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阴靠近窗子,向她传奏。 乌木颜色的一支短篷,篷顶用的是轻省的芦苇,蓬外放了泥巴小炉,用火慢慢煨着,借白如雪的芦花一衬,倒也很有些暇逸的意境。 她不急不缓,指了指那艄公,“等老人家用过饭,登舟往河心雪满庵去。” “不必。” 用一样的米,吃一样的粮,饮一样的水,贵胄与细民,又有哪里不同? 用檀娘娘的话来说,她不太像个皇帝,更像个上天入地的猴儿。 目下儒家“君亲师”的思潮已然初见苗头,闾巷积以为常,庙堂假情应从,放眼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王道荡荡,惮赫千里。辽东都司的燕似病,陕西甘州卫的李邺,宁武关的慕容虚禧,兼之身在湖广的李称意,俱都尊奉练京。 廷臣同样惧怯,唇剑舌枪日夜相对,能不怕吗? 她这次出宫想是要有作为,借助丞相之邀顺势从无数耳目盯梢中脱身,可惜现实枯瘦,依旧受锢无限。李重萤忽往远处一眺,拂袖再一弹,猛然击回竹帘,韩阴险些迎面受了这粗野的一拊。 他一怔,讪讪搓了搓眉毛边缘,很徐缓的,一道血痕从日影中浮开。 他是奴才,主人要他跪就跪,主人要他死就死,也不敢有丝毫怨言,只管插着袖子,很伶仃地站到后面去。 “今天醒来之后就一直在想。”她舒展双眉,“待会就不想了。” 又是半晌功夫,老翁忽熄了火,炊烟一时停住,显然已经用过饭。 那艄公戴着箬帽,面容模糊,只看得见笠檐下千万深深的沟壑,一副耳聋目瞎的模样。等好容易将话说清了,难处倒又起了风浪:细船小小一只,就这点位置,实在容不下许多人。 这就是不要锦衣卫随行的意思了。 他神采难看,上意和督主仿佛两座自两端裹挟而来的高山,逼他抉择。事已至此,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倒不是不能另想法子,只都是下策……势必要闹得不大愉快。 秋月节气,江河寂寞,无端蕃息一江冷寒。短篷窄小,相较渡河的洑器,更像是小孩玩闹的采莲舟,谢珣失了庄重,束手束脚地缩在船头,再怎样风貌雍容的贵公子,此刻也很是丢了大脸。 老翁看似耳背,和人论到银钱时倒很耳清目明。 李重萤正了正身子,奇道,“不好做吗?我看有许多大城的豪贵也来雪满庵。” “后来坊中百姓总来鹤仙庵求仙,污了庵里清静,惊扰了神仙,他们就不爱来了。” 李重萤低头忖度,忍不住想:鹤仙庵? 艄公瞥了他一眼,道:“嗐,不过是这小半年里兴起来的骗人东西!郎君去了便知。” 他绝想不到此时会横生一截,他日夜洞察练京巨细,临了却见灯下黑。 李重萤眯了眯眼,神色颇是玩味,忽拉了调子曼声道,“不告诉他,总该告诉我吧?” 先是宽敞无际的凝寂,无人答话,待到浪潮声起了又去,才有一把声从万物俱寂中亮了起来。 泼天的日影淅沥沥映在小篷内外,天光云影,清明满船,这称心如意的冁笑竟然是少女的声嗓。 他仰着脸长长一叹,这才笑道,“臣裴,见过陛下。” 谢珣愧怍主上信任,欲要起身,袖口反被李重萤直直拽下。 他惊得连连摆手,急道,“我可不是坏人啊!” 据说先帝晏驾前曾为太女留下一支从江湖收编而来的异人禁卫,武林豪徒、江洋大盗齐聚一堂,各个身负绝艺,又有赤胆忠心,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诛逆臣于无形。 谢珣从未见过,倒是觉出先帝大智如愚,定然留有后手。只是不知,面前这人,是“他”,还是“她”?无悔? 因此,他对李重萤颇有一种近似矢志不移的忠贞,而在这样的挚情里,绝少见到第三个人。 李重萤眉头一展,并不避忌谢珣,“查到了?” 不远处,芦花掩映之间,廊檐悬挑眇眇忽忽。 他敢在天子面前翻白眼,有人皮面具相衬,更显邪僻乖张,“绝对是道上的在搞鬼。” “——江湖。” 正说话间,小船已然渡至兰妃渚,听泉说是河,倘若牵强了说,也能算是江。 李重萤寥寥几语问过,仿佛是习惯了似的,和他再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要讲,谢珣却并不急着下去,向他会了银钱,借这片刻的功夫,极客气地开口,“不知阁下怎么称呼?” 谢珣含笑,“姓裴,字太傅?” 忽有金玉断裂声,从静寂的轩廊间翻滚出来,极醒耳地擦过兰妃渚两端冷冷的竹籁,直直冲入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