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汉武帝先后派大将军李广利和李陵率军征讨,镇守边疆。
时年方二十出头的李陵,就是大名鼎鼎的“飞将军”李广的孙子。
自小就显露过人的军事天赋和对荣誉的渴望。他向汉武帝请缨出战,自信能取得胜利。
汉武帝看他意气风发,便拨给他5千兵马,让他去试试。
李陵兴高采烈地率部来到浚稽山驻扎,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独立指挥。
当时匈奴频繁出入此地。
不久,3万匈奴大军袭来。李陵迎难而上,设置伏兵,巧妙运用,先后歼灭匈奴几千人。
战报传到单于耳中,匈奴急调8万大军赶来围攻。
李陵判断我军寡不敌众,只得下令撤退。然而叛徒向敌泄漏我军虚实,使匈奴得知我军已无援兵。匈奴趁机猛攻,李陵率残部突围失败,无奈投降。
虽然李陵以少胜多,首战告捷,但终因寡不敌众,导致失败收场。
“那后面呢,后面发生了什么?”
观众们的好奇心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所以非常的好奇好期待。
赵孟德也继续像一个说书人一样给大家娓娓道来:
“李陵投降一事迅速传到朝廷,当时百官纷纷要求严惩此大逆不道的行为。然而汉武帝起初并未置评,反倒是司马迁力挺李陵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没想到武帝不但不听,还惩罚了司马迁。”
“后来武帝再思量此事,也觉得那时的形势确实对李陵极为不利,派使者去接他回朝。
使者回报李陵要为匈奴训练兵马反攻汉地,这彻底触怒了汉武帝。于是造成李陵全族被诛的惨剧。”
“李陵闻讯后愤怒难抑,一蹶不振,彻底对汉朝心灰意冷。匈奴单于十分器重他,封他为右校王,还将自己女儿嫁给他。
李陵在匈奴发展壮大,功勋赫赫。但他始终无法忘怀祖国,晚年便远离汉地,不再与汉兵作战。”
“公元前74年,他在病重之际,客死于今熊国一带。
在他为匈奴立下汗马功劳的情况下,匈奴人为他修建了一座气势宏大的陵墓,也许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
赵孟德讲述的倒比较清楚,就好像他是真正的经历过那个时代。
可能这也是他作为专家比普通人更了解的原因吧。
苏然此时正用双手摸索着下巴,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有观众发出弹幕问道:“怎么苏哥难道你觉得这个墓穴有问题吗?”
问题倒没有什么问题。
苏然不是那种特别自负的人,赵孟德既然这样说,那肯定就有他的道理,这里的墓穴确实有很大的概率是李陵的墓。
不过现在还是需要继续的深入挖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去证明对方的身份,所以苏然开始自己加入进来这场工作当中。
他先是用双眼扫视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发现在他的正面一面墙好像画有什么图案之类的东西。
选定了这个位置,苏然便开始直接用工具对这片区域进行了挖掘。
整个动作非常小心,但凡是被他给挖掘过的地方都没有受到任何的伤害。
很快,苏然的工作完成之时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后撤了几步。
而那些其他的工作人员望过来也是纷纷投来惊异的目光。
因为他们看到壁画和雕刻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形象。(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