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话算是给陆见秋三人提前吃了一颗定心丸,表明了他的态度。
果然,听他这话,杨卫国、宋执礼脸上同时露出些许几乎微不可察的放松神态。
“呵呵,沙书记不责怪我们没有事先通气就好。说实话,来之前,我这心里还一直是提着的。听了沙书记的话,我算是彻底放心了。”
杨卫国接过话茬,话中有意将责任往学校揽了些。
之所以如此,并不是杨卫国要抢功,而是对宋执礼和陆见秋的回护之意。
本来学校的教授和学生应邀对外发表学术性文章,并不需要经过学校同意,只是陆见秋与宋执礼的《未来十年之华夏经济展望》委实结局难料。
“杨校长这话可就有问题了。咱们国家可是倡导言论自由的,当然允许社会各界各种不同的声音存在。杨校长的心提着,难不成是觉得我此次请三位来是兴师问罪的?”
“哈哈,沙书记见笑了,是我多虑了。”
“好了,杨校,咱们闲话稍后再叙,我可是迫不及待想听听咱们两位作者的心里话。”
“宋教授,您以前的着作我可拜读过不少。您对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剖析深刻,见解独到,对我可是有不少启发,咱们可以说是神交已久了。”
沙万胜话锋一转,眼神在进门之后,除了打招呼便没没怎么说话的宋执礼与陆见秋身上一转,笑着开口向宋执礼说道。
宋执礼没想到与沙万胜的第一次对话,会是从对方对自己的称赞开始。
同时心中又不由微微一惊,没想到沙万胜作为苏杭省的掌舵人,竟然会有时间去看自己学术成分居多的那些文章。
陆见秋心中也是一动,沙万胜称呼宋执礼用的是“您”,而不是“你”,这已经足见他对宋执礼的尊敬与欣赏。
“没想到沙书记会关注我的文章,都是一些停留在书本上的浅见,如果能对沙书记有所帮助,那是我的荣幸。”
宋执礼谦虚回应,并没有因为受到沙万胜的认同,而产生过多的情绪波动。
说到底,他骨子里还是文人,官场的那一套他并不喜欢。
“不过,宋教授,就这篇文章而言,里面的观点与您以往的观点可是有明显的不同了。以前您的文章中虽然也会有对于危机的思考与警示,但总体还是看好国内经济会向上的。而这篇文章,有了较大的转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促使您的观点有了这样的变化?”
话题逐渐深入,沙万胜没有丝毫避讳地指出了宋执礼态度的巨大转变。
“呵呵!这个得归功于见秋。想必沙书记也以为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出自我手吧?”
宋执礼指着文章,笑着问道。
沙万胜点头,心中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难道不是吗?”
“确实不是。这篇文章的第一、第二作者的顺序并没有错。第一作者是见秋,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观点都出自他之手,我只不过是将其详细地阐述和稍加润色了一遍而已,事实是我蹭了见秋的光。”
宋执礼道出真相,沙万胜心中暗惊,看向陆见秋的眼神再次变得更加意味深长。
“原来如此。是我眼拙了,犯了先入为主和经验主义教条的错误。见秋同学,果真是英雄出少年,你今年还不到二十岁吧?”
沙万胜目光转向陆见秋,面带笑容地亲切问道。
“已经满了十九了,二十还差几个月。”
他这差几个月,其实是差了十个月。
就在陆见秋前段泡在公司的时间中,他的十九岁生日悄然而过。
“不到二十岁,就能有这样的见识,见秋同学,你不简单啊!”
“见秋同学,跟我说说你具体的看法,越深入越好。虽然文章中已经写了很多,但我想你肯定还有更多的想法。不要有负担,我先给你交个底,我觉得这篇文章切中了当前国内经济的要害,我个人很赞成你的观点。”
听到沙万胜如此直白表露他的内心,又见一旁的宋执礼眼中满是鼓励,陆见秋稍稍凝眉沉思片刻,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好了思绪。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内,陆见秋没有丝毫怯场,在三位大佬的面前侃侃而谈。
从当前国内经济的火热形势的剖析,到其中隐藏的忧患;从国内政治环境,到国际局势,以及不久的将来即将开始的华夏与美国旷日持久的贸易战;从社会制度和阶层变迁,到意识形态的改变。
陆见秋尽己所能的将自己所知的前世已经发生的事件,以合理推测、预言的形式娓娓道出。
沙万胜和杨卫国一开始还是很放松的状态,可随着陆见秋不断推进,两人脸上的神情
不自觉间逐渐凝重起来。
宋执礼因为已经与陆见秋有过详细且深入的沟通,所以倒没有表现得有太大变化。
不过他仍是仔仔细细听着陆见秋所说的每一个字,希望能从中有新的发现。
开始的半个多小时内,沙万胜和杨卫国还会时不时的针对陆见秋所说提出一些问题,到了后面,两人便只是蹙眉听着。
而一旁的李博达,则更是忘了沙万胜的交代,时不时的快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整整两个小时过去,时间已经过了十二点半,陆见秋才在意犹未尽、但力有未逮中停止了口若悬河。
不是他不想说,而是他几乎已经将记得的所有的前世经济发展趋势都一股脑说了出来。
“啪啪啪......”
一阵短暂的沉默后,沙万胜带头鼓起了掌。
晚他一步,杨卫国、宋执礼、李博达也加入了鼓掌的行列。
“精彩!精彩!今天听了见秋的同学的这一番剖析,我算是深刻体会了自古天才出少年这句话的含义。见秋同学在经济方面的见识,我想已经超过了很大一部分国内的经济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