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和现在的小店不同,不可能再是一两个店员在小打小闹了,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加入到我们的队伍里。”
苟四季放下了自己手头上的代码,决定要给李承显说明白。“但是,现在是你和柏至两个人,我能根据你们的贡献给予你们应有的待遇,但是人一旦多了以后,我并不认为我的精力还允许我这样事无巨细的观察,这需要制度的约束。”
苟四季指出了自己的缺陷,自己也不是万能的。
一个人两个人还可以在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哪些做的好了,需要表扬,需要赞赏,加强他们的信心以期他们继续变好;哪些事情是做的不对,需要监督和反省,防止他们堕落。
一家店铺越大,这样的事情就会越多,自己一个人是肯定忙不过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店在规模还小的时候,能够做的很好。但是一旦规模变大,服务就会直线的下降。
“我现在就需要做出确立一个制度,来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但什么方法能够让员工有更多的主动性,更加的为公司着想呢?我思来想去,唯有让对公司有贡献的员工成为公司的主人,以他们和贡献相当的股本,这一个办法能够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苟四季说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心中憋了很久的一个答案。
后世的胖东来,其服务质量冠绝绝大多数服务业,却走不出自己所在的省。
而自己呢?要的可不仅仅是申城这个地区发展,也不可能以服务为核心竞争力。
服务就算是做的再好,也是可以轻易替代的。
所以苟四季才会为了新店的开张准备自己的底牌,简化版汉卡。
一个店铺一定地有周围店铺没有的产品作为主要竞争力,才能够可复制的在市场上生存下去。
而自己要开设的公司,可不仅仅是店铺一个生意。
这里面的要求,比胖东来还要高得多。
如果想要员工能够发挥积极性就要给足员工好处,这是企业通行的惯例。
一般店铺的通用做法是给销售出去的产品一定比例的提成。
这样做固然是会提升店铺员工的积极性。
但是员工在店铺里掌握到销售技能后,极有可能产生更大的野心。
很可能会被别家公司给挖走,或者自己拉几个合伙人,成立自己的公司。
这在商业史上十分的常见。
苟四季想要复制一部分胖东来对待员工的经验,团结自己将来公司的员工。
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提升自己店铺的服务质量。
但是又要超越胖东来,这种局限在一地走不出去的困境。
避免这种一味对员工好的,却失去了公司发展的畸形生态。
所以,苟四季决定尝试一些新的办法。
“但是,股份给出去了,不就会分散话事人的权力吗?”
李承显和苟四季的关系早就已经超越了店员和老板,绝对是兄弟一样的存在,所以李承显站在苟四季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经历过了苟四季第一次提出分一部分股份给自己的经历,李承显对于股份这件事情是有自己的思考的。
就李承显的了解,如果话事人的股份一旦低于百分之五十,就丧失了对于这家公司的绝对掌控,其决策就有可能会被其它股东联合起来推翻。如果话事人的股份不再是公司中的多数,那就有可能丧失公司的掌控权。
这是为什么很多公司的话事人将股份当成自己的命根子一样的存在。
但苟四季偏偏就反着做了,把别的老板都舍不得的股份分给自己的员工。
更有甚者,老板为了争夺公司的掌控甚至会做出损坏公司集体利益的事情。
但是苟四季一副巴不得给员工的样子。
这是让李承显很困惑的存在。
新人新书,请多多追读评论投投推荐票啥的,拜谢各位读者大大了。
(本章完) ', ' ')