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1章 上眼药
张玗代表东宫,去给周太后送礼了。
这本佛经是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上扒下来的,乃张延龄提前布局让徽商派遣人手去西域罕东左卫领地沙洲佛窟逐一摘抄所得,在这时代可说是绝对的孤本,内容之丰富,角度之新奇,对张玗来说如同看天书一般,不过这并不妨碍她把此物交给周太后。
“皇祖母,这是家父偶然所得,母亲平时也崇佛,本来父亲是为家母准备的,知晓皇祖母也好读佛经,便找人送到宫里,这不……就给您送来了。”
张玗恭敬地把佛经奉上。
闻讯而来的陈贵赶紧接过佛经,给周太后送到了近前。
周太后拿过佛经,只是看了几眼,就笑得合不拢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周太后笑道:“这个好,这个好,许多佛经哀家都只闻其名,这下终于亲眼见到了。太子有心了,孩子你也有心。你们小俩口啊,一样的孝顺,真乃一脉相承。”
拿到了好东西,自然要夸赞晚辈几句,溢美之词就像不要钱一般自周太后嘴里说了出来。
张玗却显得很谦虚,一副宠辱不惊的模样。
“快坐下来……太子怎没来呢?那孩子,这两天都没瞧见他人影……”
周太后突然想起她那宝贝孙子来。
以前张玗都跟着朱祐樘一起前来拜访,像现在这般单独前来还真就是第一次。
张玗道:“太子今日要上课,无法来为太后请安,况且今天也不是他请安的日子。佛经本来应该等太子亲自送过来,但太子说,这么好的东西应及早送到皇祖母手上……正好孙媳妇在东宫没什么事好做,就奉太子命给皇祖母送来,望您不要嫌弃。”
“有心啦。”
周太后笑着摆了摆手,“来人呐,准备午膳,哀家要请太子妃在此用膳。”
“不了、不了。”
张玗急忙道,“孙媳妇只是来送东西,不敢打扰皇祖母静修。再者,看佛经这种事,一向讲究心诚,孙媳妇以前受母亲耳濡目染甚多,多少知道一些,这就回去了。”
周太后好奇地问道:“送完东西就走?这倒显得……我老人家不体谅晚辈。”
张玗脸上带着欣悦的笑容:“皇祖母对晚辈真的太好了,今天孙媳妇就是来送一趟佛经,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相处的日子还长长久久呢……就算要用膳,也不急于今日啊。”
“哈哈。”
周太后展颜笑道,“要不怎么说,跟你们小两口说话让我这老人家心里舒坦呢?不过孙儿媳妇啊,你来,真的没旁的事吗?”
“没有啊。”
张玗一脸无辜的神色。
这就必须要提到张延龄的特别嘱咐了。
先前万和寺之事,太子虽是以尽孝为名跟周太后说事,但事后还是难免会让周太后觉得自己被利用了,心里多少有些不痛快。
眼下就是要让人觉得,朱祐樘和张玗根本没坏心眼儿,是太后您自个儿耍心机去治梁芳,可不关我们的事情。
“皇祖母,父皇最近不在宫中,照理说孙媳妇不该出来乱跑,打扰您修行,实在抱歉……孙媳妇先回去了。”
张玗起身行礼告退。
周太后微笑着挥挥手:“好孩子,快些回去吧……来人啊,看赏。”
“不用不用,皇祖母,您千万别这样客气,要是真赏赐的话,孙媳妇以后都不敢来了,回去也没法跟太子交待啊!”
张玗赶紧摇头。
周太后笑道:“好吧,你们东宫应该什么都不缺,哀家也不用操那多心。陈贵,你替哀家送送太子妃……去吧。”
“是。”
陈贵显得很荣幸,亲自送张玗出了殿门。
……
……
张玗来而又去,表现的很匆忙。
当陈贵折返回来时,发现周太后正拿着佛经仔细研究。
“老祖宗。”
陈贵立在旁边,想混个脸熟。
周太后颔首道:“这真是好东西,见解独到,可说是原本的经义了,里面满是禅机啊……回头应该请个修行高深的禅师前来,与哀家一同研究一番。却不知这上面是否有极乐往生的内容?”
陈贵笑道:“太后,这东西,也不知是从哪儿来的?”
周太后侧过头,瞅了他一眼,问道:“陈贵,你鼻子挺灵的嘛,怎么,今天闻着味就来了?”
“没,恰好过来向老祖宗请安,不巧就碰上了。”
陈贵谄媚地道。
周太后道:“不是有人特地让你前来,帮着太子夫妇说点儿什么吧?”
“绝对没有。”
陈贵坚决否认道,“最近奴婢都没出宫,更不会受什么人指使。再说了,太子妃……好像也没说什么吧?”
“嘶……”
周太后听到这里,不由合上了佛经。
主要是以她的道行,也看不太懂繁复的佛经,拿在手上其实就是混充大个。
“这倒说到点子上了……哀家原本还以为,那丫头独自前来,是为什么事呢,结果……啥都没说。”
周太后疑惑道,“这要是换作别人,送这么一份大礼,非把请托说项的嘴皮子磨破了不可。人与人,还真是不一样啊。”
陈贵笑道:“太子心善,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他看好的太子妃,又怎会是那种心机叵测之人呢?”
“嗯。”
周太后微微颔首,对于陈贵的话,她似乎很认同,点头嘉许,“你说的倒有那么几分道理。不过那丫头,真就一点事都没有吗?突然提到皇帝不在宫里……这个……皇帝到底在干嘛?”
陈贵谨慎地回道:“说是在宫外道观修道,为的是参悟透道法,以此来治病,或许能得道成仙。”
周太后骂道:“谁他娘的在我皇儿面前进谗言呢?李孜省吗?这种鬼话也能信?”
“这事,跟李仙师还真没什么关系。”
陈贵解释道,“听说是邓仙师,他进了灵丹妙药,陛下服用过后觉得病情有所好转,随后邓仙师就撺掇陛下前去出云观修道,陛下应允了,这一去就是半个月。”
周太后黑着脸道:“走之前也不跟哀家说一声,莫非是早知道哀家一定不让他去,是吧?”
陈贵问道:“难道这就是太子妃前来送礼的目的?”
“陈贵啊,我还以为,你跟李孜省、张峦等人是一伙的,看来你动机也不纯啊。”
周太后揶揄道,“皇帝去出云观修道,这事哀家还用得着从太子妃口中得悉?哀家是那种闭目塞听之人?”
陈贵赶紧道歉:“奴婢并无诽谤太子妃之意。”
周太后道:“再说了,她身份再尊贵,也只是太子妃,小丫头片子而已。我这老狐狸都没看出她有什么不良动机,你还在这里替哀家分析起来了?
“哀家就是觉得,论尽孝之心,这丫头比之太子也不遑多让。嘿,说起来哀家都想再见见我那大侄子了,向他请教一下,怎样才培养出这么好的女儿。”
大侄子!?
陈贵突然想起周太后让张峦叫她大姑的事。
突然一阵汗颜。
“比之那些无事不登门的家伙,太子小两口好多了。”周太后感慨道,“同为兄弟,这孝心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也可能是因为有个不好的娘亲,没把孩子教育好。这太子平时没娘,就把哀家当成他的至亲之人。”
陈贵心说,您看,这不人家太子妃的目的就达到了?
人与人之间,最怕的就是做对比。
或许太子妃就是想把邵妃母子比下去,才故意来献佛经呢?
……
……
到了中午,朱祐樘回到端敬殿。下午他要去文华殿视事,中午回来先做一番准备。
顺带他跟张玗问了一下上午去周太后那儿送佛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