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45章 都想上位(求月票)
皇陵定址定名,并定下玄宫完成的期限,等于是昭告天下人,这件事已经不需要再行商议了。
怀恩道:“另有各处来京吊唁和贺先皇登基仪式之人,会同馆将做妥善安置,由礼部右侍郎张峦全权负责打理……倪岳空出来的位子,暂时由张峦接替,毕竟同为礼部右侍郎。至于内阁入阁人选,也当早做商议,由翰林院、吏部和礼部共同推举,等下次朝议时定夺。”
关于张峦的礼部右侍郎之位,皇帝似乎不想节外生枝,直接就以皇命委任的方式,把官职交给了张峦。
这件事看起来不太合理,毕竟新皇的政治主张,乃朝事应该在朝堂上进行商议,最后廷推得出结果,而不应该由皇帝自个儿武断做出决定。
但委命张峦,却有其合理性。
本来张峦就已经是翰林院掌院学士,且还是先皇朱见深钦定的礼部右侍郎,之前属于虚衔,用来提升身份用的。现在倪岳犯事卸任,把张峦这个挂职的礼部右侍郎给扶成正,就显得合理许多。
毕竟怀恩也说了,眼下因为各地来京恭贺的人实在太多,包括番邦和藩属国的使节到来,这都都需要有人去安置和接待,此时若再临时廷推个礼部右侍郎出来,那多麻烦?
反观直接用张峦就不一样了。
张峦既有丰富的为官经验,本身还是礼部右侍郎,再加上他马上就是国丈,甚至可以说已是事实上的国丈,由他去接待各地的藩王和藩属国使节,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
……
接下来没有政务议题。
主要涉及到礼数,跟朱见深的葬礼有关,涉及到朝中改服等事宜,皇帝没做太多安排,只是大致制定了一个期限,让各衙门的人回去商议,等拿出结果再到朝堂上来说,然后廷议做决定。
今天朝会最大的受益人可说就是张峦。
张峦以贡生出身,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蹿升到了礼部右侍郎的高位,看样子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
朝议结束后,万安和刘吉都不自觉往张峦那边靠拢过去,嘴上一边说恭喜,一边表示在入阁等事情上,会坚定地站在张峦这边,支持张峦入阁云云。
而别的大臣或羡慕、或期冀、或鄙视地看着眼前这一切。
成化朝留下来的政治遗毒,就是朝中顶级官员的名声基本都不太好,说白了就是在成化朝时,只要你晋升高位,基本都会败坏自己的名声……换个说法,你光靠能力,不靠点钻营的技巧和手段,可爬不上高位。
这也导致目前朝中能参加朝议的这群达官贵胄,多数都为人所不耻,在朝中那些清流看来,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拉出去杖毙,好给他们让路,腾出位置来。
本来这一场朝议,吏部尚书李裕想继续上疏请辞,但被皇帝以朝事繁忙为由,给顶了回去。
然后李裕成为在场最不受待见的那个……别人都一门心思想要留在现在的位置上,就你一心挂冠求去,怎么显得你清高,别人都厚颜无耻?
“来瞻,我说什么来着?”
李孜省笑道,“恭喜,恭喜……礼部右侍郎,你这官可是实职,比我风光多了……接下来各地的朝贺人员你基本都能见到,甚至包括外邦使节,别人都会感佩你的才能,见识到你运筹帷幄的一面。”
张峦听到这番恭维,脸色很尴尬。
那糗糗的脸色好似在说,你这形容的是我吗?
再拍马屁也不用这么明显吧?
恶心!
李孜省本想跟张峦多聊几句,恰好万安在宫门口招手,便踱步过去。
就在这个时候,吏部右侍郎徐琼往这边靠拢过来,看了看左右,小声对张峦道:“来瞻,眼下不少人对你入阁之事表示了关切,我且问你……你先前跟陛下提出请辞,并有意推掉入阁人选之事,是否出自你的真心?”
张峦点头道:“确实是真心,我并未有入阁的打算。”
徐琼看了看宫门处正在跟万安说话的李孜省,回过头,悄声问道:“你不入阁,是打算在礼部继续走下去?”
张峦叹道:“以我的出身,能当个礼部侍郎,已属难得,我可不敢妄求再进一步。话说,我这职位能让我混个几年,让我老来能在人前吹嘘一下,已经很不错了。”
徐琼闻言皱眉。
心说你这是什么心态?
你当官就是为了等年老时在人前吹嘘?
“那你准备力挺何人?”
徐琼用试探的口吻问道,“听说是徐溥?”
“是。”
张峦点头道,“不过我与此人交情不多,甚至没什么机会见面,但听闻他德才兼备,乃入阁的不二人选。”
徐琼摇头道:“这人不行。”
张峦好奇地打量徐琼。
意思是,我支持谁,关你什么事?难道你想跟我支持同一个人?还是说你有更好的人选?
“来瞻,你回去后好好琢磨下,看看是否有更为合适的人选。”
徐琼一脸神秘地道,“要知道,你手上那一票极为关键……你自个儿不入阁,只要偏向谁,对其就有莫大的帮助。在这节骨眼儿上,就连太皇太后也会过问,你得把握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喔!”
“把握时机?”
张峦一时间很疑惑,压根儿就没想明白徐琼的用意。
……
……
出了宫门,张峦实在疲倦不堪。
按理他本该先去礼部衙门报到,跟礼部的人熟悉一下,顺带接手一下倪岳的差事。
但因为昨夜没睡好,再加上之前他就没有去衙门坐班的经验,这次他也是毫不犹豫就选择先回家,睡饱再说。
由于害怕跟发妻起冲突,没法休息,他回的并不是自己的老宅,而是直接去了长安左门附近自己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