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4章 期待已久的首飞
将生物实验室的任务全都安排下去以后,赵玄就一门心思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神舟”星际飞船上。
主要是杨威那边催的紧,才在帝都带了一个多星期就被叫回了酒泉航天发射场。
伴随着既定首飞日期的到来,飞船试飞的节奏也逐渐加快,从原来的一周一次到现在的三天一次。
在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内,每个人都紧锣密鼓的工作着,因为他们都清楚自己即将见证历史。
………………
“王总,这是航天科技公司报上来的商业方案,如果公司这边没同意,他们马上开展。”
这边飞船正在加紧测试,王文菱这边一样没闲着。
国家航天科技集团与航天科技集团因为国企加军企的性质,所做的技术项目都已科技探索为主,没有开展商业航天项目的打算。
这就留给了保护伞科技公司无限的商机,别的不说人类对于太空充满了臆想。
如果不算“神舟”星际飞船生产成本与维护成本的话,每次飞船发射的成本不超过50万rmb,而在不加装外部货舱的情况下,满载载荷却高达100吨。
酒泉航天发射场的餐厅都是自助餐的形式,至于厨师则来自天南海北,因为航天科技集团几大研究所都发布在不同的城市,吃饭的口味也各不相同。
是个国人就能哼上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至于赵玄,则和杨威一起来到航天发射控制大厅内,在发射前,他们要和发射中心负责团队开会,再次确定发射流程,核对天气情况,确保发射顺利成功。
“赵总。”
之前被spacex公司拉低到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每公斤5000美元的价格,相比起来来全世界第一家商业卫星发射公司arianespace的织女星运载火箭发射价格为每公斤2万美元。
和试飞不一样,试飞只在大气层中进行,飞行高度最高也就在15000米左右,但这次不一样,“神舟”星际飞船将冲破大气层,前往外太空。
看着面前忙碌着的身影,赵玄十分的欣慰,自己的设计,加上这些航天科技集团研究所的员工,想失败都难。
一次发射,足以携带超过200枚小型卫星,哪怕重达4吨的通信卫星,也可以携带20颗左右。
至于太空旅行,王文菱就更不急了,按照准备,保护伞航天科技公司将会在“神舟”星际飞船首次大气层外飞行以后,公布自己的太空旅行计划。
但这次,这些动物的工作由智能机器人代替。
但现在商业卫星发射市场里,又多了一个保护伞航天科技公司,直接将价格拉低至每公斤1500美元,还是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价格,近地面轨道卫星价格更低。
现在舞台已经搭好,就看赵玄的了。
“赵总,来这边吃。”
看着自己手里的项目书,王文菱就清楚,等对外公布以后,会对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产生怎么的冲击。
为此连已经超高密度发射的北斗导航三号卫星也暂停了发射任务,没办法,使用“神舟”星际飞船来发射卫星成本低的可怜。
和上次一样,第二天一大早,赵玄就被闹钟吵醒,外面天还黑着,可整栋住宿楼里早已经苏醒。
特别能攻关
就可以清晰的知道,人类对于头顶那片天空从来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这里面的商业利益有多大。
所以意义格外不同,受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
在去餐厅的路上,每一个遇到赵玄的人,都和赵玄打着招呼,现在他可是基地内的名人,没有不认识的。
这时,智能机器人将替代航天员的角色,在驾驶舱承担控制星际飞船飞行的工作。
2台用来试飞,一台用开给航天员做训练,另一条做备份,紧急情况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