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在大内同样也是步步惊心,万历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马荣在泰昌帝登基后就被赶出宫去了,如今权势最大的太监是司礼监秉笔并掌管东厂的王安。虽然王安还未正式接替司礼监成为掌印太监,可他实际上马荣走后掌印太监之位空缺,他现在也和掌印太监没什么区别,所差的就是一个名头罢了。
但天启很清楚,王安这个人不值得信任,自己父亲泰昌帝驾崩之时,王安私下就和文官勾结在了一起。把李选侍赶出乾清宫,王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不那么光彩,而且天启还怀疑,在泰昌帝活着的时候,王安就已经和外臣有了勾结,要不然当初泰昌帝身子不好,自己这个皇长子闻讯赶去的时候居然还比文官晚了一步,如果宫内没有文官的眼线是根本做不到的,而这个眼线极大可能就是王安。
不仅是王安,还有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也是如此。移宫案的发生除去王安作为文官的内应外,同样也有锦衣卫的影子在。
司礼监、东厂、锦衣卫,这是皇帝对抗文官集团的利器,在大明开国后的几位皇帝,老朱和朱棣暂且不说,这两位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又是手握刀把子的马上皇帝,一言九鼎根本没人敢说不是。
可等到了宣宗时期,司礼监开始产生,这个机构的产生主要是为了皇权的稳固。而之后,大明的政治逐渐形成了文官集团(内阁)、勋贵集团和司礼监三足鼎立的局面。
等到明“堡”宗时期,土木堡一战,勋贵集团几乎被一扫而空,战后勋贵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明初时期的巨大影响力。这样一来,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没了勋贵集团的力量支持,皇帝只能亲自下场,利用太监、锦衣卫和文官进行权利争夺。
这样的局面造就后,其结果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么多年来一直如此,靠着太监集团还有锦衣卫这样的机构,大明的每一任皇帝基本上都在和文官集团抢夺权利,可现在天启突然发现原本属于皇帝的刀把子居然跑到了对手那边,和文官们暗搓搓联合在了一起,这让天启如何能够安心?
在这种情况下,熊廷弼的弹劾天启就算想压下来也是不成,堆在自己面前的弹劾越来越多,满朝上下沸沸扬扬,全都是要处置熊廷弼的意见,天启手上根本又没可用的人,他心中虽然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李伴伴。”
“奴婢在!”伺候在一旁的李进忠连忙应道,自从天启登基后,李进忠就成了天启身边的大太监,虽然他这个大太监还没有正式的职务,但谁都能看得出来李进忠受皇帝的重用。
“告知内阁诸位先生,熊廷弼一事朕答应了,就按内阁的意思来办吧。”
“皇爷,那奴婢就转司礼监用印了?”李进忠迟疑问道。
天启摆摆手道:“用吧。”
“是……。”李进忠连忙应了一声,上前捧起那些奏折,抬头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天启,又迟疑道:“皇爷,奴婢这就去办事,皇爷您还有何吩咐?”
“就这个事,去办吧……。”天启叹了口气,见李进忠正要朝外走去,天启突然又喊住了他。
“李伴伴!你的本姓是什么?”
“回皇爷,奴婢本家姓魏。”李进忠连忙回道。
天启若有所思,微微点头:“你也跟了朕不少日子了,如今朕已继位大宝,李伴伴还用之前的姓朕觉得有些不妥,今日朕给你一个恩典,从今日起,伱就恢复本姓吧。”
李进忠身躯微微一震,连忙冲着天启跪下磕头,言语哽咽道:“奴婢何德何能,如此小事居然还能让皇爷牵挂,皇爷厚恩大德让奴婢碎身难报……。”
“好了好了,你都说是小事了,没必要如此,起来吧。”天启淡淡笑道:“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以后在朕身边好好做事,朕有大用!”
“奴婢一定为皇爷效死!”李进忠把脑袋在地上磕的砰砰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道:“奴婢今日得皇爷恩典,得复本姓,奴婢万死难报!奴婢从今日起就复本姓,改名忠贤,以此报皇恩!”
“好!好一个魏忠贤!”天启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魏忠贤的态度让他很是高兴,他在大内能用的人实在不多,而能够绝对信任又可靠的,面前的魏忠贤就是其一。
朝堂上天启暂时没有办法,可大内如此下去天启无法放心,所以想来想去也只有魏忠贤可以一用了。现在魏忠贤的态度更证明了天启的眼光,他没看错人,这个人虽然不怎么样,可对自己绝对忠心,如能用好,倒是一把不错的刀。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