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9章 钢铁与火炮 (下)
1982年12月12号,王建昆跟随转运而来的炮管粗胚来到马高的缅北第一机械厂。
“小舅,之前从基地里运来的机加工设备和其他七七八八的都安装完成没?”
在第一机械厂,王建昆问小舅这个临时总负责人。
现在这座机械厂将主要为火炮制造服务,所以由内卫部队负责安保,小舅暂时充当厂长,他正带着好几个预备厂长在厂内进行生产安排。
“建昆,你到啦,设备都安装好了,都通电过然后用一般的材料测试过,精度等都符合要求。”
“那就好,小舅,那咱们就开始火炮炮管的制造吧。”
“行,你来指挥,我们做配合。”
于是王建昆开始安排人将运来的炮管钢胚吊装到加热炉中,等炮钢达到预设的温度后,工人师傅将已经红热的炮钢吊装到穿孔机上。
这台穿孔机加工台面长度达到12米,今后一些需要进行大尺寸穿孔的零件都可以在这台机器上制造。
工件安放到位后,王建昆让操作工开始加工工作。
穿孔机一端顶住红热的炮钢并旋转前进,另一端被一个硬度极大的钢锥顶住。
钢锥开始进入红热的炮钢中心,然后逐步被炮钢包裹住。
这个过程中它一直在旋转前进,外部也被紧紧包裹住,中间因为进入了一根坚硬的钢棒,所以也慢慢的被挤压变长。
当钢棒完全进入炮钢后,整个炮钢连带里面的钢棒被转移到一旁冷却。
因为收缩率不同,内部的钢棒会逐步松开,然后用机器可以把钢棒取出,这样一个炮管粗胚就制造完成了。
第一根炮管粗胚经过穿孔工艺制造出来后,工人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王建昆也用超能力进行了检查,确认加工出来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接着这跟炮管粗胚被吊运回加热炉继续加热,待完成加热后,又被另一工序的工人吊运走。
这下一步的工序就是给炮管矫直并初步完成外径的加工,之前的穿孔工序完成后,炮管外径是等粗的,可实际的炮管一般都是一端粗一端细的,所以在精锻拉长矫直机上,需要将外径加工到需要的直径。
红热的炮管胚两端被巨大的爪盘夹紧,中间的精锻头根据设定好的加工尺度对炮管进行精锻。
精锻头一下接一下的挤压,炮管每被挤压一次就在两端爪盘的转动下被带动得移动一次位置。
两端的爪盘除了用于夹紧和转动炮管胚外,也起到一个拉直的作用。
整个精锻矫直过程持续半个小时,原本长度在9.8米的炮管坯被拉长到了10米,而且外径也从等粗的变成一端粗一端细。
等完成矫直工作后,炮管被放到一旁冷却,冷却过程一直有工人在记录尺寸变化情况,这些数据都被收集起来会被用于分析不同配比的钢材的膨胀系数。
等到降至室温后,一旁的工人开始将炮管胚吊装到大型的外圆精车机床上。
工人用吊装设备将炮管吊起,然后将两端夹紧,测量好尺寸后,工人选中程序,按下启动按钮,车床开始进行外圆精车。
原本经过精锻矫直后变得成青黑色的外表在经过车床加工后,又变得银光闪闪的了。
这款大型数控机床也是王建昆根据资料让智子设计的,所以他也在一旁全程观看加工过程,同时也是在收集数据,准备等完成整个火炮加工流程后,对这些设备进行一个修改完善。
外圆完成精加工后,炮管长度已经固定在8990毫米了,多余的部分已经切割下来等待回收。
外壁不仅仅只是加工得光滑并达到需要的尺寸,还有一些外设装置的固定位也在车圆工序完成后,通过更换刀具,被这台数控机床先后加工出来。
主要是前部用于安装炮口的螺纹,中部用于安装排烟装置的小孔及固定口,尾部用于安装跑栓及固定到炮架上的一些卡口等。
外部都完成加工后,这根亮闪闪的炮管被吊运到内壁切削机上进行内壁加工。
此时炮管被竖直固定在机台上,一根超长的钻壁从下往上开始切内壁。
为了后续的身管自紧工序,所以内壁没有直接加工到155毫米,而是根据计算出的数据,留出了0.52毫米的余量,只加工出154.48毫米的内径出来。
这个过程中王建昆一直在收集着数据,同时这台设备的激光定位系统也在实时的记录数据,用于后续的改进。
毕竟这么长的加工尺寸,钻杆在加工时是不断在震动的,所以为了防止超差,需要根据震动的幅度实时调整钻杆的位置。
内壁完成切削后,工人用高精度检测仪一点点检查内壁,等到确认整个内壁尺寸都符合预期后,这根炮管才被转移到远处的超高压液压机上。
炮管两端被液压机紧紧的抓住并密封,液压油通过管道来到管壁内,随着超级压缩机开始工作,内部液体的压力快速的上升,很快压力来到了120个大气压。
工人接着让压缩机保持一定的功率运转,让液压油保持在这个压力,然后持续了1个小时才慢慢的进行降压。
王建昆在加压时用超能力观察着炮管的变化,发现液压油的原子拼命的冲撞炮管壁上的原子,然后压力从内往外开始传导,炮管壁内层的原子逐渐变得更加紧实。
当压力达到120个大气压时,炮管内径扩大到了155.06毫米这个尺寸还是符合设计要求的。
当压力开始逐渐降低后,管壁内层的原子开始一点点的移动,不过因为已经保持了1个小时,原子已经紧紧的形成了新的结晶体了,所以只是变形了一点点。
液压油被导出后,炮管壁内径最终是回到了155毫米,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是制造滑膛炮,这一步完成后炮管就完成了基本的制造了,不过王建昆设计的是线膛炮,所以还需要最后一道工序,完成内部膛线的加工。
这根历经磨难的炮管被吊装平放在大型深孔加工机床上,在长长的加工头的工作下,膛线被一点点的加工出来。
这个工位是一个被小舅从国内请来的高级人才,年龄说是已经55岁了,可看着还很健壮的样子,应该是把年龄报大了一些的。
他之前一直工作在一个三线工厂,就做一个120毫米火炮膛线加工工作,据说是因为工厂只有极少的订单,发一点基本工资,厂里让他们自己先找办法,他可能是为了给儿子留一个铁饭碗,选择了退休让儿子顶班,他则到广市找工作,不知怎么的就被人介绍来这边工作了。
为了请他,当时给了他5千的安家费,然后以5百每月的月薪请他来这边工作,并说明干满3年或者带出3个合格的徒弟到时候就可以选择回去还是留下来继续工作。
这个请来的老工人还是有一手的,他凭借多年的经验观察着钻杆的震动情况,不断调整着机床的速度和位置。
王建昆用超能力观察下,发现他的调整都是很及时到位的,确保了膛线的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王建昆大概也明白了他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观察钻杆的震动,结合钻杆的位置和当时的速度进行微调,不过他暂时只是把相应的数据记录并告诉了智子,让智子想怎么利用现有的技术设计相应的程序用于修正补偿。
内部的膛线加工完成,这根炮管就完成了机加工工序了。
后续的组装工作王建昆暂时安排到了基地内。
一个是这款火炮还没完成定型,相应的炮架,装弹机构都还没有经过测试,等测试完成,将整个火炮的形制确定后,再建立相应的附属设备加工厂和火炮组装工厂。
不过这些配套工厂已经在建厂房了,一些通用加工设备一部分让香港的加工厂制造,一部分则由王建昆进行制造。
“小舅,火炮试验场地准备的怎么样了啊?还有招募的炮兵都到齐了吗?”
王建昆在回基地的路上,跟小舅用手机通话。
“建昆,火炮试验场已经按照你的要求修建好了,观察设备和人员也准备好了,就等你通知了,炮兵已经就位了两组,都是参加过南边反击战的退役人员。
对了,什么时候通知他们去实验场进行火炮试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