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6章 同是小舅子
刘健府。
此时的刘健还没什么地位,在翰林院这种清水衙门里,靠俸禄在京居住,还要做到养家糊口,的确是很不容易。
所以他住的地方很窄小,不过好在是个独门独院,在一众同僚中已算是很不错的了。
谢迁到他府上,甚至还有单独的客厅留给二人叙话。
“司礼监刚派人来说,让你我二人协同太子办什么通州仓的案子,我对情况不太了解,所以特地来问询希贤兄你。”
谢迁直接道明来意。
刘健把刚沏好黄山茶的茶盏往谢迁那边推了推,谢迁却摆摆手道:“你自用便可,我说完事就走,不用那么麻烦”
刘健也不勉强,端起茶盏在唇边抿了一口,这才道:“早些时候,万阁老和刘阁老有意在太子面前提及通州仓之事,你可记得?”
“这才没过几天,我当然记得。”
谢迁说到这儿,不无疑惑地问道,“希贤兄你是想说,其实这件事,内阁早已经关注到了,并已提前做出了安排,我们只需要听命内阁行事便可?”
虽然刘健和谢迁等后起的翰林,瞧不起洗屌相公和刘,但人家怎么说也是执掌朝政多年的宰辅大臣,真遇到什么重大事情,他们还是要以内阁大学士马首是瞻。
不怪谢迁非要投靠阁臣,只能说,翰林体系中,资历这东西太重要了,恰恰这又是他身上最缺少的东西。
刘健摇头道:“我也不明白陛下为何突然要让太子插手此事,甚至还让你我出头。”
谢迁笑道:“或是陛下想让太子多加历练……于此时动一动,其实是好事。”
“你是听到什么了吗?”
刘健皱眉。
谢迁看了看四周,显得颇为谨慎,见没旁人这才凑上前,小声道:“就算宫里人不说,但现在有关陛下抱恙在身的消息,已然传遍朝野,想不听到都难。”
“不可妄自非议。”
刘健摆手道。
“我自然知晓。”谢迁摇头叹息,“陛下于此时,或是要考量太子处理朝政的能力,这跟先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易储风波,或相辅相成。若有人故意给太子找麻烦,我们怎么都要为太子保驾护航。”
刘健无奈道:“就凭我们吗?”
谢迁笑道:“不管怎么说,这些日子咱都常伴太子身边……你说太子的性格,难道不正适合如今的大明王朝吗?为何非要整那些不忠不义之事?”
因为谢迁以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而著称,所以他的牢骚话也特别多。
刘健适时伸手打断他的话,提醒道:“就事论事,你我都只是奉命协助太子调查案子,如今所有证据都尚不足以证明通州仓上下有何不法之事……我想,陛下或是觉得太子即便能出宫,也不方便离京,有些事可能会让我们去做吧。”
“哦。”
谢迁点头道,“希贤兄见解独到,实际情况或许真是如此……要调查通州仓,总归要有人前去实地勘察。这点兄长尽可放心,真有什么要紧事,我去就好。”
刘健道:“内阁之人态度不明,咱最好不要主动去招惹他们,就算有人前来传话,你也要谨记,我们只负责协助太子,太子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千万不可贸然造次生事。”
“这……”
谢迁对此似乎难以认同。
他很想问,你觉得太子懂什么?
太子什么都不懂,你居然不提点他,只等着太子来安排我们做事?那有我们跟没我们,有什么差别?
我们作为东宫讲官的特殊地位,又如何体现出来?
刘健感慨道:“通州仓一旦有事,那就是牵扯满朝文武的大案,多少人会因此而落罪下狱,中官来向我传话时,特别提到,户部尚书李敏会出面协同太子,我们不懂的事,自会有人懂,让太子出面接洽就好。”
“言之有理,户部事,自然由户部来牵头,这个安排再合适不过,但能确定这位李尚书……”
谢迁就差说,让户部尚书去查他自己,这不纯扯淡吗?
刘健道:“你就是意见太多,怕会惹来不好的事。此番协同太子,我们最重要的便是要做到谨慎,不可给翰苑同僚带来麻烦,要是真有什么事……需要你我承担的……再出头也不迟。”
……
……
翌日上午,朱祐樘换上了一身便装,带着覃吉和蒋琮二人,以及几个安排过来近身保护的锦衣卫,一行人准备出宫。
“太子殿下,为您准备好了马车,不过规制上会低一些,我来亲自赶车,前后两辆车,我们在后边那辆,与前面锦衣卫的马车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宜走得太急,因为要过很多市井街巷……”
覃吉对太子的安全很不放心。
因为太子出宫经验很少,对面临的危险很可能警惕性严重不足。且一旦有人知道太子要查案,狗急跳墙之下,涉案人等或许会暗中加害太子。
如此一来,不但要防备宫外的人,甚至还要防备宫里人,连皇帝和邵妃都不见得会真心帮助太子……
覃吉觉得眼下是四方受困的局面。
朱祐樘问道:“我们先去见我那岳父张太常吗?”
“不不。”
覃吉提醒道,“按照规矩,应该先去见户部尚书李敏。从东华门出去后,要先过东安门,再从城东转到城南,到户部衙门附近后,会有专人先进去通传,安排个好一些的地方会面……这件事属于机密,每一个步奏最好都不要出错。”
朱祐樘知道待会儿要见陌生人,还是户部尚书这样的高官,显得有几分紧张:“可我见了李尚书,不知道应该说点儿什么才好。”
覃吉道:“太子无须担心,见面后您只需要随口问上几句就行。”
“那……那能问出什么来?”
朱祐樘显得很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