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民日报:“5%产粮量的提高,将为我们国家,增加5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大幅缓解目前粮食紧缺的难题。”
新夏报:“据悉,本次化肥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革命性影响,而这一切的主要功劳,都要归功于一个人……”
……
报纸一经销售,便受到全国人民的瞩目,被人们争相传阅。城里大街小巷之内,茶馆酒肆之中,全是讨论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的人们,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拍案直呼叫好。
乡下的阡陌之间,上工的农民们听着广播里说明年的粮食将增产,全国增加的产量足够多供应5000多万人的时候,亦是欢欣鼓舞。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意义,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科技的进步,但知道以后他们能吃得越来饱,越来越好!
全国各地,大量人群挥舞着国旗喜悦地聚在一起载歌载舞,为国家的变好,为科技的进步,也为了吃饱肚子。
而当他们聚在一起,畅想着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时候,“李暮”这个名字,当然也在被反复地提及。
……
大杂院。
一路从学校回来,到处都能看彩带和国旗。
李暮回到家,将自行车停在家门口的功夫,还看到不少拿着国旗的人向外边走去。
看到他们脸上高兴的笑容,他的嘴角也忍不住露出一抹笑意。
虽然还没有搞出杂交水稻,但通过拟除虫菊酯和化肥的研究,让这个年代的人们有了能够吃上饱饭的希望,还是让他非常有成就感。
“还需要努力啊!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才行!”李暮在心中暗暗给自己加油打气。
一边想着,他一边走进大杂院。
各大报纸上虽然提了他的名字,却没有详细的介绍,更没有放出照片。
否则以现在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的热度,走在街上,十个人里有九个都会认出来。
不过即便如此,他进到大杂院里后,还是有人露出怀疑之色,但仔细想了想后又摇了摇头,暗道不可能。
就算是大学生,李暮刚刚毕业,怎么可能完成这么厉害的东西。
再说他学的是机械工程,和农业也不搭噶呀。
加上李暮面色如常地和他们打招呼,更打消了大杂院里人的怀疑。
这种轰动全国,光宗耀祖的大事,换做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么淡定。
但李暮隐藏得再好,依然有人不死心,好奇心爆棚的想打探。
钟大爷喊住他,悄悄摸摸道:“小李,报纸上这个和你同名同姓的李暮,是不是你?”
别人都说不可能,可他知道,不能以常理看待李暮。
上级领导都两次亲自题字夸奖的人物,能是一般人?
“这哪能呢,我哪有这个本事,我要是这么厉害,不得早就乐疯了?”李暮摇了摇头,笑道。
不是他不想承认,实在是出名确实是个麻烦事。
要是实话实说,他敢肯定,前脚刚说完,用不了一个小时,南锣鼓巷这片都能知道这个消息。
再过一天,便能传遍整个京都。
真别小看了粮食对于现在这个年代人们的意义,凭现在这事的热度,接下来一个月恐怕都会有无数人上门。
危险倒是不至于,增产一点粮食而已,不是计算机那种高精尖的科技,敌对势力犯不上太大力气搞他。
但被那么多人围观的话,难免还是有些不方便。
为了不被当猴看,李暮觉得还是低调点好。
……
和钟大爷告辞。
回到家,李奶奶和小叔、婶子,不出意外地坐在一起,正拿着一份报纸,指着上面的名字猜测究竟是不是李暮。
别人不知道,但他们可是知道,李暮在农研所也担任顾问的。
不过对家里人就没必要瞒着了,李暮直接承认了就是自己做的,但叮嘱李奶奶他们注意保密。
三人俱是惊喜不已,听见他的嘱咐,点头如捣蒜。
多养活5000万人啊,这是多大的贡献,放在古代,当圣人都不为过了。
李奶奶高兴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满腔的喜悦却不能跟好姐妹们分享,最后一跺脚,决定去和祖宗们说。
……
晚上,众人吃饭的时候,还能听到有人在讨论关于化肥的事。
李暮照惯例拿着些煮好的鸡汤分给周围的邻居。
刚刚来到钟大爷家,就听见他家的大孙子问道:
“爷爷,爷爷,我们老师说要以报纸上李暮专家做出化肥的事迹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到底该怎么写啊?”
“这位李专家是不是和您一样,是个老爷爷呢。”
“我知道了,就写——我最崇敬的科学家,李暮爷爷,他的存在,好像灯塔一样……”
……
听着里面钟大爷大孙子的话,李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这也太尴尬了,他什么时候都到能入选小学生作业素材的地步了?
就在李暮进退两难的同时,屋内的钟大爷看到了他,眼前一亮,道:“你怎么来了,快进来坐。”
“家里弄了点鸡汤,我给您端点来。”李暮麻利地走进屋,放下碗就走。
钟大爷连忙道:
“哎哎,小李,别急着走啊。”
“大俊正写作文呢,你说巧不巧,就是写的今天报纸上那个和你同名同姓的李暮。”
“我没读过什么书,不知道怎么教他,你有空没有?你是大学生,能不能帮我指导指导这小子,就一会儿?”
他的话让李暮僵在原地。
教小学生写作文吹捧自己,这是什么酷刑?
坚决,绝对,不行!
他转过身,看着笑眯眯的钟大爷,道:“当然没问题了,不过我还没吃晚饭呢,等吃过了我再过来。”
“行,那我等你。”钟大爷高兴道。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