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虽然看着有些沉闷,但至少特效画面不错,挺唬人的,不算太烂,所以能取得这个成绩也不算意外。
不过大卫·埃里森本人不太满意就是了,他本来预计就算赢不了《无双》,但也不会差太多。但现实的差距,血淋淋的放在他面前。
大卫·埃里森不得不承认,自己之前有些异想天开了。还是马丁·鲍勃说得对,先实现项目盈利要紧。
面对两部影片在暑期档的竞争,《好莱坞报道者》做了一个很精辟的总结。
“和小吉伯特差不多的年纪,大卫·埃里森担任制片人出品了一部上亿美元投资的大制作,结果表现不如预期。
好莱坞只有一个小吉伯特,但就连小吉伯特都是从小型项目开始入手的,第一个项目投资只有350万美元。
或许大卫·埃里森该放弃大制作的想法,先脚脚踏实的制作在他能力范围内的电影再说。”
这个总结也算为大卫·埃里森指了一条明路了,其他反小吉伯特的媒体还在尬吹《范海辛》。
只是大卫·埃里森不傻,从票房表现来看,《范海辛》远远不如《无双》。
最搞笑的是《华盛顿邮报》为了反对小吉伯特,已经入魔。
一边说着年轻的大卫·埃里森未来可期,一边说三十四岁生日还没过的小吉伯特江郎才尽,已经老了。
不到三十四岁的年纪,很多好莱坞导演在这个年纪都还没取得自己第一次执导机会,但小吉伯特已经入行快十四年了。
听着好像经过了漫长的时光一样,结果一看小吉伯特也不老啊!
只能说《华盛顿邮报》彰显了新闻学的魅力时刻,根本不顾基本事实,突出一个恨一个人就往死里黑的节奏。
其实如果小吉伯特愿意,他完全可以发挥钞能力,就像控股《洛杉矶商报》,《旧金山纪事报》等媒体一样控股《华盛顿邮报》。
不过小吉伯特并没有那么做,因为《华盛顿邮报》虽然是全美有数的大媒体,但主要是以时政类新闻为主。
说白了,好莱坞的事情《华盛顿邮报》是外行。
第二个,攻击小吉伯特的媒体多了,小吉伯特基本不在意。不过有这样一个媒体随时看衰自己,也能给小吉伯特提个醒。
避免他陷入骄傲自大的陷阱不可自拔,然后一步步滑下失败的深渊。
要是哪天媒体评论界都是一片歌颂功德的声音,那小吉伯特反而要危险了。
大卫·埃里森这边对《华盛顿邮报》非常不满,主要是那个未来可期的字眼。
《华盛顿邮报》评论文章的最后还让大卫·埃里森加油,加了未来是你的这句话,更让大卫·埃里森看得觉得非常的嘲讽。
他都能想象到,将来有一天他和小吉伯特再碰面,小吉伯特脸上挂着虚假的笑容和他说:“未来是你的……”
大卫·埃里森要是听到这句话,当场就得红温破防。
就是因为这句话,大卫·埃里森把《华盛顿邮报》拉入黑名单,这家媒体不是什么好玩意。
除了两部电影的票房表现,以及《无双》所创造的讨论热度之外,还有一件事值得关注一下。
要知道,哪怕在版权法比较完善的北美,依然会有盗版的存在。
比如周边市场上还有墨西哥那边流过来的周边产品,在《王者归来》上映的那段时间,就连墨西哥毒贩都去搞《王者归来》的盗版周边产品了。
可见周边利润之丰厚,就连暴利行业的毒贩都心动了。
不过这次抓到的盗版贩子却不是周边盗版,而是影片的盗版资源。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萨克拉门托的一家电影院内,一个十六岁的男孩拿着数字摄像机在电影院边看《无双》边录像。
他以为不会被发现,但他不知道,影院中已经安装了高科技的夜视仪。
所以他偷偷录制的行为很快被影院的工作人员发现,反盗版机构很快锁定了他,然后顺藤摸瓜,把当地的一个盗版电影录制贩卖团伙连根拔起。
事后得知,这是一个家庭犯罪团伙,父亲是首脑,负责出谋划策和盗版碟片的生产,母亲联系买家。
而儿子则利用自己未成年的身份,去电影院偷偷录制电影。
不过根据今年一月份新通过的法律,虽然这个少年未成年,但仍然面临一年的监禁和两万五千美元的罚款。
至于他的父母亲,恐怕只能往联邦监狱里走一趟了。
没有人会同情这个违法家庭,甚至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还要重拳出击,杀鸡儆猴。否则盗版录像横行,会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这件事引起了一定的讨论,媒体特别提醒大家,盗版必究。
盗版这件事并不影响《无双》的大卖,在周五周六都取得不错成绩的情况下,影片在周日继续斩获2544.2万美元。
这样一来,《无双》的首周票房来到了8152.5万美元,相当出色的一个成绩。
这下子那些说票房不佳的媒体完全说不了话了,如果首周八千万美元以上的电影票房都算不佳的话,其他电影该怎么办?
那部未来可期的《范海辛》周日报收1124.9万美元,下滑明显。
首周末拿到4342.6万美元,根本不配称之为《无双》的对手。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