相看了看,脸上都不由露出些许惊愕之色。
他们并不奇怪李暮能想出解决办法,奇怪的是为什么不提前拿出来。
看着两人的表情,李暮不用猜都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开口解释道:“自动化生产固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我们国家很多方面的工业水平,但相应地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便是会影响就业,让很多的工人失去工作的机会。”
“一旦大搞自动化,不仅一大批工人会下岗,也减少了后面来的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听着这个解释,王绶觉和吴希两人霎时间恍然大悟,明白过来。
“大搞确实不太可行,不过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搞一搞,我看也无妨。”王绶觉想了想,道。
就业问题固然重要。
但国家的工业发展,也是重中之重。
李暮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气道:“我只怕一旦开了这个头,便收不回来啊!”
限制范围的方法的确可取,但谁能保证下面能刹住车呢。
拿半导体举例,后世改开的时候,国内的水平其实和国外差距并不大。
然而就是因为外国的机器设备比起研发的经费要便宜,所以都纷纷购买外国设备,导致半导体日趋衰落。
同理,一旦自动化设备开始生产并投入使用,其他地方看到了好处,难道不想要?
到时候搞一波下岗潮,说不定再教育的问题解决不了不说,还会搞得形势更加严峻,对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
即便工厂出于稳定考虑,不去裁撤工人的岗位,自动化生产最终也会导致大量的工人无事可干,白白浪费大量的劳动力。
“不管怎么说,我们还是要相信国家的,我们搞技术就专心搞技术,至于怎么使用,交给上面来决定。”王绶觉认真道。
科学技术是好是坏,这个界限是没办法定义的。
比如第一颗大蘑菇制造的初衷,是为了结束二战,加速战争进程,让世界迎来和平。
但它的存在,本身便是一个不和平的因素。
自动化生产利弊参半,但隐患终究是未来的,他相信上面能够做出对国家最有益的选择。
随后,王绶觉和李暮说了一声,很快离开,匆匆前往吴有望的办公室。
他向其汇报了李暮提出的利用计算机研制自动化设备,实现半导体照相机镜头自动化生产的想法。
李暮没有阻止王绶觉。
既然拿出来了这项技术,他便有了一定的准备。
没有岗位便创造岗位,又不是只有工厂能够解决就业问题。
半导体集团的成立,让他看到了工厂之外的另一条出路,那就是第三产业的各种服务公司。
虽然本质上它还是公有制,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现在是公有,后面便能公私合营。
当然,完全私营短时间内绝对不可行,就是有人提出来李暮都要给他摁回去。
那个特殊的年代,公私合营可能都得遭殃,更别提完全的私营了。
只要半导体产业繁荣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链,便能够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不说完全解决未来出现的就业紧张问题,至少能有很大的缓解作用。
况且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到自动化生产模式之间会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
只要在这个过渡期内,帮助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以半导体产业带动全产业的发展,那么就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
整理了一下思绪,李暮很快离开,前往原子能动力研究所。
目前来说,其他的问题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还是先把磁流体推进器搞出来。
现在的国际局势下,夏国需要强大的军事武器,来威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国家。
到达实验室后,没有任何废话,撸起袖子就是干。
虽然超导磁体如今只剩下不断地实验去获得最佳的数据结果,已经没有技术上的难题。
但有他的加入,能大大缩短接下来的实验进程。
……
一直忙到傍晚6点左右,李暮才起身去饭堂干饭。
正吃着饭的功夫,张国英忽然匆匆过来找到他,道:“李顾问,国科院那边来电话了,让你过去一趟。”
“现在?有说是什么事吗?”李暮目露疑惑。
计划书昨天才交上去,即便再快也不可能是因为这事。
张国英道:“不清楚,只说让您尽快过去。”
闻言,李暮也没有耽搁,几口吃完饭盒里剩下的饭菜后,旋即离开饭堂。
正要去推自行车,便发现关建民已经开着车走了进来。
看样子,事情恐怕确实有点紧急。
他也没有多问,直接拉开车门上了车。
……
来到国科院。
匆匆走进大门,李暮径直来到郭默的办公室。
还没来得及敲门,里面的郭默看到人影,走了出来,道:“快来快来,有意见要事要问问你的意思。”
“要事?”李暮被拉着进去,眼睛一扫屋内,丘领导、董华兴和谷峥四人赫然都在。
四个部门的大佬齐聚,显然不是小事。
见他进来后神色稍稍有些紧张,董华兴站起来,笑道:
“别担心,是好消息。”
“om那边传来消息,我们的游戏产品在推出每日、每周、每月排名榜后,销量更上一层楼。”
“而且老大哥那边知道了我们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派来了特使,有意想要和我们进行交换。”
“交换,怎么个交换法?”李暮眼睛一亮。
老大哥这会儿可是有着不少好技术,要是能换一些过来,对于夏国的各项科技发展来说好处多多。
董华兴一看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道:
“技术你是别想了,老大哥不可能给我们。”
“那位特使的意思是我们把技术给他们,他们便让我们的产品有限制地进入那边的市场。”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