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金茂无法理解,青史留名对文人志士的诱惑,但群臣的狂热肉眼可见。于是,第一届全国学术研讨大会正式召开。
跟上次全国辩经大会不同,这一次不设题目,而是要让每个想要编写《东汉百科全书》的人,主动上交著作。
每个人不限题材、不限数量、不限学科,只要你认为自己是这方面专家的人,全都能上来露一手。
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必须要在文章中强调是哪一门学科,否则不录入在内。
这下子,全国上下立马就陷入了学术狂潮之中。
已经搜刮过一波隐士学者的土地上,再一次冒出一大群牛逼人物。
诸葛亮、庞统等人的老师,各类消失于历史上的冷门学科,甚至连左慈、南华仙翁这样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也下场来。
一开始,金茂还有些担忧,会不会被这些人传说中的“修仙者”看穿身份。
后来,经过接触才发现。
这些“修仙者”确实有些门道,但还没到邪门的程度,金茂穿越这件事自然就没人看穿。
于是,金茂特意召回神信教理事长白石,回荆州跟这些神仙人物交流,期望能获得一些好东西。
谁知,白石自哪以后就一直神神叨叨,把一个讲究信仰的神信教变成了迷信教,都快把金茂捧上了天。
无奈,金茂只能制止情况继续恶化下去,让白石沿着之前的安排走。
白石一如既往地听话,再也没搞过那套神鬼玄说。
比较冷门的学科,只有一两人发表文章,也就没什么好竞争的,全部编进去就完事了。
但热门学说,比如,儒、道、法、墨等,文章多如牛毛。
甚至像儒家这样的天下第一大学科,那文章数量,恐怕比东观几十万册藏书还要多。
自然不可能全都编进百科全书,要挑选其中优秀的文章写进去。
这样一来,就得有评委。
可评委从哪出?
大儒都被送进了洛阳,要么老死,要么在动乱中被杀死,留在外面的人,大多数大儒弟子或者像诸葛亮、庞统这样不纯的儒家弟子。
让这些人当评委,别说后世人能不能同意,就连现在人也不能同意啊。
难道再来一次辩经大会?
也不是不行,距离上次辩经大会已经过去一年,按照后世的习惯,每年举办一次也说得过去。
金茂大手一挥。
新一届辩经大会再次召开。
只不过,这一次赛制有些不同。
儒家学派就跟儒家学派辩论,道家则跟道家辩论,投票的人也变成各派学子,且这次不排名,只看淘汰。
赛程很简单,胜一场进入胜者组,败者进入败者组,最终看各家学派参与人数决定最终赛程。
比如人数最多的儒家,预计参与辩经人数将超过五万人。
肯定不可能五万人都入选,败者组要经过四轮淘汰赛,最终约有一千五百人留下,而胜者组只要经过三轮淘汰,约有三千人留下当评委。
再比如道家参赛人数第二多,也有一万余人,那么分出胜、败两组后,分别进行两、三轮淘汰即可,最终留下人数跟儒家差不多,也就少了几百人。
以此类推。
评选文章时,就简单了。
金茂会将每一份文章复印几千份,按照不记名投票原则,只有超过半数投票的文章能录入百科全书。
这样一来,能最大可能地避免徇私舞弊。
只不过,评委们的工作量就有点大了,毕竟像儒家学派那样几十万份文章要看完、评价完,半辈子也就过去了。
于是,很多人当场就被劝退,其中包括金茂麾下的重臣们。
反正只要文章写得好,就能录入百科全书,那还当个毛的评委,做那几千分之一?
还不如多谢几篇,让这些评委们一辈子都钻在里面别出来了。
这样的情况,自然有聪明人想到了,立马就报告给了金茂。
金茂闻讯,眉头紧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编纂百科全书乃是国之大事,旨在汇聚天下智慧,传承文化精髓,而非成为个别权贵的名利场。若真让此等风气盛行,非但违背了初衷,更可能让这部鸿篇巨制沦为笑柄。
于是,金茂迅速召集了智囊团与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共同商讨对策。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决定采取双重审核制度,并引入匿名评审机制。首先,由初筛团队负责筛选掉明显不符合标准的稿件,减少评委们的工作量;其次,对进入复评阶段的文章,采取匿名方式交由多位评委打分,并设置最低阅读量要求,确保每位评委都能全面、公正地评估每一篇文章。
此外,金茂还下令设立了一个监督委员会,由来自不同领域的公正人士组成,负责监督整个评审过程的透明度与公正性。任何被发现有徇私舞弊行为的评委,都将受到严厉的惩处,甚至被永久剔除出编纂队伍。
这样子也不能够解决新文章的事情,毕竟,只要人活着,就不会停止创作。
一个新潮的念头出现在脑海,金茂决定办一个期刊,找几个主编审核新文章,只要能上得了期刊,便能进入百科全书的审核中。
剩下的事,就只有评委团的生活问题了。
好在这些人颇有古之风范,视金钱如粪土,只要管饭就行。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几万人,金茂还是养得起。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