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胪大典挨个唱名,这些过场里,朱常洛只用在那里微笑点头,勉励两句。
然后便是叶向高严肃地说道:“抡才取士,志存高远。上报君国,下济苍生。新科进士列班出午门,过西市,入太学,夸耀功名;登万岁山,谒拜圣庙先哲,南望君臣黎庶,再肃余生之志!”
这同样是新定下的一环礼仪。让他们从西长安街经过闹市,绕到北面进入太学,再从紫禁城西侧前往万岁山。
这一生,允许状元榜眼探们从御道离开紫禁城,带领着新科进士们享受来自百姓和太学生们的欢呼与羡慕,然后一起在万岁山顶新建成的圣庙里拜谒先哲,再准他们俯瞰一下紫禁城,俯瞰更南面的广阔京城及大明。
能看多远,能在那里许下什么对余生的志向,就看各人了。
夜里,将是东苑赐宴。
进贤院和御书房,都在这通政学苑所在为他们庆贺,同时也将开始为期半个月的授职前考察。
朱常洛安安稳稳地过了三年,现在至少大明中枢在五相的率领下已经井然有序。
等新科进士们都谢恩出了大殿,参加完传胪大典的官员们也离开了,年纪愈发老迈的陈矩朝王安看了看,后者弯了弯腰过去安排。
“让刘若愚和邹义去请王锡爵和朱赓吧,朕去上面呆着。万化,你代朕再去看看渭川吧。”
“是。”
陈矩看着皇帝的背影,吩咐完了刘若愚和邹义之后,他就去看田义了。
或者说是祭扫。
再有两日就是田义过世满一年了。
他葬在城西翠微山下,陛下感念他的功劳,赐祭三坛,树享堂碑亭,亲笔为他题了祠额“显德”。
现在陈矩年纪也很大了,他觉得只怕就在这两年。
目光又看向南面。
奉天皇极殿虽然合为一体,但仍旧可以大致划分成三个区域。
原先最北面的谨身殿台基其实与奉天殿一样大,但规制上谨身殿要小得多。
现在皇帝所在的象征是这皇极殿,主要由石料构成的大殿就可以相对做大一点了。
从南京紫禁城拆来的大木,能够充当大梁构筑在石柱上。
所以用屏风把原先华盖殿那里前后一隔断,就又形成了三个区域。
因为新修建的大殿在云台上所占区域更大,所以每个区域相比以前更宽阔了一些。
哪怕再用屏风纵向也隔一隔,两侧的过道仍然能容南面奉天殿的四院暖阁里把消息迅速传来。
这中间只由隔断隔起来的原华盖殿区域,是司礼监和御书房通政使司一起合用的日常办公场所,只是对马上即将呈送御前或下达四院的奏本题本进行中转。
通过两侧的门出去下了台阶,这两个院落就分别是司礼监和御书房了。
陈矩慢慢走出门下了台阶,刚从御书房那边通知完那边当值事务官的王安过来了,赶紧扶着他:“干爹,您慢些走……”
司礼监的院子这边已经在忙碌,该搬的要搬回殿里去,恢复奉天皇极殿内部的平常状态。
因为除非极特殊的大典,奉天皇极殿内不用把长长的甬道都露出来。
利用上了原先三大殿之间的露天空间,皇极殿的明堂空间就已经足够举行常规的朝会,都呆得下。
只有大朝会和大典、大宴时需要临时搬运开,让大家在室内也可以参加,不避雨雪。
“帮我准备一下吧。陛下旨意,我要代陛下去祭扫渭川。”陈矩开口。
王安愣了一下,然后唏嘘道:“一眨眼一年了。干爹,您静养着为宜,要不我奏请陛下代劳?”
陈矩摇了摇头:“我去,方显陛下缅怀渭川之意。宫里事多,你要坐镇。”
看着他,陈矩微笑了一下,又抬头望了望:“让若愚和邹义去扶辅相书相上去吧,陛下召他们。”
王安也抬头望了望:“在上面?”
“去安排便是,我先歇一会。”
他坐到了司礼监里属于自己的那把掌印椅子上,静静看着眼前的忙忙碌碌,也看着利落离开的王安。
是啊,王锡爵和朱赓也老了,非要上去可不容易。
但宫里宫外,哪里会缺年富力强的人呢?
稳稳过了三年,陈矩现在很安心。
待会带壶什么酒去翠微山?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