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汉末潜龙 > 第三十章 陈曹密会,鲁北到手

第三十章 陈曹密会,鲁北到手(2 / 2)

其余之事裴良有临机决断之权,无需请示。”

写完后,陈宪交给陈农着他亲自送去。

裴良收到陈宪的指示后,立即答复曹安民确没一次性谈拢,二人围绕鲁郡归属问题吵的直拍桌子。

曹安民之所以不同意,是因为鲁郡直接接触任城郡和山阳郡,若陈宪若掌控鲁郡,可以随时联合刘泽兵分两路直扑兖州“首府”昌邑。

裴良不同意也很简单,不光是陈宪的令,他也是军中宿将,鲁郡直接接触泰山郡南北交接的薄弱环节,一旦曹操掌控鲁郡可率郡直扑齐郡。

双方谈了三日吵了三日,最后双方约定鲁郡归属全靠实力,谁先拿下鲁郡鲁郡归谁。

就在曹安民起程回兖州之际,高览率军已经进入鲁郡。

高览在陈宫的谋划下放弃诸部逐城鲁郡诸县,而是沿泗水入鲁郡治所——曲阜。

鲁郡郡守朱凯西援刘泽被曹操族弟曹仁阵斩后,其死讯传回鲁郡,鲁郡诸县震动。

鲁郡南部的邹、蕃、薛三县县令接到曹操的招降后均向远在兖州首府昌邑的曹孟德归降。

北部以曲阜为首的泗水、牟县三县之地则先同时收到泰山郡被陈宪攻下的消息,又得知高览率军七千已经逼近牟县当即发去请降。

而曲阜三县能向高览投降的最大原因是陈宫的谋划。

陈宫早在入鲁郡地界之前就已经得到陈宪传信“朱凯身亡”之事,当即带着几十名近卫先大军去往曲阜;沿途或与威逼或以利诱成功劝降三县县令。

郡丞李坤倒是愿意向陈宪请降,不过鲁郡尉杨魁倒是想割据一方,可陈宫不是文士他也有一身不错的武艺,趁杨魁不备一剑刺杀。

随后陈宫顺利接高览入曲阜,就在高览和陈宫筹谋攻打北部汶阳和南部四县之时,高览却突然患病。

陈宫只能一面向于禁求援粮草军械,一面向临淄急报陈宪,又派李通率军三千北上攻打汶阳,防备东平国(郡)的夏侯??

(夏侯??丫?谑?涨肮タ硕?焦??缃裢捅?庸焐窖艨さ哪?粝兀

于禁得到陈宫的求援,二人于青州大营时又结下一段情义,当即调拨府库粮饷西援。

不久,这加急的求援信也出现在陈宪的案头,不过这让陈宪着实苦恼。

高览患病这是陈宪最不愿看见的事,如今他麾下良将不少,可大部分还没长起来,长起来的又率部镇守地方,这也是他迟迟没有出兵攻伐的原因之一。

钱汉那只有太史慈、魏延和卫毅可用,邓方也被要回去。

原本手上还有个徐晃算是闲置于青州,可夏侯??孟露?焦?南?⒋?亓僮停??P淖谝安皇瞧涠允郑?尚旎挝?┥教?刈ㄋ咎┥骄?瘛

随后陈宪招众谋士和诸将议论,赵云、张辽、马奕纷纷请战,然张赵二人陈宪均有任用,马奕这家伙放出去陈宫根本不能管住。

正在陈宪苦恼之时,张辽出列俯首准备说什么,陈宪以为张辽还想请战。

陈宪当即道:文远,吾对汝和子龙另有任用,尔勿再请战!

张辽则道:主公!辽并非请战,辽想荐一人出镇鲁郡!

陈宪闻言当即问道:文远欲荐何人?

张辽沉声道:辽荐现“泰中都督”张任张伯仁!

陈宪灵光一现,对啊!张任张伯仁自己怎么把他忘了!

张辽继续道:某将曾与张伯仁探讨过兵法,此人于兵法造诣不低,可为一用!

陈宪准备开口之时,田丰出身拱手道:主公,丰以为不妥!暂且不说张伯仁兵法韬略如何?其刚已经擢升,掌四县之地,实不妥再行升迁!如此不冕军中将卒对主公有不忿!

田丰继续道:且收服鲁郡后主要以募兵屯粮、练兵备战,不起战端为尚,当派一知晓治政地方的能臣驻守!

陈宪闻其言也犹豫了,他在军中历来赏罚分明,屡次整军就是为有一支“令行禁止,敢打必胜”的雄兵;军中可提将军、中郎将者不知反几,几次整军许多人都被降职。

魏延曾屡次大胆冒进,已经由屯骑中郎将改屯骑校尉;伍宪曾因军令执行不力改为校尉。

张任刚刚上任泰中都督在军中已经属于拔擢,若让其升任鲁郡都督着实不合时宜。

郭嘉看出陈宪的忧虑,出言道:主公!既然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嘉认为不妨就让陈公台为鲁郡都督如何?陈公台懂得兵法韬略着,做过一地县令知晓治政之要,其人又多谋善断,如何?

郭嘉不愧“鬼才”之名,其思路异于常人。

陈宫做过官吏深知治政之要,也在“青州大营”短暂掌过兵知练兵之法,现在可用诸将中唯其知兵晓政,又与曹阿瞒追求不同不会反叛,可以一用。

陈宪下定决断说道:奉孝之言深得吾心,我看不要担任什么鲁郡都督。

陈宪对田丰道:元皓,汝立刻编写行文任命陈宫为鲁郡太守;撤去陈任“泰中都督”,将其改任鲁郡郡尉率本部兵马即刻入鲁,协助陈宫攻克剩余诸县;既然鲁北之地已控吾手,随机撤去“泰中、泰南”二都督,即刻由泰山太守徐晃派人接手泰中四县防务;于禁撤“泰南都督”之职,改泰山郡尉!

田丰闻言:诺!

众人皆明白陈宪用意,陈宫毕竟是一文士不善阵战,张任可以弥补一个缺点;而且如今鲁北已经掌控,泰山郡不必分而之治,这样太浪费兵卒钱粮军饷器械。喜欢汉末潜龙请大家收藏:

最新小说: 谋臣 鬼眼皇妃 一样的风 第一废材傲妃 狐狸,给王生个崽 皇上,离婚请签字 特警乱明 绣花王爷淘气妃 将门大逆子 农家弃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