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09章 首次试飞
每每这个时候,杨威就想起自己当年也是在一样的地方,看着火箭腾飞,只不过那时的季节是夏天。
长征二号火箭的逃逸塔测试时也是一样的场景,众人的欢呼声以及周围汽车的鸣笛声,响彻整个现场。
驾驶舱着陆区还在10公里以外的地方,赵玄直接返回了控制大厅查看数据。
这就是为什么“神舟”星际飞船要在这西北大漠上进行实验的原因了。
现在驾驶舱逃逸测试只是开始,接下来飞船生产完成以后,还有各种的试飞工作。
一但中途发生什么失误,飞船坠毁,砸坏底下的建筑物,或者掉入海中,损失都不小。
只有在这广阔的无人区,才适合做这样的工作。
和赵玄计划好的一样,有关飞船的所有工作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尤其是总装厂房内,更是热闹,除了火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外,还有航天科技集团、华为公司的员工。
之所以有华为,就是为了建设飞船内部通讯环境。
距离试飞时间还有半小时的时候,管控做了最后一次天气预报,这个天气让赵玄很满意。
为此,赵玄还特意查看了huawei公司的wifi技术,确实很不错。
这个时间非常重要,酒泉航天发射场内,要为“神舟”星际飞船发射预留窗口时间,确保在同一任务周期内的发射优先。
淡蓝色的光芒在大厅内的屏幕上显现出来,下达起飞指令以后,“神舟”星际飞船腰部4台发动机开始提升功率。
甚至如果可以,赵玄都愿意把飞船将来卖给其他国家。
杨威不禁感到有些怀疑,这个生产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才半年多,一艘星际飞船就完成了从无到有?
他虽然是总工程师,但工作内容确实抓总体生产工作,具体生产过程,他也不会过问。
其实以往这些工作都是由航天科技集团自己开发完成的,但效果就有些差强人意了。
“来得及,要不是因为春节的关系,生产工作停了半个月,我们还能更早一些。”
飞船本身距离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
驾驶舱逃逸测试结束以后,赵玄留在航天基地内的工作就少了很多。
直播是赵玄所一直坚持的,本来按照国家航天局的要求,出于保密原因,这次试飞最好不对外公布。
下午3时一到,控制大厅内,像飞船下达启动命令。
“发射场气温零下3摄氏度,天气多云,每秒风速15米,具备试飞条件。”
和其他场景一样,飞船内部也需要wifi信号,让航天员可以实现实时上网,当然这个网是飞船内的局域网。
提升航天员舒适感,才是最终的目的。
毕竟,在酒泉航天发射基地内,不是只有“神舟”星际飞船准备试飞,其他发射任务一样很重要。
这也是“神舟”星际飞船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录像,极具科幻感的外形,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在大厅内感觉不到飞船起飞时的状光画面,但一米一米提高的高度,让大厅内的掌声不停的响起。
赵玄要的是能让飞船顺利的飞起来,其他的都不重要。
赵玄要和总工程师杨威开一个碰头会,确定星际飞船首次试飞的日期期限。
“时间上真的来得及吗?”
首次试飞,飞船并不会飞离大气层,而是测试飞控系统的稳定性。
饶毅看着满脸自信的赵玄,忍不住问道。
“改变辅助发动机方向,主发动机开始工作。”
直至“神舟”星际飞船飞行高度突破3000米以后,飞船飞行姿态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
再三得到赵玄的确认以后,杨威就准备上报了,航天局那边还等着他汇报飞船建造进度。
数据发至飞船以后,四台喷口朝下的脉冲激光推进器发动机陆续启动,尾部10台脉冲激光推进器发动机也依次启动。
“没事,让他们拍,其实何必用卫星呢,我们直播的画面就非常清晰了。”
距离首次试飞工作越近,航天发射场内的气氛就越紧张。
所有零部件都是现成的,生产制造水平也能满足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