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8章 身在局中
张府。
覃云将朱骥托他交给张峦的礼物,那个信封样的东西递了过去。
张峦当即就要打开来看看,却被张延龄按住手。
“爹,无功不受禄,朱指挥使凭啥要给咱送礼?还是别看了,直接退回吧。”张延龄劝解。
张峦想都没想便把东西交还覃云,摇头道:“还是不收了。”
覃云为难道:“卑职乃奉命前来,还望张大人您不要让卑职难做。这只是朱指挥使为感谢您,给您的一点小小回报。
“概因先前追捕亡匿净军之事,您帮了朱指挥使一把,他所行感谢礼而已。”
张峦目光瞟向儿子,问道:“亡匿净军?那是啥?”
张延龄也有些茫然:“这事……家父完全不知情啊。”
“说是太子曾在文华殿听政时,特别提了一嘴,帮朱都督免除责罚。朱都督或认为,太子不会无端出手相助,一定是受了张大人您的影响。”
覃云耐心解释道。
张峦笑呵呵道:“我啥都没做,这就给我送礼来了?听你这一说,我更不能收了……这事压根儿就与我没任何关系。”
覃云央求道:“张大人,您还是收了吧。”
“这个……”
张峦不由望向儿子。
显然收礼这种事情乃老张一向以来的梦想,当官发财,任何一个市井小民都会有如此心态。
张延龄见覃云态度坚决,也不好把事情做绝,于是道:“那爹您就打开来看看。若是太过贵重,我们还是不适合收。”
“好。”
张峦终于忍不住,动手把信封拆开,等看到里边的东西,脸上的期许顿时变成了尴尬。
看着像一封信,等打开后还真就只是一封信。
不过这封信没有抬头,也就是说并没有指名道姓,且上面的文字很多,这时代可不时兴标点符号,也就张延龄这个怪胎在写说本和戏文时有意使用,不管是太子还是皇帝,刚开始还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就发现阅读起来太方便了,后来阅读其他书籍竟有些犯难,如今信纸上所有文字都糊在一块儿,张峦看起来就一阵头疼。
“吾儿,你快给看看,这是啥意思?”
张峦不解地问道,“这是礼单吗?看起来不像啊!”
张延龄拿过来一看,点头道:“确实是礼单,还是一份厚礼。”
旁边的覃云凑上前看了眼,也是一脸疑惑,本来以他的谨慎这会儿应该离开,免得被张家人觉得他别有用心,但在好奇心驱使下,他就是想探寻个究竟。
“这是先前被查抄的几个涉梁芳案之人的口供和罪证,他们的家产被抄没后,被人低价买了去,其中一部分,朱指挥使准备送给父亲您。”
张延龄解释了一下。
“是吗?”
张峦忍不住想接过那厚厚一沓信纸再看看,却被张延龄伸手挡住。
张延龄皱眉问道:“爹,您是不信我的话吗?”
张峦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说话间,张峦还往覃云那儿瞅了瞅,意思是,儿子啊,难道是因为覃云在旁,你不方便说得太清楚?
张延龄叹道:“这不明摆着的事情么?梁芳倒台,跟着他一起倒的还有京师之地那些为他做事之人。
“梁芳连自己的家产都没能保住,他名下的田地,那些本是陛下和万妃赏赐给他的,还有他自己攒钱买的,现在都直接归入皇庄管理。梁芳都如此,您想想他庇护的那些人又会如何?”
“对。”
张峦点了点头,问道,“那朱指挥使送礼与此事有何关联?”
张延龄道:“梁芳和韦兴的家产是有明确去向和归属的,敢动手脚的地方不多,但二人太多依附的门人了,他们家产的充公和分配方面出现了很多糊涂账。而恰恰,这才是此案中涉及金钱和财产的最大纰漏所在。”
“哦。”
张峦似懂非懂,却只能装懂。
张延龄侧头问道:“覃百户,伱知道内情吗?”
覃云想了想,回道:“此事在下并未牵扯其中,所知不多,但据说有很多产业已为达官显贵低价获取。”
“就是这层意思。”
张延龄摇了摇头,道,“总的来说,就是大贪官的银子归了朝廷,由户部和内库共同分享;而其门人的家产则为下面办案人所得。
“一些掺和进来的人,也会跟着分上一杯羹。而礼单上这一批,大概就是朱指挥使送给父亲您的那一份儿。”
“啥?”
张峦道,“咋还有我的事呢?”
张延龄笑道:“谁让促成梁芳倒台这件事,咱全程参与了呢?要是您这里什么都没收到,以后……您跟朱指挥使计较起来,那他……怎么交待呢?”
覃云听到这儿,也明白是怎么回事,赶紧劝说道:“张大人,如此说来,此礼物您非收不可。
“您完全不用担心有人查究,因为梁芳门下多为京师富户,或是为其办事之人,他们本身就倚靠梁芳这棵参天大树立足,梁芳一倒,没人会为他们做主。且这也不涉及贪赃枉法之事,拿得心安理得。”
张延龄也劝道:“爹,覃百户说得不错,这礼,您是不收白不收。收了,也没人会说什么。”
梁芳倒下了,梁芳门下那么多白手套和掮客,全都被锦衣卫的人清算,其家产直接被抄没,再被人打包出售。
然后富了一大群人。
张峦忍不住咽了口唾沫,问道:“那是多少?收的话,真没问题吗?”
张延龄冷冷一笑,道:“就算这些东西我们不该沾,或者说,咱们家并不缺这点儿东西,但请问爹,这东西您收或者不收,对大局有影响吗?再或者是,您想做点儿什么,又能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