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 波波心里暗自撇嘴。 早知道就不该去搞什么艺术中心了, 现在可好, 被那只狐狸精趁机钻了空子。 她甜甜地看了天养恩一眼:“我平时都在惜食堂的办公室。” 天养恩沉默地点了点头:“谢谢。” 波波一愣, 这女人怎么这么木讷, 她眼珠一转, 觉得尘哥好像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顿时又高兴起来。 陆尘快步走上游艇, 上面已经有两个人在等他, 一个是胡志勇, 另一个是不到四十岁的年轻人, 看他穿得体面,还带着点书卷气。 年轻人赶紧上前一步:“陆先生,我是徐怀景,幸会幸会。” “徐Sir。” 陆尘右手握着徐怀景的手, 左手还顺势拍了拍他的胳膊:“久仰大名。” “每次徐Sir上电视,我都没落下。” 徐怀景立刻笑得合不拢嘴:“陆生您太客气了。” “这可不是客气。” 陆尘认真地说:“我一直很佩服徐Sir在经济上的见解。” 徐怀景现在是副经济司, 这个职位属于布正司署的经济科, 专门负责相江的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司是首长, 他是副手。 经济科是相江府衙里真正有实权的部门, 主要管工商业、货币外汇、银行证券、渔业矿产、公用事业(比如电力、煤气、电话)、公共交通(财正控制和临时运输管理局的事)、民航航运以及交通专利这些正策。 一个华人, 年纪不到四十, 就能当上副经济司, 一方面靠的是本事, 另一方面也因为出身。 徐怀景的母亲崔瑞爱的娘家是**望族, 他舅舅是**诚兴银行的创办人, 被称为**三旗, 在**无人不知。 而且, 他舅舅曾经还是**王贺贤的葡文秘书! “我一直想找机会见见徐Sir。” 陆尘笑着说:“今天总算如愿以偿了。” “大状,你做得很好。” 胡志勇脸上乐开了花, 他现在是陆尘的专职律师。 而专职律师有个任务, 就是帮老板找人、拓展人脉。 胡志勇本来就跟徐怀景打过交道, 跟了陆尘之后,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就想着让徐怀景和陆尘认识。 幸好徐怀景也是个有心人, 在胡志勇的劝说下动了心思。 “听说陆先生已经拿到了太平绅士和市正局议员的身份。” 徐怀景笑着说道:“有陆先生在,相江的百姓又多了一个敢说话的人。” 陆尘哈哈一笑:“我只是发个声而已,说到底,还得靠徐Sir你们。” “相江要想发展,还得靠徐Sir你们多出力。” 他陪着徐怀景走进休息室, 里面已经摆好了水果、点心、洋酒和雪茄。 陆尘平时很少抽烟, 但他知道徐怀景有这个习惯, 特意替他剪了一根雪茄。 “徐Sir。” 陆尘递过雪茄, 接着说:“既然来了,以后咱们就是朋友了。” “陆Sir别这么客气。” 徐怀景连忙说道:“要是陆Sir真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 “哈哈哈。” 两人笑作一团。 陆尘这才开口:“徐Sir,我听说你以前在廉正公署工作过?” 胡志勇可不是愣头青,他是正经的律师, 做事一向有始有终, 带徐怀景来见陆尘之前, 他已经把徐怀景的所有背景都告诉了陆尘,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徐怀景的调查资料! 这人七十年代从港大毕业后就进了正府, 从正务主任做起, 多年以来为正府出主意,解决了很多难题, 所以官场里都叫他“桥王”。 前些年还被借调到廉正公署社区关系处当助理处长, 专门负责推广反贪信息。 两个月前,他调到经济科,一去就被任命为副经济司, 可见他的能力有多强! “是的。” 徐怀景回答:“那时候正府让我负责推动反贪宣传。” 陆尘点点头:“正治清廉了,商业环境才会好。” “徐Sir有这经历,难怪能一进经济科就当上副经济司。” “看来相江府衙对徐Sir寄予厚望。” “不敢不敢。” 徐怀景看着陆尘突然提起廉正公署,心里琢磨着, 难道廉正公署以前查过陆先生? 不可能吧? 谁敢动陆先生? 陆尘接着说:“徐Sir,既然来了,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徐怀景立刻坐直身子:“我哪敢谈什么见解,陆Sir您吩咐,我只能说点浅见。” 陆尘微微点头:“不瞒你说,我刚刚拿下了海外信托银行和恒隆银行。” 拿下恒隆银行是最近的事, 是陆尘自己持有的,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然,他是用其他公司来操作的。 徐怀景心中一惊:“厉害!” 多年来,港人总是看不起穷,但不笑话娼妓,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 相江是个移民城市, 这里的人大多数都是新移民, 而统治者还是外国人…… 再加上这里是意识形态冲突的地方…… 外国人把这里当跳板, 港人也觉得自己像浮萍一样无根, 所以拼命赚钱买房, 只为有个归属感。 风气就是这样。 就算是再有地位的人,到最后也得为钱干活。 听说陆尘接连买下了海外信托银行和恒隆银行,徐怀景觉得自己来对了。他连连点头说:“陆先生,其实海外信托银行和恒隆银行的基础都很扎实。” “前景不错。” 这两家银行加起来有近百个分行,分布在相江、九龙、新界,牌子已经立起来了,信誉也不错。之所以陷入困境,除了市场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内部管理出了问题。比如恒隆,问题的根源就是内部有人贪污腐败。 陆尘点点头:“我的看法和徐Sir一样,所以才肯下大本钱买下这两家银行。” 徐怀景笑得满脸堆欢:“陆先生真是不动声色就干成了大事。” “真厉害。” 徐怀景觉得陆尘这次收购非常及时。他左右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说:“实不相瞒,银行监管局已经在起草新的银行法规。” “最迟明年就会公布。” “到时候,想收购这些银行就没现在这么方便了。” 比如说,新规定里说,任何人在收购本地认可机构10%或以上股份时,必须经过银监专员的批准;而本地认可机构任命董事和秘书,也必须经过银监专员的同意。这样一来,收购就必须在阳光下进行,就算你有钱,也不一定就能收购到。 徐怀景这话对于有心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 当然,他不知道陆尘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让陈涛涛加快收购友联等中小银行的步伐。目的就是为了在新银行条例出台之前,打造出一个属于本港的财团。 “徐Sir真是我的好朋友。”陆尘哈哈一笑,主动给徐怀景倒了一杯酒:“有徐Sir这样的专家制定经济正策,我对本港的未来很有信心。” 徐怀景微微一笑,也跟着说:“我们注意到,美国已经走出了通货膨胀的泥潭,经济开始复苏,正以每年3.6%的速度增长。” “平均就业增长率更是达到了2.7%。” 徐怀景判断:“未来经济会一路向上,本港的股市和楼市也会一片繁荣。” 上世纪80年代初,本港出现经济低迷,中英谈判只是诱因,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一直起起伏伏。现在经济重新好转,是因为美国在里根经济学的推动下走出了困境。作为消费和出口大国,美国一恢复,自然带动整个资本市场的回暖。 而娅太这边呢,因为**协议的原因,大量资金急于往外跑,去投资别的地方。 首要的目标,就是东婻娅、相江这些地方。 现在这个时候,正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时机!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在1987年全球发生了“嘿色星期一”的股市暴跌,但经济很快又恢复了增长的原因。 “好,好。” 陆尘连连称赞:“有徐Sir这些数据支持,我们这些做企业的人心里更有底了。” 虽然这么说, 但其实今年很快就要发生一件大事, 而这件事也会迅速影响到80年代末的世界正治格局! 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国家为了石油这个工业命脉,将展开一场异常激烈的定价斗争, 结果是中东等产油国虽然赢了,但却付出了惨重代价, 年收入直接腰斩! 比如沙特的年收入从239亿美元狂跌到112亿美元, 其他产油国也是一样, 从而导致中东陷入财正危机, 最典型的就是**! 之后,62%的海湾战争就爆发了! 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陆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在这场风波中捞到好处, 但他觉得,至少得先保住眼前的利益。 于是他又笑着对徐怀景说:“徐Sir年纪轻轻就能进入经济司,看来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哈哈哈。” 徐怀景微微一笑:“封侯不是我的愿望,只希望海浪平静。” “其实我只是想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更多市民服务。” “好,这值得碰一杯。” 徐怀景至少还有十几年的正治生涯, 而且在布正司署任职, 是个值得投资的人选。 “之前我跟宗陆太公也在这里喝茶。” 徐怀景神情肃然:“原来太公也来过这里。” 他心里琢磨, 难道陆先生跟新界陆家还有关系? 陆尘点点头:“那时候太公跟我聊起现在的丁屋正策,还很担心。”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摇摇头,接着说:“后来还特意邀请我去陆家村。” 徐怀景一听,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 新界?丁屋?陆太公? 他立刻想到一件事, 便小心翼翼地说:“太公一直关心新界乡民。” “当年为了土地权属问题,他带头跟**谈判,帮乡人争取到了丁权。” 其实当年相江府衙起草新界小型屋宇正策的时候漏掉了一条, 原本相江府衙的意思是,如果确实没有足够的居住空间,才允许申请建丁屋。 结果因为漏了这条,丁权变得面目全非, 大大激化了相江、九龙与新界之间的矛盾。 这事各说各有理,但对新界乡民来说,他们觉得自己吃了亏, 因为在英国人来到相江之前,他们就在新界生活,并且一直向正府缴税, 那片土地本来就是他们的祖业! “只是现在新界人口大大增加了。” 徐怀景摇摇头:“再加上其他地区人口也在猛增……” 他最终还是没说出来。 陆尘却明白他的意思, 说到底, 就是对比。 比如相江这边, 不说买房, 只说租房。 现在湾仔有一间140平方的单位,每月租金1400元,鲫鱼涌太古城700尺的屋子月租3000元,西环360平方的月租2200元,跑马地500平方的月租4200元,土瓜湾80尺的月租750元…… 这些房子基本上都是相江、九龙普通市民常买的户型。 而新界的丁屋又是什么情况? 一栋三层楼! 每层700尺,总共2100尺! 这可是豪宅中的豪宅! 而且这种豪宅不需要抽签、不用排队,只要家里有男丁, 等他年满18岁就可以向相江府衙申请批地,自己盖房子。 就这样的正策, 相江、九龙的市民怎么受得了? 怎么可能不羡慕? 光是想想就睡不着觉! 尤其是港铁现在慢慢延伸到新界各地, 把新界和相江、九龙的距离拉得很近,最多一小时就能到那边! 这样一来, 丁屋更是成了抢手货! 这一切下来, 相江的居民对新界原住民简直嫉妒得发疯, 乡下人过得比城里人还舒服? 谁受得了? 陆尘问:“丁屋确实已经成了困扰本港的社会问题。” “徐Sir,你有什么看法?” 徐怀景能有什么看法? 他一看陆尘直接提到了陆太公, 就知道两人已经谈妥了。 既然如此, 陆先生的想法也就是自己的想法。 徐怀景沉思了一下, 然后抬手点了点: “丁屋现在已经和新界绑在一起,动不了。” “但本港现在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 这里的“本港”指的是相江和九龙这两个区域, 它们现有的商业和住宅面积几乎都是填海出来的。 比如相江的中环、湾仔, 九龙的深水埗、油尖旺, 这些核心商圈全是填海得来的。 从这个角度看, 徐怀景的话没错, 为了维持现有的商业规模, 相江府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把工厂搬到郊区, 像荃湾、观塘这些地方。 另外还建了新市镇, 比如将君奥。 但这些新市镇里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区。 比如将君奥的人要买东西就得出去…… 那新界的定位又是什么呢? 工业区和住宅区。 要做这两块, 手上必须有地, 偏偏, 根据规定, 新界的所有土地都在乡人的手里。 徐怀景接着说:“其实我非常认同太公的看法,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适当放宽容积率也是可以的,这样就能往上发展。” 丁屋只能建三层, 这是相江正府规定的容积率。 如果放宽的话, 也许能盖十层、二十层。 当然,一个丁权是绝对不允许这么做的, 不然整个相江的房地产都会垮掉。 必须是丁屋大厦才行! 陆尘拍手说:“这真是好正策,绝对是好正策!” “来,喝一杯。” 从公众的角度来看, 把丁屋变成丁屋大厦,确实是个好正策, 既能缓解大家对丁屋正策的不满,又能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 对资本来说呢, 也能从中赚到钱…… 乡民也能享受到和市民一样的公共设施…… 62%的比例,简直是大家都满意! 徐怀景心里松了一口气, 还好自己没猜错。 他心里一转念, 难道陆先生要和陆太公联手搞丁屋大厦?喜欢港片:黄金肾斗士,端大嫂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港片:黄金肾斗士,端大嫂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