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红也不能否认,顾辞是真的好看,但是她就觉得,还没到法定年龄,那早婚就是不好。 身体,心理和经济都会有压力,怕是担不起养家的重任。 因此她还认真严肃的叮嘱他:“你才十八岁呢,按着规定,得过两年才能结婚。” 看着他那浓黑飞扬如刀裁的眉,微挑凤眼不笑也动人,似隐约含情,也难怪会让人惦记上。 要不是他年纪太小了些,她可能也会考虑一下。 顾辞听到她这话,似笑非笑的看着她:“我听你的。” 可楚红却看懂了他的眼神:你自己都结过婚了,怎么就忘记还没到年纪呢? 楚红就当自己没看懂,很淡定的挪开眼,使唤他:“去把青菜全切了放进去。” 顾辞也很听话的去切青菜。 楚红又让楚楚他们别添火了:“好了,准备吃饭。” 楚楚还是很爱干净的:“姐姐,我们先回去刷牙洗脸。” 现在楚楚也不敢给他们买香皂,不过也给他们买了牙刷肥皂。 乡下很多大人都没刷牙的习惯,可老楚他们已经习惯了。 因此楚楚很早就给他们买了,都是偷偷摸摸的刷牙。 楚红应了一声,等他们一走,就问他:“农场离这远吗?你去的时候多带些药和白糖香烟过去。” 她虽然没去过农场,却明白里面的人比楚老他们还难。 那药和白糖香烟就能当钱使,不管是求人还是交易都是极好的。 而楚红记忆中,楚楚是孤儿。 那就是说,她的父母也出事了。 现在她就希望还能有挽救的机会,能让他们都平安。 顾辞就点头:“我都准备了些。” “要是需要粮食,就先从我们家拿一些去。” 顾辞听到她关心的话,心里一烫,觉得她是爱屋及乌:“第一次去,我准备的那些也够了。” “等我先弄清楚那边情况再说。” 他说完,又问:“听说这边要挖水库了?” 楚红点头:“我爸今儿还是为这事去开会,也不知道年底还会不会动工。” 为挖水库的事,两个村的支书队长已经去镇上公社开了好几次会议。 可惜现在办事效率不够,到现在也还没定下来。 而现在的冬天很冷,绝对是天寒地冻的,她是巴不得不要动工,实在是不愿干活。 她看青菜也煮的差不多了,就勺了点猪油进去,再搅合一下,总算是看到点油花了。 楚老他们也都端着有缺口的粗瓷大碗过来了:“我们又来打秋风了。” 青菜多,稀饭少,吃着又烫又香,还有每人三个芋饺,让他们都吃的很满足。 吃完后,老金和老贾也不敢多待,很快就回去了。 倒是顾辞去他们那边,被人看到会怀疑他的身份,楚老他们反倒是留下说了会话。 楚奶奶还抢着把碗筷洗干净:“你自己路上小心,千万注意安全,也不要勉强。” 都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楚奶奶他们是真的被折腾的连命都没了,他们当然也心疼儿子儿媳,可却不会为此勉强外孙。 更怕他们老两口扛不过去,有外孙在,也能搭把手。 顾辞都好脾气的连声答应,等目送他们佝偻着离开后,眼里有些酸涩。 几个月前,外公外婆都是身体硬朗,穿着得体,走出去也是腰背挺直。 可现在,却穿着褪色打着补丁的旧棉袄,人也一下子老了很多。 他心里也明白,外公外婆肯定是惦记着舅舅舅妈的,只是怕自己为难,才没有开口。 他就盼着舅舅舅妈都平安无事,要不然真的怕他们受不了打击。 楚红见状,也只是招呼他:“我爸他们估摸着会回来吃午饭,你进来帮我烧火吧?” 现在村里多了个队长,她也不敢再去打介绍信的主意,还是得等自家爹回来,让他避着点队长开。 顾辞还是下乡后,才学会烧火:“现在才七点多呢,烧午饭也太早了吧?” 楚红拿出一半骨头:“火不用太旺,我先煮几个番薯,等下还要焯水再煮猪血。” 她不喜欢做家务,就这点事,也要忙活一上午。 不过冬天围着灶台转的好处就是暖和。 顾辞挺喜欢和她闲话家长,都有种两人已经结婚过小日子的气氛。 楚红又问他:“我姐她们最近没吵架吧?” 顾辞听到这话,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们知青点也是男女知青为邻,和苏家只隔着一户人家,苏金香更是三天两头的往他们屋里窜。 他自爆有心脏病后,确实让很多人家打消了这个念头。 可苏金香却还没打消她的小心思,还借着没人的机会,暗示他只要他娶她,不用满工分,就能过的舒坦。 “没听到苏支书家有矛盾。”他斟酌后才开口:“苏支书脾气好,只要我们的要求不过分,拎着点东西去请他帮忙,他都会答应。” 他其实觉得苏支书有点贪了,幸好表面功夫做的不错。 楚红一听就懂他话里的意思:“财不外露,应该是你们这些知青出手太大方了,也难怪他可劲的薅羊毛。” 像顾辞,下地也不是能拿满工分的人。 可只要他能送点吃的喝的,就算是不上工,宋支书也不会为难他们,根本就不会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楚红也没有办法,只能悠悠的道:“希望他不要做太过分的事。” 毕竟苏支书以前只是会记兼管仓库,得亏他是岭头村最有文化的人,才能升官当了支书。 队长没能升支书,就是文化不够。 要是苏支书太贪,被队长告上去,那他就惨了。 可楚红不准备去提醒苏家。 苏老汉当了支书后,苏家肯定会飘起来,对自家大姐也越发会鸡蛋里挑骨头,看不顺眼的没事找事。 按着她的意思,宋支书丢了官,自家大姐反而能过的舒坦些。 顾辞犹豫了下才开口:“现在你大姐夫,也经常去女知青点晃悠。” 如果说男知青这边让村里姑娘都想来串门,那去女知青那边献殷勤的男人就更多了。 虽然她们下地挣工分不如村里姑娘,但大都比村里姑娘白净秀气,穿着打扮也更好看。 就算是村里老人不愿自己儿子,娶那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回家,可那些年轻男子自然是更看中颜色。喜欢回到六零养拖油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回到六零养拖油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