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32章 高风亮节
马车出城,把人送到了城外。
随后秦昭亲自去见张延龄,把消息如实相告。
“还要劳烦秦当家特地前来说一声?送过去就好,只是暂时安顿而已,不必如此着紧吧?”
张延龄一副自己没什么深意,纯粹就是义务帮忙的姿态。
秦昭露出个会意的神色,眼下她已不再把张延龄当成个普通稚子看待。
眼前的少年郎,更像是个八面圆通的老狐狸。
算谋自不必说,就连成年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他都懂,就这焉能把其当成不开窍的稚子?
秦昭微笑着说道:“人送去后,知晓那边还住着柴先生的亲妹妹,于是又送了两个丫头过去伺候。妾身这次过来,乃是特地送身契给您的……”
说着,秦昭把两个丫鬟的卖身契递了过去。
“这算什么?”
张延龄接到手上,一时间竟有些不太适应。
这么早就涉及奴婢买卖了?
虽然这时代,雇请几个丫鬟回来帮佣并不是什么大事,以后自家的丫鬟数量绝对不会少,但毕竟现在张家还没起势,他这个所谓的张家二少爷更是毫无权势可言,秦昭此举就十足耐人寻味了。
秦昭莞尔一笑,道:“人是从江南带过来的,年岁不大,与田氏、柴氏两位小姐年岁相当,平常伺候在旁,做一些杂事都是极好的,且两个丫头姿容乃上上之选,必要时足可以充个门面。”
“啊?这怎么好意思?做生意的,岂能公私不分?”说着,张延龄双手外推,大有把卖身契递还回去的意思。
秦昭连忙介绍情况:“两个丫头虽还未到开窍的年岁,但自幼习得文字,擅长吟诗作赋不说,还学得一身琴棋书画的本事,若是做一点声色娱人之事也不会有丝毫含糊。”
“扬州瘦马?”
张延龄近乎是脱口而出。
秦昭先是茫然,随即不解地道:“妾身实在不明白二公子话中之意。”
张延龄笑了笑。
瘦马这行当,自古有之,但在明朝中后期开始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是随着徽州商贾崛起,尤其是徽州盐商快速发展壮大而兴盛,逐渐在江南一代流行开来。
成化年间正是徽商冒头时,而徽州盐商真正崛起则是在弘治年间改盐法之后。
即便如今瘦马尚未成系统产业,但徽商豢养奴婢,并以此来结交达官显贵,已开始有了风头。
像秦家这样本就懂得攀附权贵的家族来说,养一批姿色才情俱佳的女孩,到合适的时候以婢女的身份送出去,再合适不过。
而今天他张延龄,就得到了这样的馈赠。
张延龄苦笑着摇摇头,道:“那人我暂且收下了,方便照顾田小姐……秦当家,还有旁的事吗?”
秦昭迟疑地问道:“郑氏那边……”
“哦,很快就会有人放出风声来。”
张延龄面色淡然,“就是这几天的事,到时郑氏一门定吃不了兜着走。既想利用权贵来谋求私利,受到权力的反噬也是情理中事……他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勇于面对,怨不得谁。”
秦昭心说二少爷你还挺会反思的。
怎么听起来,倒是像在替郑家总结得失呢?
还是说你以阴谋算计人,以这种说辞来试图减轻内心的罪孽?
……
……
梁芳府宅。
韦兴又在大倒苦水。
“……天方国那个回回王子,现已住在四方馆内,不过大明会说天方国话的人实在太少,还要进行转译,麻烦得紧。估计明后两天就会有译者空下来,届时公公便可接见他。”
梁芳怒道:“咱家没事见个番邦王子作甚?忘了咱家的嘱托么?”
“问过了,还把图纸拿给那个狗屁王子看过了,结果他说以前从未见过,闻所未闻。”韦兴语气中多有悲怆之意。
好似在说,现在这事儿,我们是彻底没辙了。
梁芳站起身来,来回踱步,半响后驻足,仰头,闭上眼睛,神色凄然:“事到如今,就只能认栽吗?”
“老爷,李侍郎求见。”
恰在此时,救星到来。
“什么?”
梁芳睁眼,回过头来,诧异地问道:“李侍郎?乃银台司的李孜省李侍郎么?”
“正是。”
下人回禀。
韦兴眼珠子滴溜溜一转,不解地问道:“他来作甚?不会是专门来看咱们笑话的吧?谁给他的胆子?”
梁芳皱眉:“无论如何也要见见,哪怕回头请人在陛下面前帮忙说情,也得用到他。除了他外,咱家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更合适……估计他还惦记着咱家说过的话,邵妃娘娘有意让四皇子拜他为师,或许这才是他登门来见的缘由。”
……
……
梁芳对如今成化帝跟前的大红人李孜省,那是丝毫也不敢怠慢,亲自迎到府门前把贵客请了进来,但见李孜省身后还跟着庞顷这个大管家,身后簇拥着浩浩荡荡一群人,似抬了大批礼物前来。
梁芳却敏锐地感觉到,这些人身上都有股杀气,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李孜省豢养的打手,必要时可以代替李孜省去死。
如此看来,此番登门李孜省非常小心谨慎,大概是怕他梁芳玩阴的,比如说强行扣人什么的,一旦翻脸的话,到时候他们可以杀出一条血路,掩护李孜省撤退。
“梁公公,一点见面礼,不成敬意,还请笑纳……可否借一步说话?”
李孜省笑着道。
梁芳心想,看你这皮笑肉不笑的模样,我就没来由一阵心寒,我要是说不行,莫非你还要带人打我一顿不成?
这厮莫不是没安好心,专门来我面前耀武扬威?
随即梁芳把李孜省请到了正堂。
李孜省一抬手,示意庞顷把随身携带的锦盒拿出来,递到了梁芳手上。
“此乃……?”
梁芳不敢轻易打开。
谁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万一有什么危险呢?
“梁公公见过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