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卦六爻也讲述了乾隆年间,清朝版图达到最大,缔造康雍乾盛世之巅峰的历史故事。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户庭,一般指家里面的小庭院,或者是单独一个房间的内部空间。我们守住自己的庭院和居所不出外时,可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苏轼谪居黄州时,写过一篇流传千古的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全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照在庭院之中,就像积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这些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承天寺中的这个庭院,大约就是户庭。 苏轼在谪居期间,避开外界的纷纷扰扰,注重保持内心的宁静和生活的安宁,深居而简出,节制而慎守,他无忧且无咎。 这种自我节制,叫作慎独。 君子慎独,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更加谨慎自觉地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早期的乾隆帝(1711年—1799年)勤政爱民,宽严相济,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宽缓代替雍正帝的严苛,对百姓实行仁政,对官吏宽容开明。他一面继承和发展雍正帝时期的积极政策,一边逐步纠正和放弃一些错误政策,推动清朝向全盛局面迈进,表现出了盛世明君的气度。 吏治不清,民何由安?历代帝王都将吏治清明视为太平盛世的重要特征。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认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雍正帝则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是治国的根本,下诏要求百官廉洁自律、勤于政务。 乾隆帝也清醒地认识到,吏治清明的朝代往往繁荣昌盛,吏治混乱的朝代则常动荡不安。他决心大力整顿吏治,使政府官吏们慎独自守,贪念不出户庭。 在官员选拔任用上,乾隆帝强调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要求官吏们尽可能年富力强。凡是五十五岁以上的官吏要谨慎使用,而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则要由他亲自定夺是否继续留任。 在官员的绩效考评方面,他使用京察、大计等方式考核官吏,对地方上的布政司与按察司等重臣也加以考绩。 乾隆帝将不称职的官吏分为八类,分别为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无力、不谨、贪、酷,严明法度,奖惩分明。乾隆帝在位六十余年,降级或处分不合格官吏达六万多人。尤其在惩治贪腐方面,他绝不法外留情。 在他执政前中期,总共处死了十多位位高权重的巨贪,其中包括云贵总督恒文、云南布政使钱度、山东巡抚国泰、陕甘总督勒尔谨、浙江巡抚王亶望等等。尤其兵部尚书兼九门提督鄂善,仅纳贿千两白银即被赐自尽,成为满清官场廉洁自律的典型案例。 乾隆帝也不只是一味重罚贪腐,而是疏堵结合,注意加薪养廉。他为京官加薪,又给地方官吏发放养廉银,以解决官吏及家庭的生活问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而安心职守。 最让乾隆帝头疼的,还是军机处的内部斗争。 乾隆帝完善了军机处的建制和职权,加强了军机处的权力,同时扩大了军机大臣的人数。他登基以后的第一任军机大臣有六人,分别是鄂尔泰、张廷玉、讷亲、海望、纳延泰、班第,军机章京则扩充至十六人,满人和汉人各占一半。 然而,以鄂尔泰为代表的满派,和以张廷玉为代表汉派谁也不服谁,明争暗斗得厉害。 这两人都是深受雍正帝信任,受遗命辅佐乾隆执政的总理事务大臣。 鄂尔泰(1680年]—1745年)最大的功绩是改土归流。 雍正年间,鄂尔泰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 所谓改土归流,就是废除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进行官吏。 西南滇、黔、桂、川、湘、鄂六省,彝族、壮族、土家族等各个兄弟民族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这些地区长期实行土司管理制度,使老百姓深受其害。 鄂尔泰在这里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同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实施与内地一致的行政制度,加强了清政府对西南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和区域稳定发展。 他的第二大贡献,是推动云南的茶马贸易。清朝之前,云南普洱茶主要销往西藏和做边贸之用。鄂尔泰任云贵总督期间,在云南设立茶叶局,统管云南茶叶贸易。同时由国家统一收购云南顶级的普洱茶,在茶饼上印有“鄂尔泰”字样,并以马帮驼茶出山上贡朝廷。 这种用马帮驼茶到西藏、边关销售、驼茶到京城的模式,被称为茶马贸易。而马帮走过的道路被称为茶马古道。云南的茶叶贸易从此日渐兴盛,普洱茶从此名声大振。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廷玉(1672年-1755年)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也是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他作为满清第一代军机大臣,其最大的贡献是完善了清朝的奏章制度和军机制度,对清朝的权力体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清朝沿袭明制,官员有事上奏皇帝,公事用题本,私事用奏本,其中题本盖印,奏本不盖印,程序复杂繁琐,不利于下传上达和保密。张廷玉将奏折制度化,制定了完善的保密措施,使题本从此成为官样文章,而奏折则成为主要的官方文书。雍正帝初设军机房时,一任职制都由张廷玉制定。他创立的军机处廷寄之法,既保证了政令的严格执行,又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张廷玉与鄂尔泰共事十多年,却形同陌路,很少有言语上的交流。 鄂尔泰学问赶不上张廷玉,每每说错话,做错事,张廷玉就出言讥讽,以致矛盾日益加剧。在某个盛夏天,鄂尔泰脱下官帽乘凉。他左右环顾,自言自语地说:“把帽子放在哪里呢?”张廷玉微笑着阴阳了一句:“这个官帽啊,还是戴在自己的头上为妙。”据说鄂尔泰为了这句话,生了好几天的气。 乾隆帝一般由着他们针锋相对,但他们闹得太厉害的时候,他就不问缘由各打五十大板,始终不让一派实力超过另一派。 后来,乾隆帝干脆借胡中藻文字狱案,把鄂尔泰和张廷玉全部处理了一遍。这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跟着姓名学国学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