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夏。 宝庆城外三十里,太平军连营十里,旌旗如林。 石达开立于一处高坡之上,远眺那座被围困数月的城池,他身着素白战袍,腰悬长剑,眉宇间透着几分疲惫,却仍掩不住那股睥睨天下的气势。 "翼王,城内粮草将尽,守军已是强弩之末。"部将赖裕新拱手道,"不出十日,宝庆必破。" 石达开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城墙,望向更远的西方。 "宝庆不过一城,取之易如反掌。然此地乃入川要冲,若得之,我等可西进巴蜀,据险而守,成一方霸业。"。 他顿了顿,又转向东北方向,"亦可顺资江而下,入洞庭,直取武昌,与天京遥相呼应。" 正说话间,一骑快马飞奔而至,马上斥候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报!湘军李续宜部已至新化,距此不足百里!"。 石达开眉头一皱:"李续宜?李续宾之弟?" "正是,还有刘长佑部从武冈赶来,左宗棠、刘岳昭亦在途中。" 石达开冷笑一声:"好啊,都来了。李续宜为兄报仇,刘长佑替江忠源雪恨,左宗棠一向视我为眼中钉。" 他转身对众将道,"传令下去,加固营垒,准备迎敌。湘军虽众,不过乌合之众,各部必有嫌隙,我等以逸待劳,必可一战而胜!"。 资水河畔,湘军大营。 李续宜立于帐前,望着湍急的江水出神。他年约三十五六,面容刚毅,眉宇间与已故兄长李续宾有七分相似。 李续宾在三河镇被石达开原下属陈玉成、李秀成等设计围困,力战而亡,尸骨无存。 如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李军门,刘军门到了。",亲兵上前禀报。 李续宜收敛心神,转身迎向骑马而来的刘长佑。 刘长佑年近四十,身材瘦削,双目炯炯有神,乃是江忠源旧部。江忠源在庐州一战中死于石达开之手,此仇不共戴天。 "刘兄,别来无恙。"李续宜拱手道。 刘长佑翻身下马,还礼道:"李军门久等了,左季高何时能到?" 正说着,远处尘土飞扬,一队人马疾驰而来。为首者一袭青衫,面容清癯,正是左宗棠。 他身后跟着一位年轻将领,约莫三十出头,英气逼人,乃是刘岳昭。 "两位久等了。",左宗棠下马笑道,"岳昭贤弟从长沙带来了新式火炮,正可一试锋芒。" 刘岳昭上前见礼:"见过两位军门。周宽世周总兵所赠火炮二十门,皆已运抵,射程可达三里,精准无比。" 四人入帐议事,亲兵奉上茶水后退下。帐内一时沉默,各怀心思。 左宗棠轻咳一声,打破沉默:"石达开拥兵十万,围困宝庆三月有余,城内粮草将尽,若不速救,恐有不测。" 李续宜冷哼一声:"石逆狡诈多端,必有防备,我等若贸然进攻,恐中其计。" "李军门所言极是。"刘长佑点头,"石达开善用地形,当年庐州一战..." 话未说完,李续宜猛地拍案:"刘兄何必提那旧事!今日我等齐聚,只为剿灭石逆,何必再提过往恩怨?" 帐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左宗棠见状,连忙圆场:"两位息怒。石达开正是希望我等内讧,他好坐收渔利。当此之际,唯有同心协力,方能克敌制胜。" 刘岳昭也劝道:"左公所言极是。石达开虽兵多将广,然孤军深入,后援不继,1我等若配合得当,必可一战而胜。" 李续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怒火:"左兄有何良策?" 左宗棠走到地图前,指点道:"石达开主力驻扎城东,背靠资水,自以为得地利。我有一计,名曰'围魏救赵'..." 三日后,黎明时分。 石达开从浅眠中惊醒,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翼王,湘军开始行动了!" 他迅速披衣出帐,只见东方天际刚泛起鱼肚白,远处却已火光冲天。 斥候来报:"李续宜部从北面攻来,已突破第一道防线!" "传令赖裕新率部迎敌!"石达开沉声命令,随即又问,"其他方向可有动静?" "西面刘长佑部按兵不动,南面..." 话音未落,南方突然传来震天动地的炮声,紧接着是密集的枪声和喊杀声。石达开脸色一变:"左宗棠动手了!" 他飞身上马,率亲兵赶往南线。 途中,又接报东面资水出现湘军战船,正炮击沿岸营垒。 "好个左宗棠,四面围攻!"石达开冷笑,"传令各部,坚守营垒,待敌疲惫,再行反击!" 南线战场,硝烟弥漫。 刘岳昭站在一处高地上,手持单筒望远镜观察战况。他身后,二十门新式火炮排成两列,炮手们正紧张地调整角度,装填弹药。 "报告统领,第三轮射击准备完毕!" 刘岳昭放下望远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放!" "轰——轰——轰——" 二十门火炮齐射,炮弹划破晨空,精准地落在太平军的防御工事上。木栅、土垒在爆炸中四分五裂,守军死伤惨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火炮是周宽世根据现代知识改良的,射程、精度和威力都远超这个时代的普通火炮。炮手们经过严格训练,能够在三里外精确命中目标。 太平军哪见过这等火力,顿时阵脚大乱,刘岳昭抓住时机,命令步兵冲锋。 "杀啊!" 湘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太平军营垒。太平军虽奋力抵抗,但在火炮的持续轰击下,防线很快被撕开一道口子。 "报——南线告急!赖将军请求增援!" 石达开接到急报,心中大惊。南线是他布置最坚固的防线,怎会如此快被突破?他当即点齐五千精锐,亲自赶往南线。 当他赶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营垒被炸得千疮百孔,尸体堆积如山,幸存者四散奔逃。 远处,湘军旗帜已插上第一道防线,正稳步推进。 "那是...什么火炮?",石达开眯起眼睛,看到远处闪烁的火光。 每一轮炮击都精准地落在太平军密集处,几乎弹无虚发。这让他想起了数月前,多次阻击他的周宽世,石达开倒吸了一口冷气。 "翼王小心!"亲兵突然扑上来,将他按倒在地。一发炮弹在不远处爆炸,气浪掀翻了数人。 石达开灰头土脸地爬起来,意识到局势已极为不利。 "传令,放弃南线外围营垒,退守第二道防线!同时从北线抽调五千人回援!" 北线战场,李续宜亲临前线督战。 "弟兄们,今日便是为李续宾大人报仇雪恨之时!杀啊!"他高举佩剑,身先士卒冲向敌阵。 湘军将士见主帅如此勇猛,士气大振,喊杀声震天动地。太平军在北线的防守原本就较为薄弱,此刻更是节节败退。 正当李续宜准备扩大战果时,发现敌军抵抗突然减弱,部分兵力开始后撤。 "军门,石逆似在抽调兵力!"副将提醒道。 李续宜略一思索,恍然大悟:"必是刘岳昭那边得手了!传令下去,加强攻势,务必牵制住北线敌军,不使其回援南线!" 与此同时,西线的刘长佑也察觉到战机,命令所部发起佯攻,进一步分散太平军兵力。 资水河上,左宗棠站在旗舰甲板上,满意地看着两岸战况。 他命令水军继续炮击东岸,同时派出一支精锐登陆,袭扰太平军后方。 "石达开啊石达开,任你狡诈如狐,今日也难逃天罗地网!"左宗棠抚须笑道。 正午时分,战斗进入白热化。 石达开意识到自己中了湘军的调虎离山之计,北线、西线压力剧增,而南线的湘军火炮更是让他头疼不已。他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翼王,湘军火炮犀利,我军伤亡惨重,不如暂避锋芒...",一员将领建议道。 "不可!"石达开断然拒绝,"宝庆指日可下,岂能功亏一篑?传我命令,集中所有骑兵,突袭南线湘军炮兵阵地!" 赖裕新劝阻道:"翼王三思!敌军火炮必有重兵保护,贸然出击恐..." "执行命令!"石达开厉声道,"我亲自带队!" 不多时,三千太平军精锐骑兵集结完毕。石达开一马当先,率领这支铁骑绕过正面战场,从侧翼直扑刘岳昭的火炮阵地。 "杀啊!踏平湘军火炮!" 骑兵冲锋的轰鸣声惊动了刘岳昭。他通过望远镜看到太平军骑兵如狂风般卷来,立即下令:"火炮转向,瞄准骑兵!步兵列阵,准备迎敌!" 训练有素的炮手们迅速调整火炮方向,装填霰弹。这种弹药专克密集冲锋的骑兵,一发可覆盖数十步范围。 "放!" "轰轰轰..." 冲在最前的太平军骑兵如割麦子般倒下,但后续骑兵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锋,距离迅速拉近。 "再放!" 第二轮炮击效果更为显着,太平军骑兵队形大乱。石达开的坐骑被弹片击中,将他掀落马下。亲兵们慌忙上前护卫。 "翼王受伤了!" 这一喊不要紧,太平军士气顿时受挫。刘岳昭抓住时机,命令步兵反冲锋。 "活捉石达开!" 湘军如潮水般涌来。石达开在亲兵搀扶下勉强上马,见大势已去,只得下令撤退。 "撤!全军撤回广西!" 太平军听到鸣金声,如蒙大赦,纷纷弃营而走。湘军各部趁势追击,斩杀无数。 --- 黄昏时分,战斗结束。 宝庆城门大开,守军与百姓涌出城外,欢呼雀跃。湘军各部将领在城外会师。 左宗棠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感慨道:"此战能胜,全赖诸位同心协力。" 李续宜抱拳道:"左兄运筹帷幄,居功至伟。" 刘长佑也道:"若非刘军门火炮神威,恐怕难以如此迅速击溃石逆。" 刘岳昭谦虚地摆手:"此乃周宽世总兵之功,岳昭不敢居功。" 正说着,一队人马从城内走出,为首者是个精瘦汉子,年约四旬,正是宝庆江湖势力武昌宝庆码头"宝古佬"的帮主何开仑。 "多谢诸位军门解我宝庆之围!",何开仑抱拳行礼,"我帮中弟兄熟悉地形,愿为向导,助大军追击石逆残部!" 左宗棠大喜:"何帮主深明大义,实乃宝庆之福!" 当夜,湘军在城外扎营庆功,中军帐内,诸将把酒言欢,共商追击事宜。 酒过三巡,李续宜忽然起身,举杯道:"今日大胜,李某有一言不吐不快。往日与诸位或有嫌隙,然此战让我明白,唯有同心协力,方能成就大事。这一杯,敬湘军团结!"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相和:"敬湘军团结!" 帐外,星月交辉,宝庆之围已解,石达开败走广西,从此一蹶不振。 而湘军各部经此一役,配合更加默契,为日后平定太平天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入夜,宝庆府城外的某处高山上,驻扎着一队装备极为精良的队伍,有位面色冷峻的将军,正俯视远方灯火通明的宝庆城,低语:“功可不在我"。 而侧立他身边的,正是苗女青禾,“夫君,一场战争数万人的伤亡,此功不要也罢"。喜欢花屋湘军传奇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花屋湘军传奇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