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姐,大名何翠姑。娘家在清河,要算到北京天安门的距离,还是清河离市里近。但是,清河下去就奔河北张家口了。再说,北京人看中海淀,也许因为北大、清华在海淀。所以,这么多年,海淀再远,人们也都往这里奔。周家巷到天安门的距离,远远大于清河到天安门的距离,但这里的美誉度远高于清河。 何姐和周正是指腹为婚,都因为老爸酒后胡言,就给自家闺女找了个婆家。还好,周正一表人才,虽然学历不高,但为人厚道,做事认真。两人小时候,逢到过年,都会在周家巷一起过,是因为两家人要聚。 几乎每次聚他俩都会被大人们开玩笑,那时候不懂,大人笑,他俩也跟着一起笑。还牵着手出去放炮,推铁环。那时周正管何姐叫“翠翠”,他说自己比翠翠大,怎么能叫她姑姑呢。周正很淘气,把大人的凉鞋烧成胶,粘麻雀,放进一个玻璃罐子里,眼瞅着它断气。然后给麻雀糊上泥,再在炉子上烤,等泥都干成块儿,掉下来,麻雀就烤熟了,闻着怪香的。 他举到翠姑嘴边儿:“翠翠,你先吃。” 翠姑使劲摇头,“你真狠心,看着它断气。”翠翠说着还撅起嘴。 “那你刚才还帮我和泥呢,你是帮凶。”周正似乎很有理地说道。 翠翠只得咬了一小口,周正问:“好吃吗?”翠翠点点头。 这时候,听见周正老娘在院子里嘀咕着:“这什么味儿?什么东西糊了?”然后老娘就大声喊起来:“孩子他爸,你快去灶上看看,菜糊了吧?” 周正靠在炕沿儿上捂着嘴乐。 上学了,到过年大人再拿他俩开玩笑,翠翠就脸红了。后来有一年说什么也不去周家巷过年了。结果是周正家里保证不再拿他俩开玩笑了,翠翠才跟着大人们一起到周家巷过年。 结婚前,周正什么想法也没有,他全听父母的。翠翠则是觉得,周正人长得帅。两人结婚时,一个二十,一个十八。婚礼在周家巷算是办得很风光了。日子也就一天天地过起来了。第二年他们有了儿子,爷爷给取名周帅。老老小小一大家子,都是翠姑照顾着,虽然累点儿,但她很满足。 周正是高中毕业,翠姑只上到初中,就没再读书了,说起来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周正每天都捧着书看,和翠姑的话很少。翠姑呢,忙完大的,忙小的,再伺候老的,也顾不上跟周正说话了。周正的衣服自己洗,但家里其他的活他从来不碰。翠姑有时候累了,就会数落他:“甩手掌柜的,油瓶子倒了你都不知道扶。”周正呢,就像没听见一样。 自从周正去唐山学习,村里的人更是把他捧上了天。最后他还被留在了唐山车辆段,当起了正式工,这下更不得了了,全村的人都来他家吃水席宴,就是来了一波,再来一波。那些天翠姑累的两腿发软,她心想,周正你把老娘害惨了。嘴上却还得应承着那些乡亲。 初到唐山,周正为了站稳脚跟,下班就在宿舍钻研业务,很少回家。老人看不过去,总叫他常回来。何姐自己也浑身火烧火燎地,但羞于开口。周正每半个月回来一次,本该小别胜新婚,可他还是捧着书。 何姐终于忍不住了:“你跟你的书本过吧。”何姐从被窝里坐起来,满脸怒气地对周正嚷道。 “哈哈,我又不是林黛玉。”周正笑着说。 何姐的确读书少,没反应过来周正这话的意思。继续在那里生闷气。周正放下书,拉灭了灯。他知道何姐想要什么,于是把自己奉上。 “女人不能生闷气,会生病的。”周正说道。 何姐在周正身下接受着他的力量,享受着他的爱抚。听着他一声接一声地唤着:“翠翠,翠翠。” 当周正疲惫不堪躺在何姐身边时,何姐在他耳边说:“今天别走了,再待两天吧。”周正抬头一看,外面天都蒙蒙亮了。他伸个懒腰,嘀咕了一句:“不行啊,我得回去。” 何姐看着丈夫远去的背影,心里怨恨着:早知道这样,我都不用戴什么环儿了。 后来知道,周正在唐山真的有一个恋人,是个年轻的技术员。她给过周正很多帮助。 一九七六年的夏天,应该是历史上最热的。唐山被热浪包裹着,人们喘气都困难。厂里的工人只喝盐汽水,饭都吃不下。 那个凌晨,当人们沉沉睡去时,周正还在伏案画图。只有深夜,敞开窗户,他才能坐得住,但汗水还是在他背上画着地图。一阵风吹掀他的图纸,当他刚刚为这一丝清凉而快意时,远处一片火光,瞬间地动山摇,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中有一种耀眼的蓝色,像精灵一样忽隐忽现。地震! 他浑身惊得颤抖,大声喊着:“快起来!” 等他睁眼时,自己站在一条大路上,脚下是一块碎裂的预制板。周围是熊熊燃烧的火焰。他是被从窗户甩出来的。他想起刘梅,今天她值夜班,于是周正大叫着:“刘梅,我来啦。”向厂房飞奔。 刘梅走了,很多同事都被埋在废墟里----- 当周正老爸知道了周正和刘梅的事,恨不得把这儿子赶出家门。但老人家最终想了一个办法,只要翠姑答应不离婚,就把小院转到翠姑的名下。 翠姑答应了,她不离婚。于是,地震后,何姐就成了周家巷这座小院的主人。喜欢鸿缘的新书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鸿缘的新书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