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师瞄了一眼付泽,见付泽同样不为所动,也就继续将目光放回了正在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的罗尔身上。
本以为罗尔会讲解为何制作这般形制的配饰包,结果罗尔根本没有从形制上入手,只讲述了装饰纹样。
文老师这时突然意识到,罗尔还是太高估华国人对本土审美与文化的了解了。
从《杨贵妃上马图》上就能看到当时的人们已有携挎包出门的“流行风潮”,唐代挎包女俑也能够看出在那个时候,“包”的概念也开始渐渐给实用性增加了装饰性。
挎包、手包、双肩包从历史的绘画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存在与流行过的痕迹。
虽然在后期发展中这样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共存的物品更多地出现在巫傩鬼神相关的图画作品中,但毕竟也是有着时代背景的原因。
不可否认华国的历史之中配饰包不是一个现代才出现的存在,所以罗尔的这系列作品没有任何需要考究的问题。
身为华国人却连一个外族人对华国历史的认知都不及,实在是有些可笑了。
文老师轻叹,开口对身旁的付泽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自唐朝后,‘配饰包’的这个概念开始薄弱了吗?”
付泽自然清楚,也明白文老师这个时候开始谈及这样的一个话题不是单纯的闲谈。
他俩都不是什么好为人师之辈,但同样作为设计师,却如此缺乏理论支持的那两个对罗尔作品大肆评价的人,确实有些需要不充电知识了。
付泽:“社会风气变化了吧,程朱理学将原本的开放规训成内敛与约束,这个情况从一些保留下来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了,不过后期也仍旧有不少更为精致的配饰包出现,只是更偏向工艺品了。”
文老师:“整体社会风气改变,自然原本大众化的东西就会变得小众并和身份地位挂钩。”
付泽点了点头:“有幸在博物馆见过明代那个嵌宝石金盒,有点像现在女士们背的那种什么链条包吧?”
文老师与付泽的对话不知道被那两个人听进去了没有,或许根本就没有在意,毕竟轮到他俩最为吹捧的那位设计师讲述设计说明了,二人的夸赞声不绝于耳。
总共就两位华国设计师入围,付泽也猜到了这两人是另一位入围的华国设计师带来的人。
华国的时装界现在鱼龙混杂,越是想着创造更有新意、更能够在大赛中获得好评的作品越容易被浮于表面的“流行”所影响。
没有理论支撑的设计,只是表面浮华。
在付泽与文老师看来,这位设计师的作品自然是好看的、有水平的,但没有灵魂。
乍一看的确亮眼,但不吸睛,没有引人细细欣赏的魅力。
评委席也是这般态度,选拔入围作品的时候,这样的作品非常容易入眼,但在秀场之上细看成衣就会发现魅力远不如效果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