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完堂,他看到新娘的红裙下面,露出一双三寸金莲,气得连盖头都没掀,成婚当晚就睡到了书房,连齐?的手指头都没碰。
三天之后,程冠英就回了东洋,把这个被迫娶的妻子远远地抛在故土,也抛在了自己的生命之外。
程冠英认为娶了齐?,接纳了父母给他的这件礼物,成全了自己的一片孝心,就算完成了任务,从此不闻不问,把她彻底遗忘了。
而齐?却要在老家操持家务,孝敬公婆,照料小姑小叔。虽然没有丈夫在身边,虽然婚姻有名无实,但她在别人眼里就是嫁了人的已婚妇女,就是程家的媳妇。除非被程冠英休弃,她终生都不可能离开程家。
程冠英不是没有想过和齐?离婚,但当时离婚,或者说是被丈夫休弃,对一个年轻女人打击太大,脸面全无,名誉扫地,尤其是齐?这样一个传统守旧的女人,几乎会要了她的命。
于是,程冠英心安理得,一直自诩心地善良,宽容仁爱,没有给齐?这个乡下女人一纸休书,把她逼上绝路。
殊不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既有京津沪这样的大都市,受到西方文化冲击,人们的思想相对开放,也有安平县这样封闭保守的小地方。
一个女人不得夫君宠爱,成亲当晚就被新郎官厌弃,不肯跟她圆房,还逃到东洋不愿意回家,可想而知,她在夫家的地位有多尴尬多难堪。
公公婆婆怨她不讨夫君欢心,才让自己的儿子一走了之,数年不归,便时常刁难她、磋磨她,把怨气都发泄在她身上。
小姑子程毓秀仗着父母娇宠,经常冲她发脾气,要么嫌她做的饭菜不好吃,要么怪她缝制的衣服不合身。连两个年幼的小叔子程冠雄、程冠杰也对大嫂出言不逊,毫无敬意。
主子的态度,程家下人们都瞧在眼里。上行下效,他们从没把齐?当成真正的大少奶奶,在程家这座大宅门里,谁都可以轻贱她、训斥她,谁都可以踩上一脚,因为她背后没有男人撑腰。
齐?是典型的大家闺秀,从小学的就是《女训》《女戒》,接受的是“三从四德”的旧式教育。她性格温婉柔顺,即使遭丈夫嫌弃,不受公婆待见,被程家下人欺负,也委曲求全,打落牙齿和血吞。
齐?白天强装笑颜,在每个寂寞的深夜,孤枕难眠,默默流泪。在这个冷漠的大家族,她的伤心痛苦无人倾诉,也无人在意。
她在程家过得不好,饱受煎熬,活着的唯一盼头就是程冠英能够回家,慢慢接纳她这个妻子,在日后的相处中发现她的好。更期待夫君回心转意,与她圆房,生下一男半女,做一对正常夫妻。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中,她蹉跎了八年最宝贵的青春,没有等到程冠英归来,却等来了他和另一个女子同居的消息。
那是一个家境富裕,受过西方教育的女学生。她剪着齐耳短发,身穿洋装,能够说一口流利外语,与程冠英可谓志同道合,共同追求文明进步,都走在新时代的前端。
程冠英不但走在新时代之巅,他还引领新文化浪潮。他二十五岁从东洋学成归国,就执笔为刀,用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写了很多抨击封建思想的文章,成为文坛领袖。
那些追求新思想新文化、崇尚民主自由的进步青年都视他为榜样,敬他为师。程冠英在文化界、思想界拥趸无数,受万人敬仰。
哪怕他把自己的原配冷冻在乡下,多年不闻不问,婚姻如同虚设,也无人诟病他,反而认为他敢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敢于解开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与他写的战斗檄文一样,都是对旧思想、旧礼教的抗争。
他与自己的女学生没有一纸婚书,没有举办婚礼,没有得到双方父母承认就同居,也被人们褒扬是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与旧世界决裂,是以身作则,给年轻人做榜样。
因为程冠英在文坛的影响力,一时间效仿者甚众。文人名士们纷纷和自己的原配发妻离婚,即使生了好几个孩子,也狠心抛妻弃子,另娶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进步女性。
民国初期的才子们,不但争相与自己的原配旧妻离婚,还写各种杂文评论,对封建包办婚姻,对原配旧妻进行大肆批判。
他们历数旧式妻子的种种不合时宜之处,仿佛她们的存在,是整个华国之耻,是几千年封建糟粕的代表,大大阻碍了文明的进程,阻碍了时代的进步。
身为男人,他们当初太年轻,反抗不了封建包办婚姻,迫于父母之命,娶了旧式女人为妻。他们与这些父母挑选的,硬塞给自己的女人,毫无感情基础,思想不能沟通,整日鸡同鸭讲。
在这样的旧式婚姻中,他们好可怜,好痛苦,好郁闷,好无辜,是封建礼教、封建制度的受害者。
他们要反抗,他们要觉醒,他们要抗争,第一个抛弃的就是这些旧式的女人,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这些可怜的原配们。
但男人是没有半分错处的,错的都是这些落后的旧式女人!
她们不反抗封建压迫,不学文化,不放足,更不知道与新时代女性一样,追求独立自主,甘心一辈子做男人的附庸,像菟丝花一样,死死缠着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
她们活该被男人厌弃,都是咎由自取!喜欢疯了,主神碎片他要以身相许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